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青春
2018-01-15
一部《摔跤吧,爸爸》的电影风靡一时,被电影感动之余,人们也开始警醒:今天被父母、师长全方位呵护的年轻人们,是不是缺乏了一点“摔跤”的精神?
青春需要“摔跤” 南林君
青春需要“摔跤”,每一段青春都不会一帆风顺,但小瑶的青春,无疑是摔了大大一跤。
小瑶今年23岁,从国外辍学回来已经一年有余,整天打游戏度日。
小瑶很胖,大概160多斤,因为长期不运动,坐在家里打游戏,所以身材越来越膨胀,但她很健谈,显然她有一肚子的话要对我这个心理老师倾诉。
和小瑶第一次谈话,绝大部分都是在哭诉中进行的,她列举了母亲对她刻薄的很多例子,毫不掩饰地控诉着母亲。
面对这个和我女儿同龄的孩子,我除了心疼,还是心疼。
我心疼她母亲对她的教育,让她心中充满了不被爱的感受;我心疼她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不惜虐待自己、伤害自己的行为:我心疼她为了变苗条,借钱跑去做全麻抽脂手术,差点酿出大祸;我心疼她为了确定父母是否爱自己,在国外打电话给父母,威胁要跳楼;我心疼她为了麻醉自己,每天打游戏、喝酒,混沌度日……但是这些行为,显然和父母的期待越行越远。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约了小瑶父母单独谈,试图了解女孩的成长历程。
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我绝望了,这个孩子好不了了。”
我问母亲:“你爱女儿吗?”
母亲的回答斩钉截铁得令我吃惊:“我一点也不爱她。”
但伴随着母亲诉说的是无法遏制的眼泪,可见其伤心程度。哪里没有爱呢?而父亲则沉默不语。
渐渐,我了解到,在这个家里,父母对小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母亲是极尽挑剔,父亲是极尽宠爱,女儿在母亲那里受到的委屈,统统都在父亲这里找补回来。
母亲在女儿每一次做错事的时候都冷嘲热讽,告诉她,你就是这样子,永远成不了大器;永远拿她和周围的朋友比较,比较的结果就是她很差劲;没完没了地批评,看不起她,嫌弃她。但是父亲给她丰富的物质生活,要什么给什么,毫无底线,替她承担所有原本应该属于她的责任。
直到现在,父亲还担心23岁的女儿不好好吃饭,每天中午和晚上,不管公司多忙,都按时回家,亲手做饭给女儿吃。
我问她父亲:“女儿自己不会做饭吗?”
“她哪里会啊?”
“那她不能吃外卖吗?”
“外卖多不卫生啊,哪有我做的有营养?”父亲很认真地对我说,“我必须看护着宝贝女儿,一时一刻都不放松,我怕她渴,怕她饿,怕她更发胖,怕她不高兴。”
现在的小瑶,没有工作,大学辍学,只有高中文凭,因为身材肥胖不愿见人,每日窝在自己房里打游戏,半夜睡,中午醒,醒来吃父亲端上桌的饭菜,然后回房间继续打游戏。
颓废、无助、自卑、敏感、多疑——这就是现在的小瑶。
看到她的样子,我忍不住猜想,如果她遇到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父母,还会是现在这副模样吗?
