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后,他们经历了什么?
2018-01-15刘娉婷
刘娉婷
2017年七夕节当晚12点过后,郑洁的同事收拾好电脑与她道别。瞬间,整个楼层,只有郑洁的工位还亮着灯。她打开朋友圈,一派热闹的节日气氛加重了她的疲惫感。提交完当天的工作报告,郑洁打开草稿箱,对着一封一个月前就写好的辞职信按下了“发送”键。
“那晚就像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心里特别绝望,我觉得再没有什么需要考虑的了,一切都等辞职后休息好了再说吧。”27岁的郑洁在上海从事咨询行业,2017年9月底,她用裸辞的方式结束了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干了快3年的工作。
伴随着“独立”“个性”“追求自我”的标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没有找到下家时就递交辞职信。前程无忧发布的《2017年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提到,90后毕业生的就业年限较短,他们的职业兴趣更多元化,且更注重个人感受,因此跳槽意愿较为强烈,“裸辞”也不在少数。调研显示,90后员工比例越高的公司,员工的平均离职率也相对较高。
裸辞常常被理解成是一种冲动型的行为,裸辞的公司人不仅要承担经济上的损失,还有一段职场空白期,这些对于寻找下一份工作都不是有利因素。郑洁不是没被领导挽留过,她的前领导是个70后,曾多次劝说她“想清楚再做决定”,甚至允许她请假参加新工作的面试。在他看来,裸辞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这可能也代表了很多不理解裸辞行为的人的想法。
不过90后的年轻人似乎对此顾虑更少,在他们裸辞的背后,要说的故事却有很多。“90后更加看重自己的个性化诉求,看重公司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铺垫,是否尊重个人的想法等,而不再满足于以管理者为核心、按部就班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形式。”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王一新认为,90后在职场中比之前的80或者70后更加积极主动争取个人价值的实现。换句话说,对工作的认知正在90后身上发生改变。
尽管裸辞这件事听起来冲动又大胆,实在不像是一个稳妥的操作,但在和4位经历了裸辞的90后聊过之后,我们发现,他们中的一部分并不像外界想的这么欠考虑,相反,正因为知道自己在职场中追求什么,他们才会这样义无反顾。在不惜代价寻找下一份理想工作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这群年轻人的追求,也能看到他们的妥协和成长。
A我们为什么要裸辞?
2017年5月,郑洁就有了辞职的念头,但裸辞并不是她的第一选择。
随着手里的项目增多,从前一年开始,每周她都有一半的时间需要加班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最忙时,凌晨两三点还没法休息。“我厌倦了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明明看到了工作上的一些局限性,却根本没有精力去思考问题出在哪里。”郑洁觉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她无法进步。
有了辞职的想法,郑洁尝试着跟周围的前辈交流一下咨询行业的前景,以及如何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些都是困扰她的问题。当她发现自己的上司入行二十多年却依然将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工作上时,她更清晰地意识到,这不是她想要的。七夕节那天,积压了太久的疲惫和情绪终于爆发,“我需要休息。”郑洁决定立刻辞职。
这大概是当下不少年轻人裸辞的缩影,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强度高,这些都容易让年轻人感到不适应,而被工作占据的生活也不是他们想要的,因此很容易触发他们裸辞的行为。也有一些年轻人对自我价值提升的诉求更高,他们不愿意再向机械性的重复工作妥协,而是要寻找更能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工作。
25岁的张涛毕业后进入一家儿童教育类的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主要负责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编辑、与读者互动以及和其他媒体的资源置换等。在工作3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对儿童教育不感兴趣,加上公司管理混乱,同期入职的同事陆续离职,他也因此动了辞职的念头。不过他还是压制住了这份冲动,“至少先积累些经验。”张涛给自己定了“做满一年”的目标。
重新自我评估之后,张涛认为,就新媒体运营这份工作而言,他还停留在最基础的编辑能力,如何运营公众号、提升关注度、获取更多的流量,这些都是有待提升的地方。为了增加自己找好下一份工作的籌码,张涛利用下班时间阅读大量运营类书籍,同时也开始浏览各大招聘网站,看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真正促使他决定立刻辞职,是在2016年6月,那时他“每天只想着把工作做完,不在乎工作的成果”,他觉得这样的状态很糟糕,在一周的假期过后,张涛认定自己“更想遵从内心的想法”,于是直接裸辞。
在摩根士丹利香港分公司工作近4年的崔俊彦裸辞的原因,是发现自己的职业学习曲线进入了“缓慢上升期”。她在摩根士丹利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随着经验的增加,她察觉到自己所要处理的任务开始重复,工作难度降低,这让她觉得工作没有挑战,而同时,她也希望获得更多对时间的支配权。
王一新认为,年轻人追求自我实现,裸辞并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裸辞的决定要有意义,比如自己觉得当下的工作确实不符合未来的发展诉求,或者自己需要一段完整的时间去储备未来所需的知识技能,这样的裸辞是清晰规划的一部分。反之,情绪冲动的盲目裸辞是不可取的。
B在那段空白期,我们做了什么?
