洛阳安置社区老年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2018-01-15马腾远蒋鑫
马腾远+蒋鑫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拓展新区、拆除旧建使得大量的城中村成为被列入改造范围。安置社区的规划建设关系到失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的住房问题和生活品质。面对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安置社区的建设不容忽视。目前,社区的户外活动空间已经成为老年人休闲、健身的主要场所,所以,以洛阳新区龙瑞安置社区为例,分析当前安置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特点和问题,以人性化为核心,探讨适宜安置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安置社区;老年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1.065
1 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社会已成为必然趋势,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1亿,占总人口的16.7%,今后几年每年将新增老年人口1000 万。中国是一个老龄化规模大并发展迅速的国家,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日益明显。老年人没有了工作压力,拥有充裕时间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居住区的户外空间成为老年人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他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基本都选择居家养老生活方式,因此,深入分析当前安置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地点和方式,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安置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减轻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安置社区户外活动场地是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 龙瑞安置社区现状分析
2014年,洛阳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地级市。城镇化发展下的组团安置社区建设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新生活的开始也伴随着问题的产生。现以作为洛阳新区早期建设的安置社区龙瑞社区为例进行分析更具有代表性。
2.1 安置社区空间区位分析
龙瑞社区成立于2007年8月,位于洛阳洛龙区古城路以南,望春门街以东,长兴街以西的集中安置住宅。住宅为砖混结构行列式多层建筑,户型设计合理,可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但没有电梯,楼间距较近,一般在17至22米左右,居住舒适度差。(如表1所示,图片:龙瑞A、B、C区地图尺测量数据)。
2.2 安置社区老年户外活动空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1 龙瑞安置社区老年户外活动空间现状
老人和儿童是安置社区户外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宽阔平坦的场地为老年人的群体性活动预留了充足的场地。形式相近的安置社区,均有一个中心广场,且配有一样的景观亭,用以放置各社区的变迁碑记。安置社区的中心广场是具有标志性和向心性的空间,为社区表演、集会、锻炼身体、休闲娱乐、交往休息等活动提供场所。中心广场一般位于社区的中间或者前后各一个小型中心广场,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地点相对集中于此,产生一定的群体性。这里拥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场地平整,但地面铺装单一、破损,年久失修,安全性差,空间分割不合理且景观元素稀少,不具有实用性。活动场地距离住宅楼的中间,有良好的均好性,外部交通便利。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有限的公共服务设施造成社区内部环境失衡。
2.2.2 龙瑞安置社区老年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不合理,功能分区不完善。
现代主义的形式的活动空间,没有合理分区的中心广场缺乏近人的尺度感,例如龙瑞A区,在平坦的广场上采用彩色地面铺装简单拼接出对称的几何图案,场地活动设施沿广场周围分布,简单地兵营式布局,没有认识到三维空间构成对场所的意义。社区出入口、宅前道路、活动场地周围道路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大。道路交通流线没有明确的层级区分,健身器械雷同、无差异化、过于单一,场地面积虽大但是植物配置的观赏性差。广场上有一个休息的小凉亭,台地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但由于缺乏无障碍设计,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大都望而却步,无法参与其中。龙瑞B区,篮球场地没有明确标识与围栏,老年人在活动场地曬太阳时易发生被砸碰撞等意外。不区分年龄层的场地设计使儿童活动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龙瑞C区的生活垃圾收集处距离老年活动区旁边,严重影响了场地的整洁与统一。老年活动区的健身器材成了晾晒的工具,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多,停车位不足现象在安置社区中较为常见,活动场地、宅前绿地时常成为小汽车、电动车的停车场,给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造成威胁(如图1所示)。
