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夏雨讲述警察故事
2018-01-15范凌志
本报记者 范凌志
25年前,一列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在俄罗斯境内遭四伙匪徒洗劫,震惊中外。“中俄列车大劫案”是中国警察第一次跨境缉拿凶手,正在上映的电视剧《莫斯科行动》,正是以这起案件为原型改编,夏雨饰演的中国警方小组组长陈尔力是该剧最大亮点。《环球时报》记者13日专访夏雨时,连轴转的宣传工作让他显得有点疲惫,但拍照、短视频录制的请求他却配合得很爽快。谈到表演,夏雨的回答从容坦率,“我更喜欢当演员,而不是艺人”。
黑帮和警察,男演员的爱
环球时报:最近几年你参演的电视剧很少,似乎在电影方面更活跃。这两者对你来说有什么偏爱吗?这部戏是哪点打动了你?
夏雨:没什么偏爱,拍电视剧实在太累。拍《莫斯科行动》前,大概五年没出演电视剧了。这部戏打动我的主要还是题材——是警匪片,又是真实事件改编。男演员大概都会喜欢两种角色,要么演警察,要么演黑帮,可能这两种角色更容易展现男性各个层面的特质。
环球时报:你与剧中“陈尔力”的原型程亚力警官是怎么沟通的?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夏雨:程亚力警官跟我讲他所理解的警察,有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文能为师,武能为匪,出污泥而不染。”为了破案,他们在黑白两道之间穿梭,一定要有非常强的自律,非常强的价值观才能把工作做好。我认识很多警察朋友,警察为了办案需要跟三教九流都能搭上话,所以必须得有表演天赋才行。
环球时报:听说你在俄罗斯连续拍了三个月,能讲讲这期间的事吗?
夏雨:首先当时莫斯科很冷,另外跟当地沟通也会有很多问题。所以整个拍摄进度比大家预料得要慢很多,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突发的事情,比如车送错了现场、到了现场找不到人、拍到一半不让拍等等。拍戏第一天,我在训练时就把右手食指打骨裂了,因为拍戏不能打石膏,所以也造成右手食指反复受伤,到现在都还没好利索。
“如果没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可能不会当演员”
环球时报:现在舆论热衷探讨“演技”。在你看来,什么样的才是好演技?
夏雨:学校里会把表演来理论化,其实我觉得表演是“教”不出来的。演技主要依靠两方面,一是理解力,二是表现力。表现力就是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而且都要能感染人。其实演员最终拼的是理解力,同样是演“陈尔力”,可能10个演员演得都不一样,最后就是看哪个演员的表演能让观众接受,觉得他的表演是真实的。这种理解力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以及演员自身的经历。
环球时报:25年前你演《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马小军时还是个“演艺素人”,现在经过科班训练和实践,在诠释角色方面跟当年有什么不同?
夏雨:首先是理解力的不一样。我现在这岁数,再去演马小军肯定演不了了(笑)。我觉得自己当年演马小军已经是100分了,那是因为很多人帮助我——姜文导演用各种方式调动我,包括拍戏之前的训练、体验生活,都对角色有很大帮助。如果不是演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应该不会走表演这条路。
现在变成专业演员,我知道要想演好一个角色,就得一步一步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起,这一点,确实在中国的演艺圈是缺失的。现在市场基本被资本绑架,大家都是冲着钱来的,也没人给你足够的时间来体验生活。为什么《红楼梦》《西游记》大家还是爱看老版?人家拍一部戏用三年,你拍一部戏用几个月,能比吗?人们总是感叹好莱坞的片子“人家的戏怎么那么好?”我也跟好莱坞团队合作过,我觉得他们没什么诀窍,就是按照规律一步步做,不跳着走,好莱坞的演员们可能真的会用一年半载的时间来体验生活,才能达到那个效果。
“更喜欢当演员,而不是艺人”
环球时报:听说你会滑雪、书画、变魔术,是拍戏临时突击还是兴趣使然?
夏雨:我是十八般武艺,样样拿的起,放不下(笑)。有些时候是拍戏需要突击,然后发现挺好玩,就认真学了。比如打快板就是这样,首先它可以练台词,然后可以练节奏感,而且这是咱中国的老玩意儿。七八年前,我曾在土耳其拍过一个真人秀,在街头打快板卖艺,结果竟然赚了相当于人民币3000多块!总之我觉得演员每样都学一点,很有必要。
环球时报:演戏之外,你显得很低调,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年代,少露面就意味着少来钱,如何看这个问题?
夏雨:这是个人喜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存之道。我进这行时,大家还叫你“演员”,演好了大家叫你“艺术家”。现在,大家开始改叫你“艺人”,透着点讨好观众的意味——“演员”时代不是这样,那时是一种塑造和表达,可以把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放到角色中。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当“演员”,而不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