成长需要“摔跤”,青春的“摔跤”必不可少,摔跤是为了爬起来更加有力量,而不是躺倒在泥水里不得翻身。小瑶的父亲把女儿宠上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跌了”,母亲又用语言暴力将她摔趴在地,失去自尊,破罐子破摔。
对于小瑶,我只能告诉她认清父母行为的真相,他们爱她,但用了绝对错误的方法,“你已经跌倒,是感慨生不逢‘父母,还是擦擦眼泪站起来?需要你做出选择和努力。”
“摔跤”可以让人清醒,让人更加坚强、敏锐、成熟;“摔跤”之后,不要长时间趴在地上,要学会自救,更要学会求助。
我相信小瑤在合适的时间,一定会重新站起来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陷阱,关键看自己怎么走,如何让自己从摔跤状态中成长起来。
只要决定站起来,就不要找任何理由逃避。
(编辑 郑儒凤zrf911@sin.com)
那年暑假去打工 王国梁
那年,我复读一年后参加高考。高考结束,心里很忐忑,等待结果的日子很难熬。于是我决定去建筑工地打小工,做搬砖、铲泥等体力活。我想好了,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将来就学瓦工。当然,如果考上了是件大喜事,我用打工赚来的钱当学费。这样两手准备,觉得心情不那么焦灼了。
第一天,我负责搬砖。我生于农家,田里的活儿也干过不少,所以并没有把搬砖放在眼里,谁知干起来却真的有点吃不消。天气太热,在树荫下乘凉都一身汗,更别说在烈日下劳动了。我把砖头码到小推车上,再推起车子送到工地,这看上去并不算是重体力活,可半天时间一刻不停地干,我这个体力正盛的大小伙子差点没累趴下。没有一丝风,身体稍微动一下就是一身汗,很快我就大汗淋漓了。出了汗,身体虚脱了一般,如果不及时喝水,是会中暑的。我干一会儿,就急匆匆地跑去灌一肚子凉水。然后再干,再出汗,再喝水。我想到了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祥子也是如此,那种滋味不亲身感受是很难体会的。在工地打工,跟在自家田里干活不一样,不能想歇就歇。大家都马不停蹄地干,我再苦再累也要跟上别人的节奏。
好在我的劳动能带给我成就感。干完一天的活,立马结算工资,这种立竿见影的劳动还是很鼓舞人的。我拿着到手的钱,心里颇有些激动,终于能用自己的汗水挣钱了。我对自己说,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活得好好的!其实那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安慰,参加了两次高考,再考不上的话,自己怕是会崩溃的。我拿着钱回到家,把钱交给母亲,母亲却盯着我惊叫起来:“你身上都晒爆皮了!”我对着镜子一看,可不,我的脸、两条胳膊,还有脖子都是通红的,凡是暴露在外的皮肤都像被烤红了一样,有的地方还爆了皮。晚上躺在床上,我浑身酸疼,难以入睡。可第二天,我还是挣扎着爬起来去打工。
包工头看我年纪小,工友们也心疼我,大家都想拣些轻活让我干。我谢过大家的好意,去干更重的活,铲泥、和灰,跟工友们一起干得热火朝天。我对自己说,就当是对自己的磨炼吧,劳其筋骨,才能磨炼意志。就这样,我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从没迟到早退过,更没有偷过懒。我的勤奋,得到了大家的夸奖,有的工友甚至把自己上初中的儿子带到工地上,要他向我学习。
可是,我回到村里,周围人对我的态度却让我很伤心。我听到他们在议论:“老王家的儿子肯定又没考上,要不怎么去工地搬砖去了?考了两年了,还是没考上!”我的眼泪忍不住往下掉,面对未卜的前途和别人的嘲笑,我感到自己渺小又无力。不过很快我就调整好心态,考不上又能怎样?我做别的工作也要做到最好!
不久后,高考结果尘埃落定,我终于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母亲喜极而泣,父亲笑得嘴巴小半天都没合拢,我对自己做了个胜利的手势说:“好样的!”村里人见了我,态度马上变了,都夸我有出息。
那段打工的经历,让我体验到了人生的艰辛和不易,也初次尝到了人情冷暖的滋味,好比正式登场社会舞台前,先练习了一把“摔跤”。这段“摔跤”的经历,在我的生命履历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com)
鲜花和掌声之后 邢多多
刚上大一的表妹说,从西北小山区考上重点大学时,住在一起的舍友均来自城市或东部省份。她们每天聊的,表妹从未听说过;她们花钱买的,她从来没见过。舍友们说起话来总用些网络流行语,搞不清状况的表妹问她们时,大家总是哈哈大笑说:“你好土!”这样的话一度打击了她的自尊,甚至很害怕在同学面前说错话。后来大家一起出去玩或者吃饭,表妹就用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可越是这样,她与同学问的鸿沟越大,很长一段时间,她觉得自己和同学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表妹问我:“难道大学就是这个样子的吗?”
