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几”教学案例反思

2018-01-15黄晓容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7年49期
关键词:方格小棒课件

黄晓容

怎样引导学生将优化算法落到实处呢?“9+几”教学中的小案例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 案例回放

“9加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说一说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从而引出算式:“9+3=”,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介绍自己的算法:

生1: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2。

生2:从9开始接着数,一直数到12。

生3:方格摆,从外面拿1个放到方格里,摆满10个,再加剩下的2个,得12。

生4:摆小棒,左边9根,右边3根,从3根里拿1根和9根一起捆成1捆,再加剩下的2根,得12。

生5:把3分成1和2,1和9湊成10,10再加2等于12。(凑十法)

生6:想十法,把9想成10,10+3=13 13-1=12。

在学生反馈这几种方法时,教师安排了课件演示,一方面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课件演示,帮助没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了解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借助模型的支撑,读懂别人的方法,逐步优化自己的算法。再一个目的就是沟通三种算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凑十法”的优势。无论是用小棒摆、用方格图画,直接口算,都是先把9凑成10,在这样的观察比较中,试图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学生介绍完多种算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凑十法”,紧接着,教师问:“凑十法好不好?”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聪明,很会揣摩老师的意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那为什么呢?”教师追问道,这下孩子们可没有刚才那样坚定了,有的低着头,有的疑惑地看着老师。还好,依然有个别“勇敢” 的学生,忐忑地举着小手。教师叫起一个平时学习比较不错的孩子来回答,孩子答道:“凑十法好,因为以后遇到不会的题,就可以用凑十法来做了。”显然,这个回答还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于是,教师继续引导:“把9凑成十算好不好?为什么呢?”本以为这下孩子该醒悟了吧?但孩子们的回答仍然是一个字:“好!”。看来,教师太急于把自己心中最优的算法灌输到孩子们头脑中,但孩子们并没有真正体验、感悟到凑十法计算的便捷,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孩子只知道既然是老师这么“大力推荐”的方法,一定是好方法,但具体好在哪儿,却并不清楚。孩子们只是在嘴上承认凑十法好,但心里不一定感受到了凑十法与其它算法相比的优势。实际上,即使学习了“凑十法”后,还会有一部分孩子在解决进位加法的问题时,也不愿意选择这种新的方法。孩子们是口服心不服啊!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二、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片断中出现的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第一,“9加几”教学中,“凑十法”是否需要所有学生接受?这种方法的价值何在?

正如开篇所指出的,数学计算教学越来越注重算法的多样性,上面案例中,学生在解决”9+3“这个问题时也是选择了多种算法,既然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还需要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从而突出“凑十法”的优势,让学生都接受“凑十法”?而且,不难发现历年各版本的教材在本部分知识的设计中都无一例外地呈现“凑十法”,看来这种方法确实很特别,那么它的价值何在?

第二,如何在“9加几”的教学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凑十法”的优势?

在“9+几”的教学中,孩子都说“凑十法”好,但就是说不出好在哪里,反观上面的教学片断,实际上,还是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让学生体验、感悟到“凑十法”的优势,而不仅仅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那么,教学环节需要做怎样的调整?

三、分析问题

针对上述所提问题,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做如下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脱离实际,一味拔高,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是科学的。此外,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无论“摆方格”、“摆小棒”还是“凑十法”,其中都蕴含着“凑十法”的思想,几种算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而通过直观演示、比较,沟通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学生不难从中抽象出“凑十”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凑十法”从直观到抽象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凑十法”是一种好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各种版本教材一直沿用而不进行改变的原因,关键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计算的内在规律,在经历和体验发现这些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头脑,感受基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方式。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要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都可以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黄格小学校 644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格小棒课件
方格里填数
方格里填数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分方格
分方格
巧移小棒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