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州级监与非州级监二重制研究

2018-01-14

关键词:熙宁铜钱太平

李 英

(宁波大学 图书馆与信息中心, 浙江 宁波 315211)

州、府、军、监并列作为地方二级行政管理机构,是宋代不同于前代的地方区划建制,可以说是宋代的创置。然从行政视角深入考察宋代的监则会发现,州、府(京府除外)隶属于路,未可动摇;而监作为行政管理区划却不成熟,有少数隶属于路的治民监即属州级之监,而大量的监却不治民,属经济管理型之监,别隶于府、州、军,甚至隶属于县。关于宋代的监已有不少研究成果①比如:聂崇岐《宋代府州军监之分析》,(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李昌宪《宋代的监》,原载《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第2期,后收入氏著《五代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六卷·宋代》第五章《地方行政体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贾玉英《唐宋时期地方政治制度变迁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刘晨曦《宋代的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涉及宋代监的历史渊源,宋代先后创置的监的数量、级别以及监的官属设置、监的管理职能等,然对宋代州级监偏少,而非州级监近十倍于州级监这种二重制,则未见关注,尚需继续深入探讨。本文重点探讨宋代州级监与非州级监之区别,及其所呈现出的监数量下滑的趋势。

太祖开宝八年(975)在《重详定推状条样》颁于天下诏书中提到,“州、府、军、监长吏及州院、司寇院,悉大字揭于板,置厅事之壁”[1]卷一六,356。这是现存诏书中最早提及州、府、军、监这一平级的地方区划的记载。监列为与州府平级的行政建制,史无前例,但毕竟草创,大量的监并没有进入州级监行列,而是非州级监,即非治民监,这是宋代监作为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不成熟的反映。如何区别州级监与非州级监之级差与职能差异,是本文的重点,以期能引起治宋史者对宋代监的二重制的关注。

一、 州级监的数量及其下滑趋势

监之置始于唐,行政管理区之监草创于后晋,宋则立为新制。唐、五代监是为矿冶、铸钱、制盐等经济特区而置。唐肃宗乾元初(758),置嘉兴监等十监:“淮海闽骆,其监十焉,嘉兴为首。”“大监、小州不相若也。故其职员不忝乎爵秩,其刀布必倍于租入。”[2]卷五二九,5372设监为收山水盐铁之利,以资国用。监以采山煮海课利为特点,与州府以租赋之入供国用不同。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盐铁使李巽请于郴州辖内旧桂阳监置炉两所,采铜铸钱,有铸钱官,“每年铸钱五万贯”,是专门铸钱之监[3]卷二九,707[4]卷四一,1072[5]卷四八,2101[4]卷五四,1389。监钱官在唐代不入爵秩之列,不具备与州平行之行政级别。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割郴州平阳、临武两县人户属桂阳监,“始比列郡”,可视为宋治民之监的源头[6]卷六○,1612。可以说,将监升为与州平级之行政机构,肇始于五代后晋。贾玉英引显德六年(959)十一月周世宗“废兖州广利军,依旧为莱芜监”为例,认为“这里的莱芜监已经是低于军的政区了”[7]250。但五代时,监之行政管理属临时权置,并无常制。

监正式进入州级行政区划系列始于宋。聂崇岐称:“监为物务,向不治民,以之跻于行政单位,亦昉自有宋初叶。”[8]70李昌宪提出:“宋代因袭前朝制度,亦于矿冶、铸钱、煮盐之所置监。宋代的监,从地方行政角度来看,亦可分为三等,即同下州之监、隶州之监、隶县之监。下面首先谈谈同下州之监。宋代曾在河东、四川、荆湖南北路等地设置了若干同下州之监,如河东的大通监,四川的陵井监、富顺监、大宁监,以及荆湖南路的桂阳监。这些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属县与户口。”[9]138同下州之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属县与户口”,有治民之职能,这符合宋代史实。朱瑞熙谓,“第二等是隶属于州、府的监……实际只是县级行政单位”[10]285。这值得商榷,因隶属于州、府的监数量多,属经济型监,不治民,难以视为县级行政单位,史无县、监并称政区之记载。宋代州级监建置不成熟、不稳定,自宋初到南宋末,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本文先据成书于太宗太平兴国间的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并旁证以《元丰九域志》、政和时欧阳忞撰的《舆地广记》、南宋王象之完稿于绍定初的《舆地纪胜》、元人修的《宋史·地理志》,将北宋前期先后建立的与州、府并列的州级监梳理如下:

