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重心
2018-01-14
周末和3家朋友约在一起聚聚,恰好我们的孩子都一样大—小升初的年纪。一见面几个孩子就钻到一个房间玩去了,大人也边吃边聊,聊工作和生活,更聊孩子。
开头儿是孩子学习紧张不紧张,作业多不多,成绩争不争气,我才拿手机扫了几眼新闻,话题就一竿子聊到孩子高考后要留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了。说实话,这么长远的问题,我还没琢磨过。
朋友A说,我們现在的全部努力,就为了将来孩子说想去哪国留学,就送他去哪儿;朋友B说,闺女将来如果能考上名牌大学,留下也可以,如果考不上就直接出去;朋友C说,大学走就太晚了,融不进人家的文化了,所以你们首先要考虑孩子是准备留在国外,还是读完就回来,如果留国外,那中学就得走。
听着是非常的紧迫。就在这时,大家一起转向我问:“你呢?什么计划?”
“我啊,你们的孩子都出国了,我们就正好捡个好大学上。”
“你为什么啊?家里条件又不是达不到。”朋友们怒我不争。
我说:“因为吧,我闺女根本不想离家太远,在国内安安稳稳上个大学就挺好。当然,如果以后她想做什么,我一定全力支持,不想做绝不勉强。决定权都在她自己。”
说完了,觉得貌似有点儿官方,大家明显不解渴,我就安抚几位焦急的父母,“没事儿,别想太多,想也没用。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快乐、健康、阳光地长大,有个好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真不是说大话,由于工作关系,我们经常能听说一些心理问题对人的工作、学习、婚姻乃至人生造成的重大影响,特别可惜,如同前面所有精心的构建都是水桶的四周,只有身心健康才是桶底。
尤其是看了这期“教育会客厅”的文章,北大六院院长提到有不少患心理疾病的孩子是所谓的学霸,更是让我深感痛心。
听完我的话,一个朋友乐了,说:“那要照你这么说,我闺女现在就达到了。她心可大了,没烦恼。”
这个我信。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还是儿童呢,没烦恼是应该的。我们所说的健康长大,不是天性,而是关乎今后漫长的小升初、中考和高考,一次次进阶的过程中,家长的焦虑会不会传递给孩子,是否会忘了身心健康而唯分数为重,会不会在成绩大排名中,渐渐有了比较心而乱了步伐。
天性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我们大人能做的是能不能保护它。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约为10%~30%,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受到情绪与行为障碍困扰。
不要觉得一切离自己很远。我的身边就有因为心理疾病而无法继续读书的孩子,因为压力过大而精神失常甚至轻生的孩子。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是好事,只是能不能在每天放学见到孩子的时候,问“今天考的怎么样”之后,也关心下“今天你在学校快乐吗?”“和同学相处愉快吗?”
第一个问题,我有时候会问,但是后两个问题,每天睡前我都会和孩子交流。因为在我看来,快乐的心态,比成绩更能伴随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