(2)龙瑞安置社区老年户外活动场地缺乏。
社区内健身运动场分区不明,未做全龄化活动考虑。私密空间交往空间不足,老年人的性格爱好不同,没有静谧的可以独坐的私密性的静态空间,邻里交往空间缺乏,未设置半封闭式的休闲交流空间,值得传承的邻里关系及乡村文化也在逐渐消失。社群性的活动是他们交往的重要渠道,观看空间的设置为其提供活动与休闲的空间,鼓励老人参与其中。
安置社区宅前绿地缺少养护,嵌草砖已退化成硬质土地,成为停车、放杂物的地方。中心广场活动空间无吸引力、滞留性弱、缺少面向老年人的交流空间,基础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如图2所示)。
(3)龙瑞安置社区老年户外活动设施配置单调。
休憩设施:相比年轻人,老年人户外活动静态居多,缺乏可逗留座椅设施的安置社区单元入口处、广场花坛边聚集着自带座椅下棋和聊天的老人。大部分的老年人喜欢带着小孩外出活动,此时,老年人活动区应临近少儿活动区。在老龄化问题突出的今天,增加老年人户外活动休息空间的舒适性非常重要。
道路交通:早期为满足居住需求的安置社区规划建设任务,未以发展眼光看待户外停车空间,致使老年活动区常被车辆占用,造成地面铺装损坏、老化,致使路面凹凸不平,容易积水、不利于行走。场地铺装单一,导向性差,并且没有残疾人专用道路。
垃圾桶分布:安置社区内的老年活动区旁有个垃圾处理处,但因管理不善,垃圾随地堆积,臭味弥漫,如塑料袋、快餐盒、电器包装、干电池、剩饭等,滋生大量蚊蝇,严重破坏社区景观,影响户外活动的质量。垃圾桶分布较少,随处可见的地面垃圾。endprint
景观照明:安置社区庭院照明在步行道路的中间,数量较少,年久失修的较多,活动区的景观照明较为单一,且明度不够,老年人随着机能的衰退,视力产生大幅度的下降,这个晚上外出的老人产生了极大的不便。
(4)维护不到位现象严重。
安置社区宅旁绿地基本没有,宅前空地堆满杂物,无人清理,花坛、花盆、树谭边已成为农耕地,种植了各式各样的蔬菜。
3 安置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分析
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户外活动基本限于居住社区,保持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强烈的渴望。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受互联网的影响较小,户外活动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安置社区户外空间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故对老年需求以下总结:
便利需求:有限的活动场地和大多老年人抄近道的习惯,内部道路不应设置过于迂回蜿蜒的道路,考虑到便捷性,应采用沿主路布置的方形地块,发散式布局,配以高大树木,形成林荫大道,利于老年人5至10分钟便可舒适到达。
安全需求:老年人大部分是初中学历的农民群体,相似的生活背景,外出活动大多是独自出行,没有子女的陪伴。面对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不同于年轻人的更应该考虑到安全性。
交往需求:社区的户外活动区不仅是老年人运动锻炼、强身健体的场所,也是他们排解寂寞感与失落感的场所,他们渴望与人交流、排解孤独与心理压力,需要可以增进邻里交往、与同龄人沟通的户外活动场所。
舒适需求:社区娱乐健身区健身器械围绕的放置在广场东西两侧,数量较少,大部分的损坏已不能正常使用,老年人只能围坐在健身器械周边聊天。多数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受天气影响较大,龙瑞C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希望创办老年协会并修建户外娱乐室,并修建室内的健身室和茶水室。龙瑞A、B区虽有老年活动室,但是由于场地面积有限,设施简陋,开设时间较短,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4 安置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4.1 规划策略
安置社区活动区设计不单单是设计一个户外活动的场所,还要能使老人获得认同、激发活力、创造更多可能的区域。规划时需客观分析地理环境、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充分展现地方特色。设计时要秉持生态环保理念,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科学分区设计。
从功能因素分析,规划时首先要考虑便利性需求和安全性需求,空间选址要求活动场地要根据活动类型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遵照居民的实际空间需求,并对因素进行理性分析,因地制宜的布置空间,充分考虑均好性,最好在老年人体力能够接受的步行范围内。