记得高三班主任总说:“考上大学后,不但有鲜花和掌声,还有梦想和自由。”现实却恰恰相反,鲜花和掌声之后,和表妹一样的大一新生都经历过“摔跟头”。
记得我刚上大一时,同宿舍住进来一个东北姑娘彤彤,性格张扬有些霸道,又因为是独生子女,怕她适应不了环境,父母两人专门请了一个月的假照顾她。母亲天天住在宿舍为她收拾衣物,父亲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旅馆准备好饭菜等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彤彤依然挑三拣四,常听到她嫌弃饭菜不好吃,唠叨自己住的宿舍差。
彤彤父母走后的第一个星期,没有自理能力的她就狠狠地摔了一跤。
短短半个月,我很多次见到彤彤将新买来只穿了一天的袜子扔进了垃圾桶,早起时却常常没有袜子穿。有一次她将一件刚买的名牌衣服直接丢进了垃圾桶,我们问她缘由,她说吃饭时不小心滴上了油,用洗衣液泡之后没洗掉,就扔掉了整件衣服。此话一出,惊得大家瞠目结舌,舍友问她:“你都不用手搓洗吗?”彤彤反问我们:“我连袜子都没有洗过,怎么会去洗衣服?”
不会洗衣服是小事,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才是大麻烦。彤彤母亲走时整理好的书桌台,早已狼藉一片,床上堆积如山的衣物就像一个杂物市场,经常找不到东西的她,脾气变得很暴躁。有一次,她的一块手表找不到了,她在翻找的同时大呼小叫,几个舍友都开始帮她找,只有在忙作业的宇宇没有出手援助。事后彤彤专门给宇宇发了一条短信说:“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看着舍友着急成那样,你竟然还能坐得住?你选择这样对待我,我也会这样对待你。”
宇宇感慨刚进大学就识人不明,彤彤依旧我行我素。班里一位同学不知做什么事得罪了她,彤彤到处传播同学的“恶行”,同学一生气,发誓不再理她。彤彤四处发火却毫无回应,内心更加恼火,就给她妈妈打电话,“添油加醋”地说了那位同学不少坏话,气得彤彤母亲把电话打到了同学的手机上,从接通电话开始就数落同学的种种不是。挂掉电话,同学愤怒、委屈、不满,气得泪流满面。
彤彤最终因為性格问题把自己推向了孤立。短短一个月,大家就被彤彤反复无常的情绪搞得心力交瘁,对于她的事情,大家都学会了屏蔽和闪避。大一快结束时,彤彤竞选班委,全班60个人,只有两人投她,全宿舍竟然没有一个人选举她。
从孤立别人到被别人孤立,彤彤摔得很惨。
所幸她现在终于有所醒悟,开始明白,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就得自己面对人情冷暖和生活日常的种种,学会在碰壁和摔跤中成长,完善自己。
我把彤彤的故事讲给表妹听,希望她能正确对待初入大学的“不适感”,并把它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
摔在象牙塔外的世界 谢云凤
今天去公司,午休时谈论起勤工俭学的话题。没想到,每个人都讲起了自己的大学经历,有被骗的,有被误解的,甚至还有打官司的。那些心酸的往事勾起大家的回忆,也让我想起摔在象牙塔之外的事情。
大二时,看到身边很多同学都出去做兼职,我和舍友微微也心动了。网上一家兼职机构明确地写着不收任何费用,我俩放心地去了。但是到了才发现,每个人都得交500元培训费,进办公室交谈时也只能单独进去。现在想起来,完全就是传销机构。当我有一点点犹豫时,办公室的三个人就开始轮流给我“洗脑”,一个态度强硬地说:“不花小钱怎么赚大钱?现在哪还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另一个态度软点地说:“我们的名额有限,刚刚很多学生都已经报名了,大家反馈都很好,你可以过来看看。”第三个人便给我看他们的兼职网站和学生兼职的就业信息。
就这样,我和微微鬼使神差地掏了500元钱,可是回去后才发现在这个兼职网站上预定任何职位,最少得再出200元费用。这时才反应过来,被骗了。
微微家呈条件不好,损失了500元钱,哭得泪流满面。我也委屈自责,打电话给爸爸,爸爸安慰我说:“你的社会经验太少了,出去肯定会被骗,全当花钱买教训了。”
