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人口质量的价值与路径
2018-01-15刘辛茹丁福兴
刘辛茹+丁福兴
【摘 要】人口质量问题是人口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提高人口质量对于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经济新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稳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和积极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制成为新时代提升人口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人口质量;价值;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1]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关键性奋斗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经验证明,经济社会要保持长期持续高速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积累,特别取决于人口质量。因此,在我国大踏步迈入新征程的新时代,提高人口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口质量的内涵及其测量指标
(一)人口质量问题在人口学理论中的地位
自人口社会学诞生以来,与人口数量问题紧密相伴的人口质量问题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重要课题,而人口质量理论也逐步成为人口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人力资本之父”的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作为一种耐用的稀缺资源,人力资本具有其他资本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改进人口质量(通过对人口的投资实现)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极大地促进经济繁荣,增进国民福利[2]P21- 27。进入工业社会后,人口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人口质量问题在人口学理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人口质量的内涵
人口质量的内涵与外延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学者们的阐释不一而足。国内学者有人将其归纳为“个人所具有的作用于社会的人力”,包括潜力、储力和显力等3种静态表现形式[3]。而较为容易理解的方法是从人口素质的角度去界定这一范畴。国内影响力较大的“三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其中,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是人口质量的最基本内容;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是人口质量的核心;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4]P342。
(三)人口质量的测量指标
人口质量外延的广泛性,直接导致了测量指标的多维性。国际上常用的人口质量测量指标主要包括人口质量指数(PQLI)、美国社会健康学会指标(ASHA)和人文发展指数(HDI)。国内学者从“三要素论”出发,将反映人口质量的指标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前者包括反映人口身体素质、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人口思想道德素质的指标(如平均寿命、受教育程度、犯罪率等),后者则是指那些与人口质量的高低呈现正相关的影响因素指标(如医疗卫生投入、教育投入、营养状况、居住条件、环境状况及污染指数等)[4]P343- 345。
二、新时代提升人口质量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5]。中国将人口发展政策重心从“量”转向“质”、加速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举措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战略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备条件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其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当下,无论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需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要言之,为了实现强国梦,“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因此,积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二)人口基本素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切实提升人口质量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历次扶贫的攻坚战中,医疗扶贫和文化扶贫都是有效举措之一。健全的体魄有利于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质量就业。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并最终消除贫困,切实保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人口质量红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我国近几十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巨大的成本优势等“人口红利”。但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我国人口“数量红利”逐渐减弱,迫使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邓小平早在1985年就曾经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6]P120为了适应“中高速度、更优质量”的经济发展节奏与方向,积极推动“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的转变,才能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发掘和拓展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新时代提升人口质量的有效路径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而人口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受到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才能切实提高我国的人口质量。
(一)稳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效防止“人口逆淘汰”现象
一些学者认为城市人口少生、农村人口多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导致中国高素质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低素质人口所占比例上升的“人口逆淘汰”问题[7]。而目前政府实行的全面二孩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部分城市居民被压抑的生育意愿。这不仅可以實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还可以提升人口质量,有效防止“人口逆淘汰”现象。全面二孩政策带有一定的过渡性质,稳步实施这一政策对于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作用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扭转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局面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加之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影响,导致了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城乡教育差距巨大。截止2016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35年;教育投入在GDP中的比重虽已上升至5.22%,但仍然低于欧盟和美国等一些国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生的劳动生产率可提高43%,初中毕业生的劳动生产率可提高108%,大学毕业生的劳动生产率可提高300%[4] P354。在促进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的行政语境下,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局面如能有效扭转,无疑会对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大有裨益,并带来一系列积极的连锁反应。
(三)积极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制,奠定坚实的人口质量提升基础
积极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制,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可谓人口质量提升的基础工程。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步伐,对于保障公民的身体素质并进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意义重大。随着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的“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展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素质已经大为提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以才兴,业以才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普通民众,而人口质量的全面提升必将汇聚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002-004).
[2][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M].贾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3]李景毅.人口质量的静态表现形式[J].中国人口科学,1997,(1):49-56.
[4]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顾仲阳,庞革平,李纵.撸起袖子加油干——十九大代表谈決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7-10-25(007).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翟振武,侯佳伟.人口逆淘汰:一个没有事实根据的假说[J].中国人口科学,2007,(1):10-18.
作者简介:
刘辛茹(2000—),女,湖南冷水江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丁福兴(1972—),男,湖北荆门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