(1)桂阳监,同下州。隶河南道(后属荆湖南路)。《太平寰宇记》卷一一七《江南西道》一五载有郴州、连州、桂阳军[11]卷一一七,124。桂阳监列入与郴州、连州等并列的地方管理机构。证以《舆地广记》记载:“同下州,桂阳监。自五代以前地理与郴州同。后置桂阳监,皇朝因之。”[6]卷二六,761桂阳监确实是同下州之监。州境,东、西二百二十七里,南北二百五十里。桂阳监始置于唐宪宗时。据《元和郡县图志》,宪宗时,盐铁使李巽请于郴州平阳县置桂阳监,以其城桂阳洞之故,曰“桂阳”。此地产银,银坑在平阳县南三十里,所出银至好,俗谓之“子银”,别处莫及。唐末天祐元年(904),马氏废平阳县,以其地属监,附庸于郴阳县。五代后晋于天福四年又废临武县,以其地属监,“始比列郡”*按:《太平寰宇记》为乐史于太宗太平兴国间编撰,但羼入南宋史事,说明后有人订补太宗朝以后时事。故原标题《江南西道》一十五《桂阳军》,应订正为“《江南西道》一十五《桂阳监》”。缘桂阳军系南宋绍兴三年(1133)升监为军,隶荆湖南路。真宗朝,桂阳监已隶荆湖南路,不属江南西道。[11]卷一一七,129[3]卷二九,707-708[6]卷六一,1612。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割郴州蓝山县属桂阳监。天禧四年(1020),于倚郭置平阳县,隶荆湖南路。北宋神宗元丰时,领县二:平阳县、蓝山县。徽宗崇宁时,户四万四百七十六,口十一万五千九百。属县二:平阳县,有大富等九银坑;蓝山县。南宋绍兴元年,改属荆湖北路;二年,复归荆湖南路。绍兴三年(1133),桂阳监升为桂阳军,不复为监[12]卷二六,761[13]卷六,265[14]卷八八,2200-2201[6]卷六一,1611。州级桂阳监自宋初至绍兴三年升为桂阳军,实际存在173年(960—1133)。

(2)莱芜监。北宋初置,属河南道,州级监。《太平寰宇记》卷五○《河南道》二一载有兖州、莱芜监,莱芜监与兖州并列。太宗至道三年(997),莱芜监隶京东路[11]卷五○,182上[14]卷八五,2107。监境:东西一百十五里,南北一百十里。四至八到……五代后周已有莱芜监之置,主冶铁,管十八冶,在莱芜县,但行政上不相属。管户,主户五百六十二,客户一千八百八十九。真宗景德三年(1006)降隶兖州;政和八年(1118),兖州升为袭庆府,隶袭庆府[14]卷八五,2110[15]卷一二○,1852[13]卷一,17。可见,州级莱芜监实际运转了45年(960—1005),即降为隶州、府之县级监。

(3)陵井监(仙井监),同下州。《太平寰宇记》卷八五《剑南东道》四载有陵州、陵井监、荣州,陵井监乃与州并列的政区。《元丰九域志》:“成都府路。同下州,陵井监。”据《图经》,汉朝时道人张道陵指陵上开盐井,井名“陵井”。或云井泉旁通江海,时有败船木浮出其井,煎水为盐,历代因之。陵井监始建于五代蜀国。《玉壶清活》:“陵井盐井,旧深五十余丈,凿石而入……土下即盐脉。伪蜀置监,岁炼八十万斤。”[16]卷三,27宋初,本为陵州,熙宁五年(1072),改始建县为陵井监,治仁寿县,属成都府路。宣和四(1122)年,改陵井监为仙井监。崇宁户三万二千八百五十三,口二万四千五百四十五。县二:仁寿、井研县。南宋隆兴元年(1163)升为隆州[11]卷八五,646,648上[13]卷七,319[14]卷八九,2215。陵井监(仙井监)作为州级行政区实际运转了96年(1072—1168)。

