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聊天中“呵呵”一词的语义变异

2018-01-15王姣姣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期

王姣姣

摘 要:当代社会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普及,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互联网这一媒介。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对人们交际方式的影响。网络聊天这一新型话语交际活动促进了许多网络词汇、用语不断更新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形形色色的拟声应答词也浮上众多网民的屏幕之上。拟声应答词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其中“呵呵”一词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其词义与用法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网络会话交际中,“呵呵”一词已经不仅被聊天者用来表达愉悦的心情,它还成为一种话语标记语,具有对谈话对方嘲讽、敷衍等意义。“呵呵”这一词发生的这种语义变异,以及人们对这一词的用法发生变化,既要归功于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发生了某些变化。具体分析了“呵呵”一词,此词在网络会话中使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也较高。在分析时,考虑了“呵呵”一词使用时的具体网络交际环境和词汇上下文,将讨论重点放在“呵呵”在网络聊天中被使用时,其语义上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对话者的使用心理。

关键词:网络聊天;拟声应答词;呵呵;语义变异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1.032

1 引言

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是人们有目共睹的,随之而出现的网络聊天工具也让人应接不暇。 这些网络聊天工具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甚至已經渗入你我的生活。 但是,当人们在使用此类聊天工具进行会话活动时,主要媒介是文字,这与以声音为媒介的面对面交流有所不同。因此,网络会话具有一些面对面交流所没有的个性特征,例如,对话者对拟声词的使用。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因此,拟声词借助文字的读音以达到模拟声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描述效果,引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和听者更好地理解对话。

在网络言语社区,拟声词的出现颇为频繁。回顾你我日常网络聊天,使用最多的拟声词可能非模拟笑声词莫属了。 例如“哈哈”、“嘎嘎”、“嘿嘿”、“嘻嘻”,还有笔者本文着重分析的“呵呵”。 由于网络具有一定娱乐性,人们为营造愉快的聊天环境,会经常采用此类模拟笑声词。 但这些词含义各有不同,例如:“嘻嘻”表达了活泼顽皮的笑,“嘎嘎”表达的是得意炫耀的笑,“哈哈”表达的是开心的大笑,而“呵呵”表达的笑意有更多层的意思。“呵呵”所代表的笑意是比“嘻嘻”更成熟、比“哈哈”更矜持的微笑,热情而不轻佻,含蓄而不阴鸷,温暖而不滑稽,礼貌而不生硬。 ”

2 研究的主要价值

2.1 理论价值

人们的会话具有人际和篇章功能,这其中不仅仅指自然对话,网络会话也包括其中。因此,本文通过对“呵呵”一词的语义变化以及使用者心理变化和的研究,论证了网络会话的社会交际功能,这也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交际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仅仅研究语言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语言的功能进行研究。因为语言的作用就是服务社会,使社会顺利运转,因此,参与语言交际的人们都具有社会属性,也就是社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言语交际的方式取决于社会功能。当交际对象、具体认知语境发生变化时,“呵呵”在网络环境中所产生的话语篇章功能也不同。

2.2 实践价值

与面对面交流不同,在网络交际活动中,由于空间与距离限制,会话者的肢体动作、表情等辅助话语理解的因素缺失,可能造成听话者的理解偏差。 由于“呵呵”一词的意义较为复杂,因此谈论“呵呵”在网络会话活动中的使用及其语义能够帮助人们更适当地使用此词,防止此词的误用与滥用,以期尽量减少会话产生的误解和矛盾。

3 现有研究

邵丽娟撰写《呵呵,你真的笑了吗?》一文,认为“呵呵”进入网络,尤其是进入聊天工具中用文字代替面对面的言语交际后,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表情和心态。梁咏婷在《话语标记语“呵呵”的语用功能分析》中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呵呵”一词。汪奎在其硕士论文《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中,以会话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仔细研究了网络中“呵呵”对汉语传统拟声词“呵呵”的变异,讨论了“呵呵”的建构会话结构的功能和语用意义。

4 语境与 “呵呵”语义的理解

在分析网络聊天中“呵呵”一词时,语境对其语义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运用和理解语言所依赖的各种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1)A:这台电脑什么毛病啊,又黑屏了!

B:我来帮你看看。

(一段时间后,B将A的电脑修复好)

A:你真厉害!

B:谢谢夸奖。

(2)A:你平常学习吊儿郎当的,为什么能拿到奖学金呢?

B:这个嘛??不瞒你说,我爸爸和辅导员大学时是铁哥们儿,我让爸爸打了个招呼,哈哈~

A:你真厉害!

B:你这是什么意思?

在例(1)和例(2)中,同一句话——“你真厉害”都有出现,但两个例子展现的两种语境大有不同,这句话在两个例子中表达的意义也截然不同。 前者表达了说话人在受到别人帮助后的感谢和赞美,后者则表达了在了解对方“走后门”的行为后的鄙视和讽刺态度。 现在将“呵呵”加在“你真厉害”前面。

(3)A:这台电脑什么毛病啊,又黑屏了!

