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德黑兰,感受真实的伊朗(我的留学故事)

2018-01-15计亚宁

环球时报 2018-01-15
关键词:德黑兰外国留学生

计亚宁

09年秋,我因为专业服从调剂,意外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一届波斯语专业的学生。我和伊朗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伊朗长期被欧美妖魔化为“邪恶轴心国”,许多人视之为避之不及的地方。所以当知道我要去伊朗,并且还要在那里上学时,很多人都表示不可理解。但真正在那里学习、生活之后,我才慢慢发现外界对伊朗误解之深。

奇妙的文化融合

按照惯例,我们全班大二都要赴伊朗进行为期6个月的交流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申请了伊朗德黑兰大学下属的德胡大语言学习中心的培训课程。2010年8月,我和另外3名同学作为我们班第一批赴伊朗交流的学生,来到了德黑兰。

德胡大语言培训中心是德大专门为外国学生学习波斯语开设的,外国学生可以申请宿舍,有单人公寓、四人间、六人间。我当时住在德大法图麦女生宿舍的四人间,宿舍楼虽然有点老旧,但是干净整洁。宿舍区有一个小操场,还有室内体育馆,每层楼都有一个公共厨房,学生们可以自己做饭。另外,法图麦宿舍的免费WiFi是我在德黑兰体验过的最快的网络。

当时我的三个舍友分别是土耳其人、叙利亚人、亚美尼亚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不管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姑娘和叙利亚姑娘,还是信奉天主教的亚美尼亚女孩,大家都非常友善,各自遵守各自的宗教习惯又不互相干涉。

2010年的圣诞节,亚美尼亚女孩在自己桌上摆了个迷你圣诞树,并且送甜点给宿舍每一个人。每天早上准时起床做礼拜的叙利亚女孩,也欣然接受了她的甜点,并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在这个小小的宿舍里,宗教是值得被尊重的信仰,而不是让人与人对立的分界线,更不是政客手里挑拨离间的武器。

唯一的外国学生

本科毕业在伊朗工作4年后,我辞职申请了德黑兰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经过了漫长的报名、审核、面试过程,2017年终于被德学正式录取。

德黑兰大学成立于1934年,不管从师资力量还是生源质量,都是伊朗顶尖的综合大学,它有很多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德黑兰市革命大街中心的革命广场旁边,从地理位置就能判断出德大的政治地位。每周五,伊朗宗教高官,甚至精神领袖哈梅内伊都要来德大进行聚礼宣讲,宣传什叶派伊斯兰教义,灌输革命精神,以此巩固革命成果。最近伊朗因物价上涨爆发游行,德黑兰的主要游行参与者就是德大的学生。其实几乎德黑兰所有游行,德大学生都是重要参与人群。

德大的留学生并不多,以伊拉克、土耳其等周边国家和中国学生为主,有少量学生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在德胡大语言中心,会看到少数研究中东或波斯文化的欧洲学生来学习波斯语,但在大学里,读本科或研究生的欧美学生几乎没有。留学生学的专业也很有限,大部分都是波斯语文学或伊朗历史。我所读的国际商务专业,只有我一个外国学生。第一天去上课时,老师和学生都很吃惊,问我为什么来伊朗读书。刚开始我还挺有耐心地和他们解释:“我本科是波斯语专业,后来在伊朗工作4年,为了职业发展,我想继续深造一下……”后来每个老师都问,我都解释烦了,就说这是“真主的安排”。

有个伊朗同学问我:“你为什么要来伊朗读研?!你应该带我们去中国读书才对!”而当我的同学们得知我每学期要交1800美元学费时,他们震惊了,纷纷表示要带我去医院“看病”。因为伊朗学生读公立大学免费,这也是1979年革命时霍梅尼争取穷人支持的重要承诺之一,至今仍在执行。

作为班上唯一的外国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对我很照顾,他们开玩笑说,我是国际商务专业中唯一代表“国际”的那个人,一个人占了专业的一半,一定要好好爱护我。他们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很感兴趣,说中国人都很勤劳,有次还找来BBC报道富士康的视频在课堂上一起看,认为不可思议,中国人工作时间太长了,难怪发展这么快。

我们班一共12个学生,有3个同学用华为手机,几乎所有人都用中国品牌的电脑——联想和宏碁。7年前,我刚到德黑兰交流时,很多伊朗人会吐槽中国产品质量差,但现在,伊朗人已经认识到中国产品性价比很高。最近,有个同学迷上了中国网购,深深折服于淘宝和京东的魅力,还说要和我合作搞一个淘宝代购,可受制于伊朗的网络和高物流成本,此项目还在“待定中”。

德黑兰大学对外国留学生很友好。今年刚开学时,学校还召集留学生开座谈会,了解留学生的困难,并且帮助解决。在座谈会上,一个在读本科的韩国小姑娘提出,本科课程里的必修课伊斯兰教义,她实在听不懂,对她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能不能对外国留学生取消这门必修课?学校领导很无奈地笑了,表示理解她遇到的问题,可这门课是必修,不能取消,但是会考虑她是外国学生的身份,放宽及格条件。

友善的伊朗同学

德大虽然表面处处透着政治和宗教的气息,但是老师和学生们思想都很开放,教学氛围也比较自由。师生经常在课堂上讨论伊朗政府的政策,也会列举一些欧美先进的地方,表示希望伊朗引进学习。其实伊朗人民对欧美是非常友好的,并不像媒体报道中伊朗政府天天和美国互怼、看似水火不容的样子。

伊朗同学和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一样,男生调皮、爱开玩笑,女生对待学习态度认真。上课时,男女生会自觉的分开坐,在食堂吃饭也是男女分区,不过女生在闲聊中聊得最多的话题还是男朋友。课余时间,他们都会去做兼职,一方面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最重要的还是挣钱。我问过班上同学毕业后想要做什么,一半人都告诉我想要出国留学,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定居国外。班里有一个很热情的女孩,她是骨灰级的日漫粉,因为动漫热爱日本文化,自学了日语,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日本生活。在这种低迷的经济环境下,结婚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我认识的很多伊朗大龄青年都单身。

七年的细微改变

很多人认为伊朗这些年的发展都处于停滞状态,但是我感觉和7年前比,尤其在鲁哈尼上任后,伊朗在各个方面还是有变化的。比如现在在德黑兰北城(德黑兰富人区),我作为外国女生,出门用帽子代替头巾,也不会有风化警察来教育我;比如德黑兰近几年兴建了好几个大型的商场,也引进了一些国际品牌,再也不是那个高档商场里只卖义乌货的城市了;再比如伊核协议签订后,

伊朗航空公司购进了新的空客飞机,在伊朗除了颤颤巍巍的二手飞机,偶尔也能坐到全新的飞机。这些细微的变化,发生在伊朗人民生活的小角落里,不容易被发现,但也不容否认。

伊朗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有沉淀数千年的波斯文化,有被吟唱几个世纪的波斯诗歌,有让人无法忽视的油气资源和地理位置。我在伊朗留学的每一天,看到的都只是努力学习想要改变生活的学生和辛勤工作养家糊口的普通人,这里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遍地恐怖分子和人肉炸弹,人民的愿望都只是生活富足安康这样简单。▲

猜你喜欢

德黑兰外国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德黑兰高楼失火坍塌
空气污染严重伊朗首都德黑兰学校放假两天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