对于大部分的公司人来说,离开校园,进入工作,就再也没有一段长时间可自由支配的时光,裸辞一个很大的吸引力就在于,让这群年轻人在没有工作重压的过渡期中,重建自我认知。
郑洁很喜欢自己裸辞初期的状态。“毕业后第一次有了一种自己成为时间和生活主宰者的感觉,之前就像是奉献给了公司或是某个项目。”辞职以后,郑洁先回了趟家,之后去三亚住了一个星期。
暂别职场,郑洁反而能以旁观者的视角重新审视之前的工作,她给过去的疲惫感和没有答案的局限性找到了原因:加班是因为白天需要处理大量的琐事,只有当大家都下班离开后,她才能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写报告,因此不再有时间去自我提升,从而遭遇瓶颈。endprint
那么问题来了,下一份工作该找什么?
郑洁意识到,之前作為乙方,她只要负责将某一环节的项目做好,她完成的内容到了甲方公司后会发挥什么作用,整个项目如何操作,这些都是她所不知道的。顺着这条线索,郑洁找了同行和前辈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因此明确了3个未来工作的方向。
如果说郑洁的做法属于“问题先行”,那么崔俊彦在裸辞之后,则用了“能力先行”的方式做自我分析,即先锁定自己所要提升的技能,再去思考到底去什么样的公司。“对我来说,自身发展并不限于从事什么行业和岗位,而是看自己希望获取什么样的技能,再去思考什么样的公司可以给我平台去提升。”崔俊彦认为这段过渡期能让她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未来希望在什么样的发展空间中工作。
在王一新看来,裸辞的重要价值在于可以趁着这段空白期为自己做一个完整系统的规划,在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并且在此期间做相应的储备,起码在找下一份工作之前要能回答自己为什么适合这份工作、自己的优势在哪,以及自己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C下一份工作,真的就是理想的工作吗?
虽然不愿从假期的美好中醒来,但休息了几个星期之后,郑洁知道自己该找工作了。长时间的空窗期会对自己的求职造成影响,更迫切的问题是要维持收入来源。这些裸辞的年轻人在经历了不长的放空期后,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求职的紧迫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整理,他们的自我认知更清晰,心里对一份理想工作的概念也更明确,看起来他们似乎正朝着下一份理想的工作进发。但现实并不总是那么美好。
崔俊彦是比较幸运的,离开500强企业后,她不再考虑同类型的公司,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创业公司,并在几个月后加入了综合办公空间ATLAS寰图,创业公司的时间更自由,同时她也觉得这里能满足她更多发挥个人能力的需求,“对我而言,这里更具挑战性,而且灵活性更高。”
张涛找工作的过程就不那么顺利了,裸辞后的第一个月里他面试了3家公司,却接连被拒,这是他始料未及的,“刚裸辞那会儿我从来没担心过会找不到工作,对自己很有信心。”但接下来的两个月,在张涛回忆起来是从上大学开始,自信心最受挫的一个阶段,“我每天都在不断刷招聘网站,但都看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心情非常差。”直到后来他面试的第四家公司向他发了offer,尽管并不是自己最满意的工作,他还是去了。
郑洁至今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她有点焦虑,离给自己设定的春节前必须找到工作的deadline越来越近,“还是想再去多尝试一下目标公司。”郑洁觉得既然裸辞离开上一家公司,那么对下一份工作的选择就应该要更谨慎,这样才能体现裸辞的价值,因此在每一次面试前,她都会修改简历,突出符合对方公司需求的亮点。目前她已经收到了一些offer,但还是没有令她特别满意的,她不想将就。
D他们后悔过吗?
90后选择裸辞,积极的一面是获得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比如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及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
尽管郑洁依旧处于找工作状态,她并不后悔当时的裸辞,在她看来,裸辞之后她对个人职业的总结和对未来的规划都是收益,要大于裸辞所带来的风险。
而对于一些因冲动而辞职的年轻人来说,裸辞可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警醒。
27岁的张琪将自己裸辞后的时间形容为“最黑暗的一段时光”,“如果能预见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要面对那么久、那么痛苦的找工作的日子,我一定不会裸辞。”她的第三份工作,是负责物流行业的运营,因为看不到晋升机会,也因为已经在这个不算很喜欢的行业待了两年,她想换个行业试试。
辞职后的自由时光总是很惬意,让她完全忘了为自己重新规划,直到银行卡的余额提醒她该找工作时,她都没想好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只能采取海投的策略。
一次印象深刻的外企面试,是给她的当头一棒。当时,3个HR坐在张琪对面,他们想了解张琪裸辞的原因,“我当时真的没办法回答,因为没有很系统地想过这个问题。”面试接连受挫,让她持续一周都躲在房间里,“真切地认识到自己把外面的世界想得太美好。找一份工作很简单,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太难。”最后,她还是重新跳回了物流行业。
王一新认为,裸辞的经历往往是HR在面试时会重点关心的,但并不一定就是减分项。HR更多的是关注求职者的职业规划,所以即便是裸辞,只要候选人表现出自己的决定是深思熟虑的,是出于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为了更接近自己的职业目标,经过考量的结果,甚至还有可能为面试加分。
张涛则从裸辞的“支持型”变成了“保守型”。“我一点也不后悔当时的裸辞,它给我的最大收获是让我能更理性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不过经历过这次裸辞之后,张涛对裸辞这件事变得更加谨慎,他也把这种谨慎带到了新的工作中,“不仅是裸辞,可能以后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都会对自己的决定做好风险预估,提前准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