B:我来帮你看看。

(一段时间后,B将A的电脑修复好)

A:呵呵,你真厉害!

B:谢谢夸奖。

(4)A:你平常学习吊儿郎当的,为什么能拿到奖学金呢?

B:这个嘛??不瞒你说,我爸爸和辅导员大学时是铁哥们儿,我让爸爸打了个招呼,哈哈~endprint

A:呵呵,你真厉害!

B:你这是什么意思?

上面两个例子都出现了“呵呵”一词,但由于语境有区别,它表达了不一样的意义。第三个例子的“呵呵”是说话人的电脑被修好后,表达其开心及感激对方的心情,但第四个例子的“呵呵”是说话人在知道对方拿奖学金的“真相”后对其表示无奈甚至讽刺。 “呵呵”的不同语义很大程度上是由语境决定的。因此当“呵呵”出现的语境有所区别时,其语义也会有所变化。

5 “呵呵”语义变化的三个阶段

5.1 第一阶段是表示心情愉悦的拟声词

从“呵呵”在网络聊天中的语用功能来看,它的作用主要是标示句子的语气和感情倾向。

网络聊天给人们提供了便利,可以说在很多方面解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但是, 相比面对面交流,人们在使用文字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时无法直接观察对方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因此,人们有时会使用文字来弥补这一缺失,以求避免网络聊天中的误会和尴尬。

(5)A:这里的风景可真美!

B:呵呵,是啊,好久都没看过这么蓝的天、这么清的水啦……

例(5)中的 B一直显示出对所谈之事原意参与,也一直配合 A完成会话, 在这一会话中,“呵呵”存在与否并不改变整体基调。 B的会话是对 A的延续,也显示了会话的愉悦基调。

5.2 第二阶段是用于敷衍或表达想要结束聊天意愿的话语标记

在双方进行谈话时,人们一般会考虑和尊重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采用话语轮转的方式,对对方所谈论的内容有所回应。 当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言之事有兴趣或愿意回应时,一般会给与积极有意义的回答, 相反,如果听话人对话题和内容反感或无感,就会以沉默或其他方式来显示其消极态度。“呵呵”的使用便是听话人为了彰显其消极态度采取的一种方式。 如果在对方使用“呵呵”一词后再无后续,会话的终止就体现了其敷衍之意, 说话人在接收到这一信号后也会放弃会话,“呵呵”就标志着会话即将终止。

(6)A:他这脾气什么时候能改改!

A:天天和父母发火,同学关系也从来处理不好,跟谁都乱发脾气!

A:他这样早晚要吃亏的!

B:呵呵。

在第六个例子里, 在A连续占据了三次话语轮转后,B才以“呵呵”一词作出对A的回应。 最后一句“呵呵”,这明显表示B无意 最后一句“呵呵”只是为了尊重了合作和礼貌原则所给的敷衍回复。 因此“呵呵”在这段对话中成为一种结束会话的标记语。

5.3 第三阶段表达了无奈和嘲讽的心理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呵呵”一词开始由表达愉悦心情转变为具有一定贬义意义的词汇。随着语境不同,人们在隐晦表达无奈、讽刺、鄙视等消极情感时也会使用“呵呵”一词。在例(4)中,说话人借助“呵呵”一词,表达了自己鄙视和讽刺对方不正当的行为。

有时我们也能在单句中发现第三个阶段的存在,因此,它不仅仅发生在会话中。

(7)前段时间爆出的丑闻真是让人“呵呵”了。

上一例子中的“呵呵”体现了说话人对曝光的丑闻无可奈何又讽刺鄙视的心理。

6 使用心理与“呵呵”的语义变异

“呵呵”一词由于其带有一定消极和贬义色彩,因此它從广为使用的聊天用语沦落为被人反感的话语标记,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此词的选择变的慎重。在这个过程中,是“超限效应”和人们的认知心理在其中发挥作用。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8)A:太好啦,我国庆可以出国玩啦!

B:呵呵,真好!

A:你国庆不出去玩儿吗?

B:我也想啊??呵呵,但我缺乏经费啊。

A:哦,那晚上一起玩游戏呗?

B:呵呵,晚上要写作业。

A:那你写完我们一起玩呀!

B:呵呵,嗯。

在上面这一对话中, B虽然似乎一直在配合 A的谈话,但其每句话中带有的“呵呵”一词所突出的无意义成分逐渐增大,这会让 A产生一定反感,从而认定 B没有遵循会话合作原则,将“呵呵”认作会话结束的话语标记语。

7 结语

语义的变化与发展能够反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心理变化,也体现了语言其本身的内在规律。“呵呵”一词产生的与传统表达笑意之外的意义,也是这一规律和使用者认知变化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徐大明.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邵丽娟.呵呵,你真的笑了吗?[J].语文建设,2010(12): 33.

[4]梁咏婷.话语标记语“呵呵”的语用功能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8).

[5]汪奎.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6]夏中华.现代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奚延华. 教育学生须防止“超限效应”[J].天津教育,2002.

[8]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