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
2018-01-15李琛
【摘 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香港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实状况为立足点,从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出发,较为系统地探究了香港体育产业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及动因,分析了当前香港体育产业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为香港乃至大珠三角地区体育产业与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产业;香港;路径;制度变迁
一、香港体育场馆设施现状
随着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标准相应提高,对运动和健康的概念也逐步加强。香港的体育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并且发展迅速。为了提升香港人的体质健康水平,香港政府在全港十八区提供了九十八个室内体育场馆,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供市民平日租订使用各种康乐设施。室内体育场馆分布在全港十八区,其中有九十个室内体育馆,提供各项运动设施如羽毛球场、篮球场、排球场、投球场、网球场、壁球场、乒乓球台、桌球设施、活动室、舞蹈室、健身室、攀岩墙等。另外还设有五个独立的壁球中心,一个壁球及网球中心,一个壁球及乒乓球中心及一个羽毛球中心,专门提供壁球、网球、乒乓球及羽毛球康乐设施(见表 1)。另外香港设有43个公众游泳池,现由香港康乐文化事务处管辖。其中9个设于香港岛、13个设于九龙、21个设于新界(见表2)。香港此类公共体育或健身设施收费很低,每人单次消费一般在20港元以下。另外,香港有着各类型会员制的私人会所,此类私人会所的收费随着档次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单人单次消费由数百到数千港元不等。
二、香港市民体育消费情况
据香港统计处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香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70港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0,883港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4.55%,其中娱乐及消遣和医疗及保健人均消费分别为9,130和13,787港元,占人均生活消费的12.01%[1],在香港居民各项消费中除饮食、租金及房屋维修、家居管理等生活必须消费外,娱乐及消遣和医疗及保健消费成为香港居民最高的消费开支。
三、体育用品进出口与体育旅游
(一)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蓬勃发展
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之后,体育用品公司一直致力于努力提高研究和开发能力,这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通常会在大陆自建生产企业,或授权大陆企业代理生产体育用品,而香港则负责营销、研发和质量监督。在大陆生产的体育用品或进口到香港或再出口到其它地区,香港的体育用品业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明显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拓展
旅游业在香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的访港旅客去过香港境内的某一體育设施。此外1%的来港经商人士去过一个体育设施[2]。20%的访港旅客对赛马感兴趣,12%的访港旅客对重大赛事感兴趣,14%对在乡村野营感兴趣。香港体育旅游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商界人士对香港的体育与休闲活动很感兴趣。14%的商界人士对赛马感兴趣,14%的人士对重大赛事感兴趣,12%的人士对乡间野营感兴趣。此外,到香港观看国际赛事的旅游者每年在香港的消费支出大约为7.5 10亿港元,到香港观看香港体育比赛的游客的支出与观看国际大赛游客的支出相当,为此估算香港的赛事旅游消费每年为15亿- 20亿港元[3]。
四、香港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估算
香港在2005年成立香港体育发展委员会,负责香港体育发展的政策、策略及推行架构。香港体育发展委员会辖下设有三個事务委员会,以协助发展和推广社区体育、精英体育和大型体育活动:首先,社区体育事务委员会负责就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推动更多市民参与体育活动,以及资助社区体育活动及措施的先后次序。其次,精英体育事务委员会就有关精英体育的事宜、为香港体育学院提供政策发展思路,以及资助精英体育及运动员的拨款先后次序。再次,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就与各体育组织、旅游业和私营机构合作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策略和措施,以及资助大型体育活动的拨款先后次序。
香港是较早引进西方现代竞技运动的亚洲区域,其中以足球、篮球、游泳、羽毛球、桌球、自行车和跑步等最为受到市民参与的运动项目,近年举办多项大型体育活动包括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运动会马术项目、2009年第五届东亚运动会,以及经常性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如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渣打香港国际马拉松赛、亚洲杯足球赛、东亚足球锦标赛、香港网球精英赛、巴克莱英超亚洲杯等[4]。近年香港选手屡次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突破,政府也不断增加对体育运动支持的力度。在2010至2011年度,香港政府对“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注资30亿港元作为种子基金,利用每年投资收益提供持续性的资金,资助体育和文化艺术的发展。2011至2012年度,香港政府再成立70亿港元的“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利用基金的收益,资助香港体育学院成为世界級的训练中心,为精英运动员提供更全面的支持。2012至2013年度,新政府预算再对体育总会的资助增至2.5亿港元[5],以培训运动员和举办赛事。
此外,目前香港有多项重大的体育基础设施在建设进程之中,由于香港自行车包括在将军澳兴建香港第一个室内自行车场地,重建维多利亚公园和观塘游泳场,推动在旧启德机场原址发展体育园区,工程将包括主、副运动场和室内竞赛场馆等。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参考文献:
[1]香港统计局.香港统计年刊(2014年版)[Z].2014, 12:131.
[2]杨铁黎.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
[3]王艳.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1:1-5.
[4]李琛.李宁品牌营销战略述论[J].中国经贸导刊,2012,17:70-72.
[5]宋昱.自贸区战略进程中体育服务贸易推动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04): 22-29.
基金项目:广东省体育局科研项目“广州市体育竞赛表演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项目编号:GDSS2016088)。
作者简介:李琛(1980—),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经济与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