活动场地应尽量的平坦,减少楼梯的出现,方便以步行为主要方式的老年人和乘坐轮椅老年人活动和出行。社区内群体喜欢把被子拿在室外晾晒,占用了健身器械,因此,社区居委会应加强居民的思想与行为教育,并规划一个阳光充足晾晒空间。大部分的老年人希望老年活动区与儿童玩耍区近些,所以规划时老年活动区附近应规划满足儿童玩耍需求的区域,满足老年人人看人,看小孩的需求。
老年活动区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形式不必拘泥于规则式或完整式,有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应考虑活动场所的多功能性。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咨询等方法,抽样选取社区100位老年人调查,98%老年人在此居住五年以上,50岁至80岁的老年活动者占86.1%,大部分老年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凭,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老人,外出活动3小时以上的老年人占86.1%,其中活动时间通常下午2点-6点的占96%,74.6%的老年人认为社区的户外活动场地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调研得到当前社区缺少的活动设施如图3所示。
4.2 安置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构成要素设计策略
缺乏对居住者精神需求的考虑,设计的作品无法与居住者的理想生活达到共鸣。社区的户外活动区的景观应赋予居民美的享受,环境绿化应从中心廣场向四周发散性渗透。安全方面应减少机动车在活动区周围出现,不法商贩等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社区器材及景观应尺度宜人,使人具有社区归属感。
4.2.1 服务设施的设置
根据安置社区老年人喜欢坐在单元楼下晒太阳的特点,可在宅前庭院的空地上放置一些休息座椅,根据老年人坐在石头或者自带坐垫的情况,需注意材质的使用,可以选用耐磨、抗腐蚀与导热系数较低的木质或塑料坐具,避免石头、金属带来的生硬和冰冷的感觉,休息座椅的尺度需选用符合老年人人机工程原理,设置辅助座椅和转动座椅,可以增加老人休息的舒适性。宜人的尺度给人亲近的感觉,一树一座椅延续了简约的风格。
加强安置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垃圾收集桶应布置在离出入口不远的位置,隐蔽设置,方便垃圾车的进出,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减少处理成本及危害。社区楼下应增加可移动式垃圾桶,便于使用与管理。景观雕塑的设计要给人带来亲近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加活动场所的吸引力。
4.2.2 景观节点人性化邻里交往策略
交往是老年人排解孤独、获取外界信息、紧跟时代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达性好、受外界干扰小的空间易于交往活动的发生,安置社区内的老年人交往活动一般在空间的出入口场所、半封闭式的静态空间以及容易产生庇护感的空间,可以运用亭、廊、棚架等营造,宅旁绿地应绿化为主,满足观赏性的同时,设计老年人行走及停留场所,满足夏季乘凉,冬季晒太阳的需要,可就近靠墙放置座椅、花坛前方、大树下方。节点场地周围应交通便利,利用不同形状、大小的植物进行围合形成虚实交错富有节奏的半开放空间,利于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但也要考虑到安全性。节点植被配置时需注意不要阻挡低层的采光及通风。私密空间应设置在安静的地方,充分考虑使用性和参与性,休息设施布置在草坪树荫和的保护下,或有小桥或灌木违和的半开放空间,视线有一定的遮挡,以人为本,隔绝了外部的喧嚣。
4.2.3 人性化交通道路设计endprint
社区活动区道路系统最好能做到人车分流环状分布,人车交叉路应设置减速装置和信息标志,并规划一户一位的地下车位,既考虑到未来小康社会车辆增加,又避免老人过马路而造成的伤害,减少活动时受机动车的干扰。道路铺装要有明确的区分,例如车型道路一般采用水泥或混凝土,人行道路一般采用耐磨,透水性较好的材质,不同功能区可用不同的铺装进行区分,并且要与活动的形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造价也要合理。为高龄老年人视力不佳,会对色彩和光线有特殊要求,所以台阶和转弯处的铺装应用不同的色彩和花型进行区分。
4.2.4 人性化照明
景观照明设施的布置在老年人户外活动区是不容忽视的,过暗或者直射的光源会提高老年人夜间出行的不安全感,活动场地照明设计和分布需保证行走路径的充分采光,可使用高位照明和低位照明相结合,高位照明可以照亮使老年活动场地和儿童活动场的边缘,低位照明能消除高位照明投射在地上的影子。景观照明还需要庭院照明与草坪灯、步行照明相结合,选用小功率节能型、柔和中低度照明的光源,既考虑到老年人的夜间活动、交流的视觉舒适性,营造了朦胧的夜间景色,也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室内居民的光线干扰。
4.2.5 植物景观策略
