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农民

2018-01-15

今日农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职业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人才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相关培育机制,完善配套政策体系,逐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新型职业农民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以农业为职业,不同于传统的农民,不但是字面上的差异,更是内涵和要求上的差异。传统的农民更多体现在懂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则强调了善经营,并且是融合发展。之所以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农村要搞现代农业,必须有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振兴乡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人才,让农村拥有一大批有文化、受过培训、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或农技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成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科学合理。首先要明确培育主体,丰富培育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育方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应不局限于实用的专业技术,还应从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文化、农场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其素养。其次要拓宽培育途径。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职能。鼓励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最后要创新培育机制。培养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才能把农民职业有前景、农业发展有奔头、农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的人才留不住、引不来的现象普遍存在。今天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由留守的中老年人来完成,这一现象有人称为“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劳动力空心化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新型职业农民能够留得下来、扎根农村,从事现代规模化种养殖、开办家庭农场、开展农技创新专业工作,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力量、核心力量,给农村带来人气、财气。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相信,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发展,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秋山)

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格局

“专业培训让我学到了知识,理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后续还有专家上门指导,真是赚大了!”8月1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十八湾村禾元甲合作社,看着前来进行跟踪服务的市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世玲一行,“山妹子”廖玉娥欣喜万分。

廖玉娥是2017年度湖北省宜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食用菌班学员,像她一样,全市共有3.5万人接受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为 “有证”的新农人,在结业后还可享受跟踪指导服务。

实施乡村振兴,“人”是极为关键的因素。如何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时代赋予各地农业部门的一道新考题。在宜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开展10年。市农业局以农民需求为中心,以产业导向为基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育培训与个人职业规划及产业发展相结合,阶段培训与全程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思路,探索出“农民主体、产业主导、行业主推、协同主办、全程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高效的模式,得到省农业厅和中央农广校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2017年,省农业厅科教处发文,向全省推介宜昌强化管理、创新方式、着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效的工作经验。

精准遴选学员,由产业主管部门把关,是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效的第一步。经过多年发展,市农业局下属各行业部门都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与一些重点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网罗了大批职业农民。依靠行业来遴选学员,大大提升了培训的精准性。去年3月的全市新型职业农民水产班培训,通过水产行业QQ群、微信群等途径发布信息,短短几天报名人数就远远超过计划培训数。

精准设置班级,提升培训的专业性。根据产业,将培训班分为柑橘班、蔬菜班、水产班、农机班、中蜂班等10多个类型,让同一类型的学员一同学习参观交流,提高效率。同时,根据学员的种养规模推出起步班、普通班、精英班3个不同层次的班级,聘请不同资历的专家教授,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起步班侧重于技术培训,普通班参观地一般设在省内,而精英班,不仅要讲技术,还要讲管理、讲营销,组织学员到外省参观学习。

精准安排课程,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办班前先调研,开班后听意见,以产业为主确定培训方向,由学员“点单”确定授课内容。一次座谈中,有学员反映农业创业融资难。市农业局连夜联系市金融办,发函邀请对方派人讲解农村融资相关政策,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赶在结业典礼前为广大学员上了 “最后一课”。此后,该课程成为我市农民培训的 “必修课”。针对学员反映的一次性集中培训容易耽误农时、影响出勤率等问题,市农业局推出 “5+5+5”分段培训模式,即5天集中理论学、5天外出集中观摩学、5天分小组指导游学,将长班变为短班,解决学员的后顾之忧。

精准确定参观点,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联络协调,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如水产班,针对小龙虾的养殖,组织到潜江等地参观,由市水产局全程负责,培训机构协助。柑橘班就组织到浙江临海,蔬菜班到山东寿光,猕猴桃班到陕西周至等,各班都是“谁主管谁负责”。在参观途中,各行业局办还组织学员开展讨论,让理念、观念、思路在碰撞中完善深化,固化学习成果。

为强化对农民学员精准高效的全程服务,市农业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4家职业培训机构,并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库,在开班申请、资金管理、学员跟踪等方面设置科学规范的流程,由产业主管部门统筹监管,使各方信息得以及时互联互通。

如今,宜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形成由局一把手部署,分管领导主抓,科教科牵头,农广校、农技中心等单位协同的“全局资源统筹推动”模式。在市农业局的推动下,宜昌市农民创业协会、宜昌市职业农民学院相继成立,新型职业农民标兵评选表彰、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接连举行,有效激发了农民参加培育、创业兴业的积极性。经过培育,姜少华、张杰、李红艳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学员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成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领头雁”。

