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1+10”联合体 集中培训首开全国先河
2018-01-15
“不送金,不送银,送来技能胜黄金。”7月15日,在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参加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民学员们发出这样的称赞。“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晋中市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年内完成全市5 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是晋中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部署,积极落实省长楼阳生在山西农谷调研指示要求的具体体现。
按照“建成山西农谷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引进专业化培训机构,承担全市、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的工作重点,目前,晋中市新型职业农民集中培训已全面展开,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走进培训课堂,集中充电,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创新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集中培训全覆盖
2018年以来,山西省晋中市站在推进山西农谷省级战略突破发展、建设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的高度,积极谋划发挥农谷政策资源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的新机制,加快各县(区、市)与山西农谷融合发展步伐,全力打造“1+10”联合体,努力让全市农民都能共享山西农谷的政策机遇和发展“红利”。
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市政府结合中央、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具体要求,提出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重点依托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面向全市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提升新型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助力推进山西农谷人才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和升建太谷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市农委牵头,改变过去全市几十个机构分散培训方式,创新“1+10”链接机制,全市一套思路统筹、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实施,形成了主题明确、覆盖全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格局,从6月29日开始,集中培训工作全面启动,首开全国先河。
突出品质 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前列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农村改革的 “深水区”和 “硬骨头”,更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改革任务重,情况复杂,但又前无古人、旁无借鉴。
为了加快改革进程,扎实做好这一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6月29日,晋中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职业农民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开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训作为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的第一课,拉开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大幕。
晋中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总结这次培训,呈现几个特点。①规模大,涉及范围较广。此次培训对象为市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主要工作人员、县级分管领导及农经人员、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试点村主要干部和工作人员,范围涉及市、县、乡、村四级,培训分四期进行,总规模超过1 200人,为历次培训规模最大的一次。②质量高,培训内容丰富。培训集中力量,集成资源,调集省级业务部门领导、专家、一线操作者,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给学员进行立体式授课,形式涵盖政策解读、业务指导、问题解答、交流研讨、现场参观等多个方面,力求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副市长任忠在开班仪式上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职业农民培训作了动员;省农业厅副厅长吴志宏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出台的背景、重大意义、改革原则、顶层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省经管局局长马向荣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解读,省经管站高级农经师王建峰对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办法及报表填报办法进行详细讲解,改革试点县 (太谷县、平遥县)交流分享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验。所有学员还现场参观了太谷县胡村镇两个试点村的相关情况。③服务好,后勤保障到位。为筹备好此次会议,市农委精心组织、多次协调,先后分批次、分层次进行了4次专题培训。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在车辆调度、参观路线、会场秩序、人员食宿等方面,安排有条不紊,有效地保障了4期培训的顺利进行。
此次培训得到了所有学员的广泛好评,大家一致认为,通过领导专家授课、试点县经验传授、现场学习参观,特别是学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加深了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解和把握,明确了晋中清产核资工作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了解了清产核资报表的填写方法,为下一步规范高效推进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打下坚实基础。所有学员表示,有信心也有决心,高质量做好工作,确保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质量上水平、工作走前列”。
精细谋划 后续培训计划全面跟进
连续4期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训顺利完成后,我市接续启动了总规模4 967人的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为了把职业农民培训的参训人员选拔好、组织好、培训好,让大家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7月8日,市农委专门召集太谷县和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的负责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具体细节进行了讨论、研究。敲定了培训学员的管理和培训机构课程安排。对于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将分17期进行,每期5天、40学时。
培训资源主要依托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充分利用山西农大、交通技校的优秀教师、培训场地等资源优势,根据各县(区、市)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培训机构现有条件,规划17期培训,培训时间从7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基本结束,一期开班13个,培训875人。
参训对象一类为年龄在18~65周岁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在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如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另一种是普通农户中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农民。另外一类为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主要是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师资选调上,建立了由各级农业部门的专家、长期服务农业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山西农大和果树研究所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各县(区、市)具有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组成的师资团队。目前,已组建师资团队37人,其中山西农大教授、副教授21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4人,农业部门技术专家5人,各县(区、市)农业乡土专家7人。
在培训内容设置上,按照山西省农业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1∶2的学时数比例计划要求,在组织各县(区、市)进行培训需求专业摸底的基础上,确定了培训内容,即针对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别围绕电商、飞防员(植保)、干果、谷子、水果、核桃、红枣、农产品加工、农资经营、设施蔬菜、食用菌、乡村旅游、养蜂、养殖、玉米、杂粮、植保、中药材等专业,设置了18个专业模块。同时,设置一定学时(计划4学时)的公共知识培训,包括乡村振兴、政策法规、“三农”发展等。为确保培训教材的规范,专门与农业部出版社对接,购置了18个专业,5 000套农业专业教材。教材选择参照农业部《关于发布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2016年)的通知》(农培办[2016]2号),相近专业优先选用目录教材,尤其是我省入围教材,确保教材选用规范化。
(据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