大三时,班里一位同学和我商量一起开个辅导班。因为学的是师范专业,加上大学附近有两所小学,我们衡量,和孩子打交道,绝对没有那么多陷阱。
方向定了之后,我们就去找房子。经过很多中介和熟人介绍,我们遇到了一个房东。房东说起话来挺和蔼,说明情况后,他把自己三居室的房子租给了我们。按照规定,每个月2500元的租金,押一付三,我们一次性要付一万多。我们和房东商量过后,他很友善地表示如果我们的辅导班开不起来,他就会退押金。
那个时候,我和同学都觉得攒足了人品才遇到了这样的房东。高兴之外,完全没注意到合同上压根没写不租就会退押金的条款。完全没有戒备,我和同学一门心思扑在招生上。可是很快,我们就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在校门口发传单,还没走到家长面前,他们就像看到带着瘟疫的病人,迅速离开。有时候搭讪一些家长,他们视而不见。好不容易发出去的传单,我们前脚走,后脚就被家长扔进了垃圾桶。
坚持了一个星期之后,发出去的传单几乎没有任何回应,偶尔打来电话,也是请我们到家里做家教。连房租的钱都赚不回来,哪里去谈盈利?我和同学商量将房子退掉,即使亏损一个月的房租,我们也要把押金拿回来。万万没想到,房东此时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矢口否认自己同意退押金的说法。争吵越来越激烈,他突然对我们说:“是你们先毁约,想要押金,门都没有。”又急又气的我们,把合同拿给房东看,不看还好,一看自己都傻了,合同上确实没有退押金一说。同学越说越气,就和房东大吵起来,房东生气地对我们说:“明天就从房子里搬出去,不然我就把你们的东西扔掉。”
就这样,我和同学损失了一万多元。这些钱多半是父母赞助,我俩没敢告诉父母,只好自己利用暑假去餐厅打工,慢慢攒钱。还好那年我们都得了奖学金,加上暑假打工,才补上了这个窟窿。
走过兼职路上的坎坎坷坷,我才明白,象牙塔外的世界看似繁华万千,却也暗藏着危机艰险。可就是这些让我摔得头破血流的遭遇,才让我快速成长,在以后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
我的老板是个“痞子”英雄 荆承
去年,前同事小景曾写过一篇文章,在我们业内风靡一时,题目叫《我的前老板,是位“痞子”英雄》。
这位英雄就是我现在的老板。老板姓李,同事私下给他起外号叫“铁拐李”,他听了也不恼。
老板常年拄拐,他小时候被感染小儿麻痹症,他的妈妈总觉得是自己没照顾好他,一直愧疚难安,他却劝慰妈妈:“如果我腿健全,说不定早成了流氓头子蹲监狱啦。”
他一直用这套理论慰藉家人,也劝勉自己。
“如果我腿健全,可能会把更多时间消耗在玩耍上……”
“如果我腿健全,可能会不太懂得珍惜……”
他把不健全的腿当成是命运赠予他的礼物,用心解读。
老板在学校时就是风云人物,他学的是新闻传播,出去实习采访时,推着轮椅赶公交车,幸好有同事帮助他,才不至于那么狼狈。因为他的这种精神,当别的同学还在到处求职的路上跋涉时,他已经跟实习的媒体单位簽了约。
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略带些忧郁的气质,是姑娘们喜欢的类型,所以毕业后就把校花姑娘娶回了家。
老板在校园里纵横叱咤时,我当然还不认识他,只是从各种小道消息里拼凑出他的样子。别的男孩大多会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和青春,老板不能,他拄拐。他也许曾有过遗憾,不能在青春里飞奔,但他一点都没消极过,他用另外的方式对抗命运,证明自己。
好容易签约下的单位,却被他轻易丢弃了。因为在采访时得知一个企业要做公益的消息,他听了热血上涌,跟领导汇报,领导说:“好啊,跟他要钱!”他一掀桌子:“去你大爷的!”然后,就把领导炒了,一下子就没了工作单位。
没了工作单位的他似乎一点儿也不悲观,干脆创起了业,开了一家文化公司。最开始,公司只有几个员工,业务也不多,他就出去接软文,甚至连男科医院杂志的活儿都接,赚了稿费养活几个员工。
后来,公司情况好点,开年会的时候,他买的洗脚盆、羊毛衫、干果礼盒堆了半屋子。这些都是他要发给员工的,让员工们过年回家带给父母。他说:“连爹妈都不孝顺的人,我还能指望你有啥责任心。”大概是因为从小到大体会了母亲拉扯他的太多不易,所以他想把这份孝心传递给更多人。