(4)大宁监,同下州。属夔州路。《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山南东道》七载有夔州、大宁监、归州。大宁监是与夔州并列的级监。《舆地广记》:“同下州,大宁监。皇朝开宝六年立监,今县一:中下大昌县。”监东西二百五十九里,南北一百三十八里。隋大昌县有盐官[11]卷一四八,321上[12]卷三三,1031[13]卷八,373。唐夔州有大昌县,刘晏为盐铁使,积盐二万余石,有“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场,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兰亭、永嘉、大昌、侯官、富都十监,岁得钱百余万缗,以当百余州之赋”[4]卷五四,1378。开宝六年(973),以夔州大昌县盐泉所建为监,以收课利。元丰户六千六百三十一。县一:大昌县。嘉定八年(1215)徙治水口监[13]卷八,373[14]卷八九,2229[6]卷一八一,3691。大宁监自开宝六年始建,终宋之世存在了301年(973—1274)。

(5)大通监,同下州。《太平寰宇记》卷五○《河东道》一一载有威胜、大通、平定军、岢岚军、火山军、宁化军。大通监与军并列,同属河东道,为州级监。大通监于五代北汉已置,太平兴国四年(979)平北汉,以交城建大通监,领县二:交城、绵上县。监境,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九十里。四至八到……[11]卷五○,405上[13]卷四,162此监主冶铁。太平兴国三年(978),以交城置大通监,除宋琪太常丞、知大通监[14]卷二六四,9192。《太平寰宇记》载,并州三县割出,交城入大通监[11]卷四○,328上。六年以沁州绵上县隶焉。九年于平晋县置务。真宗嗣位,司封员外郎、河东转运使宋搏上言:“大通监冶铁,盈积可备诸州军安徽十年鼓铸。权罢采,以纾民。”[14]卷三○七,9121咸平五年(1002),“诏并汾二州、大通监得替幕职州县官,自今免其守选”,这说明大通监与州官官属设置同等[1]卷五三,1155。天圣元年(1023)改大通为交城,明道二年(1033)复旧。宝元二年(1039)十一月,“以河东大通监隶并州,仍命京朝官为知监兼交城县事”[1]卷一二五,2939。如吕诲,进士出身,历梓州通判,后除知大通监兼交城县事[13]卷四,162[17]卷二四,747。也就是说,大通监由隶河东路之州级监降为隶并州之物务监,并由交城知县知大通监事。大通监自太平兴国四年至仁宗宝元二年(979—1039)为州级监,存在了60年。

(6)富顺监,同下州。《太平寰宇记》卷八八《剑南东道》七载有泸州、扶德州、富顺监、昌州。《宋史·地理志·潼川府路》载,富顺监,同下州。富顺监为州级监,州境:东西一百九十里,南北二百十里。属镇十三,县一[11]卷八八,665上[13]卷七,333。隋为富世县,唐避太宗讳,贞观二十三年(649)改富义县。界有富世盐井,井深二百五十尺,以达盐泉,俗呼“玉女泉”。以其井出盐多,人获厚利,故云富世。五代前蜀、后蜀因之。皇朝平蜀,乾德四年(966),以泸州富义县地置富义监。太平兴国元年(976),避太宗讳,改为富顺监,属潼川府路。乾德四年,升泸州富义县为富义监。太平兴国元年改为富顺监,掌煎盐。治平元年(1064),置富顺县[6]卷一六七,3691。崇宁时有户一万二千零四十一,口二万三千七百一十六。领镇十三,盐井一。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蜀乱,监废。咸淳六年(1270),徙监治于虎头山[5]卷四一,1686[14]卷八九,2221[6]卷一六七,3563。富顺监始置于太祖乾德四年,理宗嘉熙间曾废罢,后复置,至咸淳末尚存(966—1274),存在了三百多年。

