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密加工、引领智能制造,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第三届精密智造高层论坛暨第三十八届航天精密加工技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2018-01-15贠敏,孙忆鸿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推广国防科技工业精密制造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成果,促进专业技术创新、应用与发展,迎接智能制造新时代,第三届精密智造高层论坛暨第三十八届航天精密加工技术交流会于2017年11月16-17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国防科技工业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航天精密加工技术交流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工艺技术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工艺技术中心联合主办,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的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不仅为精密智造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创造了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而且为增进产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精密智造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本次论坛是促进我国精密加工与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引领精密智造领域技术进步的重要契机。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我国机械工程、微纳制造、光学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和学者,还有来自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国防科研院所、国内重点高校和相关企业的百余名代表参会。
我国超精密加工技术能力亟待提升
针对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的形势,我国已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力图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纷纷结缘装备制造领域,不断融合、加速应用,引发了行业一系列关于发展理念、研发模式、制造手段和价值链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加工企业也争当智能制造大潮下的开拓者,自主研制相关制造装备、制造单元,不断推动着精密制造向“智能化”、“集成化”和“柔性化”方向的转型升级。
王巍院士在致辞中指出,超精密加工技术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 长期以来被世界各国列为产品研发和技术应用的重点。眼下,发达国家精密加工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正在向着超精密方向加速发展,总体发展趋势为自动化、智能化,且已经形成产业。而我国超精密加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有待加深,产业化生产能力亟待提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江帆更是在致辞中掷地有声地发问:包括火箭、飞船、卫星等宇航产品在内,当今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与验证工具比早些年更先进、手段更丰富,说是穷其尽、不可思议也不为过。那么,为何我们始终难以做出世界最顶级、最一流的产品?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归结为五大主要因素: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他认为,人才培养是精密智造的关键因素,在高精尖技术面前,再多普通人也比不上一个工匠、一个大师,精密智造要出精品,首先要有人才保障。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掘作了题为“制造中的残余应力”的报告,指出现代高端装备服役功能的极端化发展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摆脱残余应力对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扰动,甚至是致命的破坏。本报告就近年其团队对工程中残余应力开展的一些研究进行了介绍,结合具体的工程现象,讨论了残余应力的本质、产生和消减等问题。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圣怡作了题为“国防科大的纳米精度及微小尺度制造技术研究进展”的报告;国家“千人计划”、博导程凯作了题为“工业化超精密加工:技术挑战与研发创新”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田象军作了题为“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挑战及影响”的报告。
推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的创新结合
大会上还展示了国防科技工业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十年来主要的科研成果。中心在十年中砥砺前行,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国防装备研制中取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三五”期间,中心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系列重大科技发展纲要,在超精密加工与精密制造领域深入推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的创新结合。
会议上还展示了“精密智造云网”(www.jingmizz.com.cn)的定位和成果。该网是由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发起,联合国内外精密制造研究单位,根据现有精密加工制造行业行情,响应政府和国家关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而建立的专业性服务型平台网站。精密智造云网以互联网为工具,协同战略合作伙伴,集合国内精密制造优势资源建立的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型精密制造“双创平台”及研究制造服务中心,打造国内精密智造知名品牌,面向各行业最终用户,实现精密制造技术产业的研、产、供、销、财、服一体化,提供全面无缝的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钟掘院士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本次大会不仅是机械精密制造的高峰论坛,还是制造技术领域的高端论坛,探讨了精密智造和高精度加工技术,以及超高精密、超高精度加工的效果和效益。本次会议上不只是探讨技术创新,还有高端的学术交流。超精密加工技术和智能制造得到了国家重大项目的技术支撑。习近平主席说过,我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因此,发展实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中国人有能力也有勇气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智能制造将为实现这一目标起到很大的作用。
王巍院士在会上向记者谈到此次会议的主题“创新超精密加工技术,迎接智能制造新未来”,表达了3个方面的看法。一是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必须发展实体经济。十九大报告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在了重要位置。智能制造是加快我国基础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型,带动产业经济从中高端发展到比较高端具有标志性的核心关键技术。二是超精密加工是创新的研发、制造和产业模式。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新时期,信息技术全方位与精密加工结合,包括研发、过程测量、试验验证等。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与军工装备制造领域不断融合、加速应用,使得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三是从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工艺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到产业,产学研过程将实现全链条合作。本次会议邀请到制造领域知名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界同仁,在本次会议上共同探讨智能制造和超精密加工的发展。
王巍院士还指出,湖南长沙作为试点,汽车生产线中的一部分环节采用了智能制造技术。比如汽车零件图纸在计算机上仿真验证代替了模具生产验证。计算机输出创新技术的图形图纸是经过模拟仿真和验证的数字化文件,可直接指导生产。同时,汽车生产线本身的过程监测采用了机器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集成人工智能的技术,在设计、加工、装配、监测等环节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