有一次,一个姑娘家里出了点事,急需两万块钱。她权衡再三给老板打了个电话,老板只问了一句:“你在哪儿住啊?”就把电话撂了。那天下班后,老板开着车,到了那个姑娘的小区,扔给她一个牛皮袋,里面满满的都是现金。老板说:“赶紧回家吧。还有,借款从工资里扣。”
后来,姑娘决定和男朋友回老家结婚。离开的头天晚上,老板开车带着她绕着大半个北京城溜了一圈。他用自己的方式,带着这名员工和北京、和她曾经漂泊的岁月、和即将远去的青春告别。
我的老板看起来是个糙爷们,内心却也有诗和远方。
我的老板,他很勇敢,像一棵蒲公英,虽然行走不便,却御风而行。
(编辑 郑儒凤zrf911@sina.com)
创业君,来一跤 苏平生
陈雷挖到的人生第一桶金,是大学创业所得。
他学的专业是经济管理,大一时,身边头脑活络的同学早就把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到生活中,动起创业的脑筋。
跃跃欲试的陈雷也想创业,但他家庭条件普通,父母不会因他一时头脑发热,拿出大笔现金供他挥霍尝试。于是,他开始关注低成本或无成本创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校园复印跃进他的视线。
大学时,很多班级都要复印老师讲课的幻灯片,下课后或考试前用来复习。由于学生多,每天复印多达几千至上万张。起初,陈雷集中自己院系的复印业务,在同学问打出“送货上门”的口号。他磨破嘴皮和校外复印社谈价格,老板看量大,每张给他优惠两分钱。你千万别小看这轻如鸿毛的差价,陈雷就靠积少成多,赚取了创业启动金。
然而,随着电子文档日渐盛行和移动设备的便携化,校园复印渐渐悄无声息,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统一发送的电子文档,学生们随时随地都能阅读学习。来找陈雷复印课件的学生越来越少,刚刚红火的生意渐渐落寞,他十分苦恼,感觉自己在创业途中摔了一跤。
好不容易展开的业务被中断,陈雷不甘心。他想起无数个冬日寒冷的夜晚,他推着二手自行车,忍着凛冽的寒风,载着大堆印好的材料,从校外复印社回来。他穿梭在熙熙攘攘的校园中,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感染着他。二十出头的青年,说不爱玩是假的,他也想加入他们,但最终还是忍住内心的蠢蠢欲动,脚踏实地地继续自己的小事业。
如今客源稳定,由于市场的巨变,自己就必须放弃?他记得家中的小弟弟小妹妹学走路时总是摔跤,摔在冰冷的石板地上,但是没有一个孩子会一直趴在那里,而是立刻精神抖擞地爬起来继续走。陈雷决心不放弃,爬起来另辟蹊径,不仅要继续走,还要跑起来。
他仔细摸索,课件本身来源于课本,如果将纸版的课件制作得比课本还精致耐看,一定能吸引大批同学。为让想法付诸实践,他找到了设计学院的同学,几人组成工作室,埋头苦攻,设计页面、策划和排版。结果,他们策划的课件印刷品效果奇佳,原来枯燥乏味的课件经过设计重排后,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易读。他把试制品晒在朋友圈,和出版社成书相差无几,却比课本简明扼要,精美绝伦,旁边还有留白可记笔记。经过他的宣传,改头换面重塑课件的项目瞬间吸引了众多同学关注,大家争先恐后地预定喜欢的封面和版式。这些饱含文化情怀的课件书把大家从电子阅读吸引回传统书本,每册课件书都与众不同,出炉时散着墨香,带着陈雷的诚意。
工作室生意蒸蒸日上,还吸引了邻校的学生慕名而来,陈雷也赚得盆满钵满。这次摔跤又爬起来的经历,让陈雷的创业思路开拓不少,他意识到当代大学生创业必须摒弃劳动密集型创业思路,重视技术含量。他在创业过程中选择文化产业深度渗透,顺着这微弱的光亮,走到更开阔的地方。
现在,陈雷和工作室伙伴联名注册了文化公司,公司经营项目除却校园订制印刷,还包括校园会展策划、校外名师讲座的广告宣传印刷等。
越来越理性的陈雷,又开始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转型,他想带领团队从学生型文化公司逐渐转变为成熟的民营企业。未来的路漫长崎岖,不知还会遇到什么荆棘和坎坷,但他不怕,他拿出“摔跤”的精神给自己打气,告诉伙伴们只要坚定信念,百川可攀,江海可渡。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