(7)海陵监。宋初置,隶淮南道(后改为淮南路)。《太平寰宇记》卷一三○《淮南道》八载有泰州、通州、海陵监、利丰监、高邮军、天长军、建安军[11]卷一三○,207。其时,海陵监不属泰州,而行政区划隶淮南道,海陵监与泰州、通州等并列,属州级监,其监长官为知海陵监事,亲民官,非监当官。如欧阳修《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君讳逖,字景山……转运使樊知古荐其材,拜太仆寺丞、知海陵监。”[18]卷三二,558监境:东西一百九十里,南北三百一十里。四至:东至通州静海县界海岸,西至泰州兴化县界,南至泰兴县界并江岸,北至楚州盐城界。可见海陵监范围很大。《太平寰宇记》:“海陵监,煮盐之务也。唐开元元年置海陵县,伪唐于海陵县置泰州,以辖其监。皇朝开宝七年,移监于如皋县置,从盐场之便近也。”[11]卷一三○,209《元丰九域志》不载海陵监。何时隶泰州,不明。

(8)利丰监。宋初置,隶河南道(后改为淮南路)。《太平寰宇记》卷一三○《淮南道》八载有泰州、通州、海陵监、利丰监、高邮军、天长军、建安军。其时,利丰监不属通州,而行政区划归隶淮南道。监置知监、监判官。宋搏进士及第,历右赞善大夫、知利丰监;梅询进士及第,初授利丰监判官[14]卷三○七,10127;卷三○一,9984。此地为古煎盐之所,宋朝升为利丰监,管八盐场[11]卷一三○,207,210。

(9)嘉兴监。唐肃宗乾元初(758)始置十监,以课盐铁之利为职,嘉兴监为首。顾况《嘉兴监记》:“乾元初,上司奏议,宜以盐铁之职,决以社稷之臣,干乎山海之利,以富人也!淮海闽骆间,其监十,嘉兴监为首。”掌监官为知嘉兴监,如知嘉兴监卢攸[2]卷五二九,5372[19]卷四○七,2065。贞元五年(789),有蔡侍郎庙,在嘉兴监旁。五代吴越沿置嘉兴监,命知监事管本监[20]卷一二,4493[21]卷八四,1230。原属秀州嘉兴县,煎盐之所,宋初升为州级监,与秀州并列[11]卷九五,719。后并为县,隶秀州。《元丰九域志》已无嘉兴监之记载。

(10)开宝监。先隶山南西道,后隶秦凤路,治平元年,改隶两当县,由州级监降为隶县之监。《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四《山南西道》一载有凤州、开宝监、文州。初置时,隶山南西道,与凤州、文州并列。建隆三年(962),于两当县置银冶。开宝五年(972)升为监。治平元年(1064)罢置官,以监隶两当县。元丰六年(1083)废[14]卷八七,2156。开宝监作为州级监存在了92年(972—1064)。

(11)太平监。银冶监。太平兴国四年(979)平北汉始置,以绵上县入监,在秦州境内,但不隶州,而与州并列,属陇右道,为州级监,属县一:绵上县。秦州之境内原有银冶八务,皇朝太平兴国四年升为太平监,冶大贾务,门外并不辖乡、里,无四至八到,分三务,为监之治所。《太平寰宇记·陇右道》一载有秦州、成州、仪州、太平监。《太平寰宇记·河东道·沁源县》:“皇朝平魏晋,废沁州,以汾源县入威胜军,绵上县入太平监。”[11]卷一五○,329;卷五○,405至真宗朝已降为隶州之县级监。“(咸平四年四月)辛亥,诏秦州太平监所籍主吏柳延义等赀产,悉还之。初,延义等专主银冶,岁输定课,更三岁,亏常额者四万二千余两。有司尽籍其家财以偿。上悯之。故有是命。”[1]卷四八,1042监长官一般不称知监,多称“监某监”(当官),如真宗朝种世衡,历太子中舍、监秦州太平监[17]卷二五,393。

