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储藏中发生烂窖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018-01-15戴士记
戴士记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地增加,甘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年增加。成熟收获后的甘薯除少量鲜食外,大部分需要储藏,即使是生产干粉、薯条、淀粉等加工产品的原料用薯,也以储藏甘薯为主。一旦发生烂窖问题,就会给薯农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掌握甘薯安全储藏技术、防止烂窖问题发生已被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甘薯储藏中发生烂窖问题的原因
成熟后收获的甘薯块根体积大,含水量高(一般薯块的含水量占薯块重量的65-75%),组织幼嫩,皮薄易损。收获、储藏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引发甘薯腐烂。
引发窖藏甘薯腐烂的原因:一是冷害;二是有害微生物活动造成的病害侵染,即甘薯的黑斑病和软腐病;三是密闭的窖藏环境,甘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等有毒有害物质。
甘薯储藏最适宜的温度10-13℃,最低不能低于9℃,最高不得高于15℃.长期高于15℃,易造成甘薯发芽,特别是高于20℃时,甘薯呼吸作用强,消耗多,易糠心,品质和抗性下降,而且微生物活动旺盛,易感染甘薯黑斑病和软腐病。低于9℃,易受冷害,薯块内部发黑变褐,产生硬心,蒸煮不烂,极易引起窖薯腐烂。
甘薯储藏最适宜的湿度为85-90%。低于80%时,往往甘薯失水萎蔫,影响甘薯品质。高于95%时,无氧呼吸加强,易产生酒精等有毒有害物质和易感染病害,发生窖薯腐烂。
甘薯储藏要求窖内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占15%和5%,在此条件下储藏甘薯,抑制薯块呼吸,减少有机养分消耗,不易腐烂,延长甘薯储藏时间。而氧气低于5%时,甘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甘薯,造成腐烂。
二、防止储藏甘薯发生烂窖问题的对策
根据甘薯储藏所需要的条件,为防止甘薯储藏烂窖问题的发生,应采取下列措施:
1、适时收获和入窖前的薯块处理。当秋季气温降到18℃时,即可收获甘薯。一定要在气温降到10℃以前收获完毕。甘薯收获过早,产量低,有机物质积累少,品质差。收获过晚,易受冷害,不耐储藏。甘薯收获时应轻挖、轻拿、轻运、轻放,以减少人为伤害。入窖前应仔细挑选薯块,严格剔除带病、虫咬、破损的薯块。对于被水淹过的薯块,要在薯窖前空地晾晒3-4天。
2、薯窖的挖掘和消毒处理。新挖薯窖一般窖深2米,宽1.5米,长度随储量而定,开口向南。窖顶每隔80厘米放一根木棍,上面铺20厘米的玉米秸、豆秸、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上面覆土50厘米。如果使用旧窖储藏甘薯,应先将旧壁剥去2厘米,窖底挖除10厘米,用石灰浆涂粉窖壁,或用福尔马林加水喷洒。发过病的旧窖除以上措施外还要用硫磺密闭熏蒸消毒。为了储藏安全,防止烂窖现象发生,新挖薯窖最好也进行消毒处理。
3、入窖后的管理。消过毒后的薯窖,即可储藏甘薯。一般甘薯的储藏量不能超过薯窖容积的2/3,留出足够空间通风排湿。甘薯入窖后应注意以下关键技术:(1)入窖后的20天内,因温度高、湿度大,薯块易发生“发汗”现象,使堆表薯块造成湿害。可在薯堆上覆盖一层干草,白天打开窖门通风,晚上关闭窖门,使窖温稳定。(2)甘薯入窖20天后,气温进一步降低,特别是节气“进九”应注意甘薯的防寒保温。封闭窖口,薯堆加盖干草,保证温度不低于10℃。(3)开春后,气温逐渐回升变暖,应及时通风换气,降低窖内温度,减少薯块的养分消耗,延长甘薯储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