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帘相望

2018-01-15米丽宏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8期
关键词:刘禹锡高粱窗帘

米丽宏

夏秋季节北方有太阳的日子,天光总是太亮,光线亮到几乎要脆脆地断裂。那种金属的光芒,真让人有点心神不宁。

有两挂竹帘,就好了。

窗上卷一挂,门上垂一挂。竹帘缓缓放下,强光含吮其中。它滤去了尖锐,只留下熹微般的混沌。走进屋子,视觉上,犹如走进初雪霏微的嫩阴冬日;连时间,都有了一种模糊感,温润、柔软。

盆植妥帖,书籍散乱,小斋幽绝的味道,就出来了。

那种手工做的老竹帘,竹条之间,有窄窄的缝隙,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宽窄刚好可以阻挡入室的蚊蝇。阳光可趁机一道一道跳进来,在地上布下一道一道均匀的帘影,像风情的百叶窗、琴键、自然的木栅栏。这移动着的影像,散发一种淡淡的文艺闲情。

坐在窗下读书,做针线,闲谈,一道一道的阳光照在身上,人一微动,便有一种迷离的美。窗外蝉声如雨如沸,窗内却寂然、悠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想起幼时,我娘总会在暮春时节,为即将到来的夏天做镂空的窗帘。北方没竹子,做帘儿的材料是高粱杆儿。她取出往年攒下的一大捆,让我们帮她挑出又细又滑的那些,然后裁剪整齐,大针粗白线,一根根儿缝起来。她串一根,打个结儿,再串一根,再打个结儿,反反复复,很是耐心。打结几干吗呢?我们诧异。娘说,留个小缝儿,好透风呀。我娘还讲究美观,两边儿针脚走的是直线,匀实又直溜;直线中间,走几个葫芦状。窗帘下摆,裁成波浪形。

我忽然想,刘禹锡那“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门上是怎样的帘?可能是高粱杆儿帘,又或者是竹帘。只是,他那帘子内外,“往来无白丁”;我这帘里帘外,却是一个草根儿女人接地气的琐碎日常。听风、听雨、听乌、听天籁;看云、看月、看绿、看云影。隔一挂竹帘,许多幽寂的怀古情趣跟刘禹锡大约是相通的。

隔帘相望,是我每忙碌完一件大事后,为自己开的精神小宴。夏去秋来,竹帘依然高挂,我要一直挂到太阳的光芒暗下去,才换成荷叶边的绒布帘儿。

我学会了看,从此世界变美了——这是德国作家黑塞的感悟。隔一道竹帘,去看,你看到的是隔中的透,实中的虚,静中的动;你触摸到的是生活的轻盈。一道帘,让時光舒缓、摇曳,生命无比宁静。

(编辑 郑儒凤zrf9ll@sina.coin)

猜你喜欢

刘禹锡高粱窗帘
高粱红了
窗帘儿跟我杠上了
赏牡丹
赶路人
野高粱
相思湖
雨后
刘禹锡与《陋室铭》
窗帘
高粱米饭治烫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