(12)盐城监。唐已置。僖宗中和二年(882),方士吕用之为节度使高骈之属。萧胜赂吕用之,以向盐铁转运使高骈求知盐城监:“有萧胜者,赂(吕)用之,求盐城监,(高)骈有难色。”五代时,盐城监长官称盐城监使。《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显德五年三月)壬寅慕容延钊为淮南节度使兼殿前副指挥使,遣盐城监使申屠谔赍书及御马一十匹……赐江南李璟。”[15]卷一一八,1823[22]卷二五四,8266《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四《淮南道》二载有和州、楚州、盐城监。宋初沿置,隶河南道,与州平级。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盐城监并入宿州,降为盐城县属监[14]卷八八,3179[11]卷一二四,174上。

以上12个监除个别监外,在宋初皆属州级监,其共同特点为:(1)有辖区,有属县或镇或冶或务,有监境、四至八到(太平监例外)。(2)有所辖人户或冶户、亭户,具有治民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州、军平级,属于本路。(3)监长官称知监事,有监判官,与隶县之监称监某监有别。

州级监多以营盐铁课利为主,治民职事为副,因此随着课利收入增或减,人户多少变动较大,一些课利收入稳定增长的监,如桂阳监、陵进监则升为军、州;一些纳税赋人户较少的州级监无力承受官吏的开支,则归隶州、府,如大通监、莱芜监、太平监、开宝监、利丰监、嘉兴监等降为县级监;海陵监、盐城监等则遭宋金战争破坏,不成其为监,而缩减为盐场,或废罢。

故,至神宗朝,据《元丰九域志》表载,“(元丰时)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13]表,1。也就是说,州级监仅存四个:荆湖南路同下州桂阳监,治平阳县[13]卷六,265;成都府路同下州陵井监,治县二:仁寿,井研[13]卷七,第319-320;梓州路同下州富顺监,领镇十三[13]卷七,第333;夔州路同下州大宁监,治县一,大昌县[13]卷八,373-374。

据欧阳忞于政和四年完成的《舆地广记》,也是四个监,其中同下州监为三个、无属县监一个:同下州桂阳监、同下州仙井监、同下州大宁监、富顺监[12]卷二六,761;卷三○,873;卷三一,924;卷三一,1031。富顺监本有属县富义县,熙宁间省罢富义县,故无“同下州”之等级。

据《宋史·地理志》总序载:“(宣和时)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谓极盛矣!”[14]卷八五,2095“监六十三”显误,疑监之前漏一“军”字。经李昌宪考实,北宋徽宗宣和版图全盛时,如将徒有其名的燕山府路与云中府亦统计在内,全国州郡数如下:京府四、府三十五,州二百四十七,军五十一,监四[23]222。

南宋版图缩小,加之有的监升为军或州,行政区划数量总体减少,据王象之完稿于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的《舆地纪胜》所载,监只有两个。一是大宁监,同下州。南宋隶夔州路,领县一:大昌县。“端拱二年,(大昌县)自夔州来隶大宁监。又,《图经·叙县门》:‘县旧在南十五里,后徙于凤山之侧。嘉定八年,知监张彧请复还大昌于旧县。’”二是富顺监,南宋隶潼川府路,不领县[6]卷一六七,3564。原桂阳监已于南宋初升为桂阳军。《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三○《州县升降废置》:“桂阳军。旧桂阳监。绍兴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升为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三:“戊申,升桂阳监为军。”[14]卷八八,2200[24]方域六之三○,9397上[25]卷一六三,3107原仙井监于孝宗隆兴元年改为隆州。《宋史·地理志》所载州级监有三个:仙井监。“仙井监,同下州,本陵州……熙宁五年,废为陵井监。宣和四年,改为仙井监。隆兴元年,改为隆州。”[14]卷八九,2115富顺监。“富顺监,同下州。”[14]卷八九,2221[6]卷一六七,3564大宁监。“大宁监,同下州。县一:大昌。”[14]卷八九,2229[6]卷一八一,3690-3691其中仙井监孝宗隆兴元年(1163)已升为隆州。故自孝宗隆兴元年至南宋亡,仅存两个州级监了,即富顺监和大宁监,此与《舆地纪胜》记载完全一致。

