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小学生孝道教育的思考

2018-01-15谢大根

江西教育C 2017年12期
关键词:做人家长传统

谢大根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善的基础,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道德和品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孝道观念也渐渐在淡化。由于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越来越溺爱,忽视了对其进行敬老孝亲传统美德的教育,导致他们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和目无长辈的不良行为,由此引发了人们极大的担忧和深深的思考。因此,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孝道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自我完善是很有必要的,对在全社会形成敬老孝亲、和谐温馨的良好风气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目前中小学生孝道教育存在的问题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优良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然而,现在中小学生却不大尊重甚至讨厌父母。父母给了子女生命,这是最大的恩赐,理应受到尊重。但是,他们并不认为你做了那么多,或是认为你理所当然为他们做那么多,甚至认为你还做得不够或不够好,故而得不到尊重,不能正确理解父母正当合理的安排。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或规定,特别是某些限制不以为然,很有意见,矛盾重重,常起冲突。

感恩是人们身上和内心一种可贵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莫过于父母平时为我们所花费的心思和所付出的操劳。但是,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才是家庭的中心,有上几代人的百般呵护,已把他们惯成小皇帝、小公主,不懂得感恩了。有的孩子对父母给的爱并不领情,爱给不给。中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关心体贴人还没那么心细,但并不等于可以不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可以不去关心和体贴对父母。有的孩子老埋怨父母关爱不够,那是他们无心体会父母的关爱。

二、当前中小学生缺失孝道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人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利益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外来的拜金思想、个人主义思想流入中国,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只认钱,把伦理亲情抛之脑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利益面前也变得越来越苍白无力。大人的如此观念,肯定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孩子。现在视频、网络和通信高速发展,并且普及率非常高,由这些内容携带而来的拜金思想,金钱至上观念,不但败坏社会的道德风尚,也在孩子们的思想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弱化了孩子们仁爱意识、亲情意识和孝亲意识。

2.家庭教育出了偏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育龄前家庭教育就已经在孩子心中慢慢渗透。家长的良好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经济大潮面前,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了偏差。由于几代人的宠爱,孩子变得骄横无礼,目无长辈,这是因为忽视传统道德教育使然。在孩子的思想里,少有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成绩极为重视,只要孩子的成绩好,不但一切要求都可答应,而且在家里什么活也可以不做。这样无形中在孩子思想上形成了家里的一切劳动都与我无关的观念,不但削弱了孩子的劳动能力与技巧,更重要的是淡化了孩子的劳动观念,这样孩子不能明白美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而不是靠张嘴获得的道理,体会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和意义,当然也就不会敬畏父母的劳动。

3.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学生没有传统文化读本,学生根本无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和接受孝道思想和孝道教育。小学生虽然有思品课,但孝道教育内容和方式不大合理。从课时量看,比重不够,低年级安排一节,高年级安排两节,分别只占语文数学的十二分之一和五分之一。从师生的态度看,思品课永远是副课,教和学的时候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学生学得不是很扎实。学校常常是看重学生的智育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思想表现。一场测验或月考下来,有的特别是好的学生成绩下降了,老师会通过家长访谈或学生谈话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来分析其原因。相反,学生如果犯了诸如不参加升旗或扫地、顶撞家长或老师、课上写脏话传纸条骂人之类的错误,老师则会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式的“教育”。

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形成尚不成熟而导致孝道的缺失。中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还处于幼年时期,正在发育和成长,自我意识较强而控制意识相对薄弱,在遇到各种问题或困难时,往往还不能用正确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有时也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父母对自己有生命之恩、抚育之恩,应该孝敬和报答,但当现实生活与之相冲突时,则很难顾及,甚至伤害双亲。接受传统文化和孝道教育的熏陶太少。

三、解决中小学生孝道存在问题的策略

1.加大对孝道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孝道。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与孝道内容相关的切实可行的条文或法规,让下面的行使部门和全社会的个体有文可依,有规可据。其次,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和报道孝道的正面事迹,让全社会的人在这些事迹中受到鼓舞,为人们创设一个自觉尊崇孝道、学习孝道文化的良好氛围。再次,各级部门和单位多举行一些与孝道相关的宣传活动,扩大孝道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精神力量。

2.加强家庭教育中的孝道文化建设。家长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孩子的孝道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和生活见解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示范表率意义。父母如果对他们的长辈关心孝顺,喜其所喜,惧其所忧,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但会对父母肃然起敬,而且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溺爱,是孝道教育的大敌。被温暖包裹的孩子不知什么是温暖,寒冷的孩子才懂得什么是温暖;同样,被爱浸渍的孩子不知什么是爱,缺少爱的孩子才懂得什么是爱。

2.加大学校教育中孝道文化教育的比重。小学生虽然有思品课,但课本中关于孝道的内容很少。学校每个年级增加了一节傳统文化阅读课,由工作室的老师下到班上,讲解和用歌诀法教读工作室所规定的传统文化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内背诵教读的内容;还会在课内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写出对所学内容的简要的感想并当堂进行交流,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营养。感恩是孝道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强化孩子感恩意识,学校政教处开展了各种相关活动。

4.提高中小学生自身的素质。孝道教育是学做人的教育,阐释孝道和做人内容和智慧的,莫过于传统文化。所以中小学生要提高孝道和做人素质,就要读传统文化。如果家长或老师为我们开出了书目,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等,就要有计划地一本一本地去读;老师教我们传统文化课时就要很好地听、读、背。读书是为了应用,不背诵就想不起来,想不起来就用不上,所以要花气力背下来。如果读的多了,背的多了,胸中自然就装有“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孝道和做人的素质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许多孝道和做人的营养,但光汲取还不够,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感恩其实很容易,只要有心,有时张张嘴巴动动手就能做到。

《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出了孝道在人之品德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也点明了家长老师等教育者的重大责任。目前,中小学生虽然在孝道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身加以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常抓不懈,这些问题就一定能一个一个地被解决,敬老尊亲的孝道春风就一定能沐浴整个中华大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做人家长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心中的好家长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家长请吃药Ⅱ
做人
从零开始做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