回归自然是每个人的天性,优美和谐的自然绿化景观是视觉上的极大享受,合理配置绿植有利改善局部气候凸显地域特点,是社区空气的过滤器,具有遮阳、避雨、降噪、净化空气、减少灰尘等功能。植物栽种需考虑覆盖率、生长期、平立面视觉美感、色彩和形态变化况等,结合植物的生物学属性可选择悬铃木、苹果树、银杏、木槿、国槐、刺槐、柳树、皂角树、大杨树等落叶乡土树种,黄山栾树、梓树、楸树、五角枫等乡土乔木,菊花、芍药、牡丹、月季等乡土花卉,也可种植丁香花、樱花、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八仙花、鸡冠花等花灌木,适宜洛阳当地气候的大叶女贞、雪松、琵琶树、黄山栾、红叶李、榆叶梅、美人梅、日本晚樱等乔灌木。景观植被应权衡各种因素进行取舍,营造生机勃勃和充满美感的环境氛围。布置结合植物的功能因素,宜将有特色的姿态优美、芳香类植株靠近老年人接触最频繁的区域宅旁和庭院绿地,柔化人工建筑,提升视觉品质。植物的空间塑造,应采用围合、分割、遮蔽等方式构成开敞与半开敞相结合的空间围合效果,为老年人交流、独处、晒太阳等行为活动提供一个不受干扰的氛围。植物配置宜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注意纵向景观的层次美,通过垂直绿化、植物廊架、绿植景墙等景观小品的组和、加之场景材质和色彩的变化,增加社区绿量和视觉美感。根据老年人喜欢种植蔬菜的生活习惯,可借鉴国外屋顶花园的构思,设置顶楼蔬菜种植园,或在宅前空地种植花果树木,避免菜地分配不均以及破坏环境、植被事情的发生。
4.3 无障碍策略
不安全因素阻止了老年人户外活动频率,在道路的铺装和无障碍的通道设置应尽量减少地面的高差,坡道高与坡道长之比不宜大于1:10。为照顾到社区内的残疾人,坡道宽度应大于等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并配有坚固、不易随温差变化的塑料扶手。标识系统的设计在为老年人了解自己所在位置,以及辨明方向提供了便利性,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特殊位置的标识,例如出入口、坡道处、楼梯处、人车混流交叉口等,需增设易于辨识、简洁明了的标识牌,并选用字体与背景对比强烈的色彩,使老年人能直观迅速地观察到。
4.4 健身娱乐休闲策略
龙瑞安置社区地下空间没有利用,均无地下停车场,中心广场更是因布局不合理,而缩减了老年活动区域。南方地区流行的“泛会所”概念,利用建筑的架空底层空间,设计为半开放式的交往空间。根据社区内老年人娱乐的喜好,配置室外四人或多人围坐桌椅,满足男士老年人下棋、打扑克的需求,配置室内麻将室及配套服务设施,例如卫生间、饮水、置物柜等,满足老年人因天气原因而无法进行的娱乐需求。
老年健身区应增加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并且能安置在一起,方便他们一边健身一边交流。社区的老年活动区域健身区是老年人自发集中的非专业的健身休闲区,为保障老年人活动的基本安全,防止老年人因意外滑落而造成的身体损伤,器材应选用结构敦实,多圆弧造型的,健身器材产品应配备详细使用说明,和对使用群体的年龄进行区分。根据医学研究資料显示老年人的身高相比年轻时会产生一定的萎缩,运动技能也会有一定的衰退,故健身器材选用时还应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尺寸,选用符合老年人人机工程学的器材。
洛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季风气候明显。开发社区中心广场的地下空间,增加了老年人的活动面积,活动室的修建,为受天气影响较大且场地需求大的球类活动提供场地。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棋牌类、文化类、健身类、交往类活动场所。
5 结语
“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议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安置社区的空间环境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更是城乡建设的重要工程,通过龙瑞安置社区的案例,了解到安置社区内空间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设计与使用的矛盾日益凸显,深入分析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以及行为习惯,如何有针对性的改变安置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滞后状况,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三大方面对安置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策略进行探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安置社区的环境建设,打破了安置社区现有建设现状,希望通过初步的探讨,引发人们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以及营造易于被老年人接受和喜爱的安置社区户外空间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吴玉韶.补齐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短板 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J].中国社会报,2017.
[2]郝洋,徐楠.洛阳城投:“以人为本”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J].洛阳日报,2015-07.
[3]看完让你的人生充满奋斗动力的豪宅设计[EB/OL].http://www.vccoo.com/v/g2w521?source=rss.
[4]姚雪艳.我国城市住区互动景观营造研究——构建“人—人”、“人—植物”、“人—动物”互动共生的和谐景观[D].上海:同济大学-2007.
[5]柴旭.我国城市居住区内部交通问题规划策略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05.
[6]陈波,史国然.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49-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