这说明有的州级监因经济发展、人户增加,可升为州、军。而其他州级监则逐渐成为物务监,集中发挥经济管理的作用。

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中,府、州、军、监虽为平级机构,然以州为主体,四者因户口多寡、道里广轮不一,地位仍有区别,府略尊于州,州又高于军、监,军、监视同下州,监又在军之下。但符合州级标准的监实际很少,如《元丰九域志》记载,元丰时州级监仅四个,而非州级达四十余监之多。多数监隶属州府,实际上为物务经济管理机构,由官方经管。《宋史·食货志》:“鬻井为盐,曰益、梓、夔、利,凡四路。益州路一监九十八井……都为监,小为井,监则官掌,井则土民干鬻,如其数输课。”[14]卷一八三,447朱瑞熙言:“神宗熙宁八年,仅设四监。”[10]285这四监不完全是两宋州级监实际的数量,仅是某一时段的统计数。《元丰九域志》以神宗朝为主,我们考察两宋行政监的设置,不能不扩大视野,进一步考察《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舆地纪胜》《宋史·地理志》等地理志书的记载,发现宋代州级监数量经历了从多到少的变化。宋初州级监曾达到十二个,及至南宋后期仅存两个。这个史实充分说明:监作为州一级行政管理机构,并没有如军那样进入地方权力中心,而是被边缘化。这是我们研究宋代地方行政制度时不可忽视的。

二、 州级监官编制

州级监数量虽少,但其编制却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格局,与府、州、军同样,受路监司督察,其长吏除授权则直属朝廷。这也是宋初削夺藩镇及其兼领支郡后所采取的措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州级监官属编制在有关职官志书中未见专门记载,然仍可从各种史籍中梳理出监行政机构设官分职的大概。分述如下:

监使。监长官,一员,或以监使为称。监使始于五代十国。《旧五代史·周书·世宗本纪》:“(慕容延钊)遣盐城监使申屠谔赉书及御马……赐江南李璟。”[15]卷一一八,1823州级监,宋初置监使或知监。《两朝国史志》载:“又有军、监使,掌同诸州,以京朝官及閤门祗候以上充;亦有称知军、监事者。”[24]职官四七之一,4265上、下乾德元年二月,宋讨平荆南后,攻克郴州、桂阳监有功的张勋以刺史兼桂阳监使。乾德三年,以比部郎中董枢为桂阳监使,董枢上书请伐广南,“诏益桂阳戍卒三千”[14]卷二七一,9289;卷二七○,9278。桂阳监产银,董枢因盗银被处死。

知监事。监长官,一员,多以知监事为称。掌本监事。宰相张齐贤第二子张宗诲历太子中舍(从七品)、知富顺监,“会夷人斗郎春叛,群僚皆骚动,宗诲将郡兵,攻破之。擢开封府判官”[14]卷三○六,9159。此说明州级监有禁军屯驻,知监掌本监军事,有率驻军守防、御敌之职。同下州的监则视为州郡。如尹仲宣,咸平三年明经登第,历知大宁监[26]卷三七,677。南宋绍兴初,前宾州通判吕延嗣擢为桂阳监知监,“好货受贿,监事不治,百姓嗟怨”[27]卷五一八三,205。李焘父李中登进士第,知仙井监事[27]卷五一八三,397[14]卷三八八,580。南宋建炎三年(1129)六月戊辰,承议郎(从七品)、知富顺监冯檝特转一官,“以檝尝贻书苖傅论复辟事故也”[25]卷二四,580。知监位高于州通判。如家炎,由叙州通判迁知富顺监;师祖敬,宝庆二年(1226)进士,由承议郎、通判泸州迁知富顺监[28]13册,6919,6939。