“摔跤”之后,越来越美 月冰
周末,微信上收到回老家探亲的好友智子发来的一组照片,全是我们高中时的样子。她说:“原来我们那时都是美女呀。”我说:“不是的,那时美的是青春,不是我们。现在美的,才是我们自己。”
应该说,青春确实是美的,吹弹可破的肌肤,纯净的双眼,油亮顺滑的黑发。可是,当时,我们意识不到这种美,因为周围每一个青春的同龄人,都具有这些特质。青春的美,往往是那些失去了青春的人才能发现。还有,青春是与生俱来的,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没什么了不起。可是,我们现在的美,青春消逝之后的美,却是独一无二的,只属于自己,是我们一日日在时光里修来的。
我和智子、小孟,高中时是最好的姐妹。我们家中都不富裕,舍不得去食堂买菜吃,总是轮流从家里带菜到学校。后来,智子考上大专,我由于错填志愿名落孙山,只好去复读,后来上了二本院校,小孟则连大专也没考上,去了广东打工。
命运像一张笼罩万物的大网,我们都是跌进网里的小小鱼虾,挣扎着,试图挣脱,游向自己想要的天地。
智子大专毕业后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工程预算,没日没夜地干,每个月领了钱给我汇点生活费,我那时还在上大学,家中拮据。每次汇完钱,她都说:“去买身漂亮的衣服穿。”其实她知道,我哪里舍得。
智子后来结婚了,嫁给了一位杭州男生。她很快做了妈妈,这时婆家拆迁征收,一夜暴富,老公染上赌瘾。她想尽办法帮他戒赌,甚至跪地哀求,可是,赌光了所有家产的老公还是不回头。智子带着儿子净身出户,当然家中早已没什么东西能让她带走。她工作、带孩子,但每次跟我视频,都打扮得清清爽爽、漂漂亮亮。
我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作,多次去杭州看她。两个人彻夜长谈,聊工作、人生,在镜子前一起试衣服,互相搭配,大笑,拍照。其实此时的我也不顺利,工作一再遇阻,感情也遭遇背叛。智子给我做红烧肉、剁椒鱼头,还有油爆辣椒,这是我们的家乡菜,吃了暖胃,更暖心。第二天,我满血复活地离开,奔赴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后来,智子有了自己的造价工作室,在杭州稳稳地扎下了根,给家人和孩子优质的生活,自己也充实而自信,且收获了美好的爱情。我也已有了不错的事业与幸福的家庭生活。
小孟呢?她在广州打工,做大型婚纱店的业务员,每天鞍前马后地为一对对新人服务,自己累得站在拥挤的地铁上都能睡着。后来又自学婚纱知识,去全国各地的有名婚紗店学习。可由于婚后多年不育,婆家提出离婚,丈夫也逐渐疏远她。她痛苦不堪,来南京找我,我带她去杭州和智子团聚。
智子买了去新疆的机票,把机票递到我们手中说:“开心一些,上帝对我们还是不薄的,毕竟没有多少人能在郁闷时定下机票和酒店,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身边是闺密死心塌地地陪伴。”听到这句话后,我们的心立刻就笃定了。因为我们看到,之前那么多的付出,除了痛苦,也收获了美好。
我们一起看白雪皑皑的天山,一起在草原策马奔驰,一起大声朗诵《古兰经》:“能让朋友们开怀大笑的人会得到真主的垂青。”
小孟要回广州了,表情轻松,眼神明亮,和我们拥抱告别。
如今,小孟有了两家自己的婚纱摄影店。心情调整之后,今年4月,她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带着之前的愧疚,老公和婆家视她如珍宝。她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自由投入热爱的事业。
每年,我们总会约个时间,从三座不同的城市赶到一起聚会,见证彼此的成长与蝶变,光阴从不辜负,“摔跤”之后,人生越来越美。
(编辑 郑儒凤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