(据三峡宜昌网)

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近年来,盐都区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定向培养乡村人才的做法,得到了省委组织部和省农委的充分肯定。

定向委托培养。每年选取一批有意向的盐都户籍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江苏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成绩达到相应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委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3年制大专学历教育,并签订协议书,完成学业后回乡从事“三农”工作,目前已招收新型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生86名。

量身定制课程。结合盐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在学校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水产、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等课程,暑期统一安排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基地动手实践,向村组干部、农技专家和“新农人”全天跟班学习。

学费全部免单。委培生就读期间,区财政给予全额的学费资助,并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综合考核情况,给予人均5 00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同时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学生给予额外补助,确保能够按期完成学业。

毕业即能就业。委培生毕业后,选择回原籍村居服务的,与乡镇签订聘用合同期限三年,报酬待遇参照村副职标准;选择从事农业生产自主创业的,享受区农民创业扶持政策。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数十位老、中、青年围坐教室,兴致勃勃地倾听台上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学员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时不时还向老师提问请教,老师生动有趣的回答,引来一阵会意的欢笑。

8月20日至31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海峡两岸创业创新农业职业培训学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 “学生”,来自泉港各乡镇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在这里参加 “泉港区2018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百余名学员将参加规范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最终考取合格证书。

作为泉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职业培训学校,海峡两岸创业创新农业职业培训学校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本次培训中,该校主要负责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红茶种植与加工3个课程,报名学员达到百余名。

为给参加《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课程培训的学校带来更多的收获,学校聘请原海关总署资深培训师、中国口岸协会专家赵宏前来讲课,并聘请他为泉港区海峡两岸创业创新农业职业培训学校名誉校长。在长达3学时的课堂里,学员们认真听讲,不仅用笔记下课程重点,还用手机拍下PPT的内容。经验丰富的赵宏老师在培训中主讲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两个课程。他说,对农民的培训要有前瞻性,也要给他们树立信心。后续,学校还将根据学员的情况建立信息网,为学员推荐工作、牵线搭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通就业渠道。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培训,主要对农村淘宝比较感兴趣。一整天下来,我了解了不少国家最新的政策。”家住在涂型村的陈江阳是一名正在创业的80后,2017年他在村里做起了农村淘宝,为需要销售农副产品的村民提供物流服务。陈江阳说,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民的农副产品找不到销售门路,有点可惜,他希望在培训中多学一些电商相关的课程,回去带动乡村经济。

在涂岭樟脚村,蔡树强拥有一片自己的红茶园,平时也帮村民做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作为土生土长的泉港人,他想把“涂岭红茶”的招牌做大做强。“农业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的?我想在课堂上找找答案。”蔡树强说,自己计划扩大经营范围,也做一些农产品深加工,赵老师的课很幽默很有吸引力,一天的课程收获满满。

28日,得知学校请来自台湾的老师讲《红茶种植与加工》这门课,涂岭镇清美村65岁的柳惠清冒雨前来参加培训。讲课的是在大陆获得国家一级评茶师的杨山虎老师,杨老师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学员们听起来觉得特别接地气。柳惠清说,和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一些种茶、管茶、制茶的专业知识,在听了老师的课后,才发现自己并不专业。听完课,他才明白,养茶如养人,要学会察言观色、对症下药,才能种出好茶来。比如茶树长不高而且开茶花,一般是缺氮;如果茶叶长不大,通常是缺磷;但如果叶子长不厚,则可断定为缺钾。知道问题所在,才懂得缺什么补什么。

据介绍,此次泉港区海峡两岸创业创新农业职业培训学校在海峡两岸精心选择相关课程的专家、讲师、教授进行授课。如原海关总署知名培训师、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特聘讲师、专家赵宏老师、台湾长荣大学大众传播讲师叶华镛、中国国家一级评茶师杨山虎老师、台湾高级茶叶评鉴师、福建省有机农业发展协会秘书长林剑平等。除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红茶种植与加工3个课程外,泉港区2018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开设了园艺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水产养殖等课程,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与能力要求、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和相关专业技能等。培训期间,学员要按时参加培训,并通过最终考核,才能顺利结业。

泉港区农林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培训将对符合条件者予以认定并颁发证书,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扶持,目的在于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泉港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据中国苗猪网)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爱的职业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