权发遣监事。资浅者为权发遣监事。进士出身李炎震,历知县、通判,嘉定七年(1214),累官至朝奉郎(正七品)、权发遣大宁监[28]13册,6811,6812。

监通判。从八品[14]卷一六八,4016,知监之副贰。或谓“由于监的规模较小,仅一两个属县,因而通常不置通判”[23]139。这未必正确,宋代监通判还是除授的。大中祥符中,真宗曾作《文臣七条》,“赐京朝官任转运使、提点刑狱、知州府军监、通判、知县者”[27]卷六五○,287。诏书中通判冠以“州府军监”,监置通判似不应例外。事实上,监的确置通判。如王禹偁《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载,臧愚任通判大宁监事,为民解忧,十分称职:“上(太宗)即位之岁,(臧愚)一举登进士第,解褐大理评事、通判大宁监。监之所职,煮井为盐。先时,主事者悉多逋负,械系不减百人。公问其故,咸曰:‘盐之要在积薪于夏秋,煮井于冬春,则辑事矣。向者,官给柴本钱,主事者恣为私用,薪既不登,盐将安出?’公即取其质,给其价,故薪聚如山,迄公一政,无被责者。受代之日,人为之泣下。”[27]卷一六○,159-160南宋绍兴五年(1135)九月,知成都府席益言:“州郡置倅,所以佐郡守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方今军兴之际,尤不可缺。夔路所管州郡、军、监共一十三处,军、监之小,固无所用置倅。”[24]职官四七之六七、六八,4302下大宁监,同下州,正属夔州路,是否南宋初大宁监不曾置通判?席益上奏“所有通判合行存留”,朝廷“从之”。所言“州郡置倅”,“倅”为通判别称。其奏议大宁监复置通判,既得到朝廷认可,则可以确定绍兴六年九月十八日后增设了大宁监通判。

签书判官厅公事。监判官。如京官充者,则称签书判官厅公事。如哲宗朝承议郎、签书判官公事桂阳监何某[27]卷二一八九,220,绍兴二年(1132)八月辛亥右承奉郎、签书桂阳监判官厅公事范寅秩[25]卷五七,1159。

监判官。监幕职官。《建隆以后合班之制》载有防御、团练、军事推官军、监判官[14]卷一六八,3990。黄鉴,进士及第,补桂林阳监判官[14]卷四四二,1308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载,真宗天禧二年(1018)八月庚午,“流内铨言,自今注军、监判官,请不兼通判,常从不给军士,从之”[1]2125。《宋史·梅询传》:“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少好学,有辞辩,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14]卷三○一,9984

监录事参军。从八品。监曹官,为曹官之长。范漼,孝宗朝初仕为仙井监录事参军。朱熹《安人王氏墓表》:“范君讳漼……始为仙井监录事参军,后以宣教郎、知雅州卢山县事……范君阅具狱,晨夜寒暑不少懈。”[27]卷五六七八,75

监司刑曹事。从九品。监曹官。北宋州级曹官在徽宗朝有过改革,政和三年改为司录事、司士曹事、司户曹事、司仪曹事、司兵曹事、司刑曹事、司工曹事。宋代监的六曹官是否都曾除授已无法确认,但晁公遡《嵩山集》中所保存的《师公(骥)传》中却留下了一处记载:

师骥,字德骏……政和二年,乡贡之于礼部,试其讲说第一,遂登进士第(按:上舍释褐)。故事,太学官,常取第一人。蔡京方自外来,进士与百官迎于郊,公独不往。京犹欲罗致之,出我门下。(师骥)乃从吏部署仙井监司刑曹事以去。闻者怪叹。成都府路提举学事翟栖筠因讼其不宜,奏授嘉州州学教授。京憾不置。[28]卷一五,219

仙井监司刑曹事显然是州级六曹官之一。师骥从吏部署官时间恰在政和二年、三年曹官改革时间之内,两者相吻合。北宋政和二年(1112),州府军监曹官进行改革,司录参军以下分建六曹(士、户、仪、兵、刑、工曹)参军、掾。《嘉定镇江志》谓:“政和初,自判官至诸曹,改为士、户、仪、兵、刑、工曹、掾。建炎初,始复旧制。”[29]政和三年(1113),“又以参军起于行军用武,非安平无事之称,改为司录事、司士曹事、司户曹事、司仪曹事、司兵曹事、司刑曹事、司工曹事。”[30]卷三,5026政和曹、掾之制实行了15年(1112—1127)。《嘉定镇江志》载有曾任镇江府六曹官中的司仪曹、司兵曹、司刑曹三曹官:陈桷,靖康间为镇江府司仪曹事;蔡佑,肇之子,政和末为镇江府司兵曹事;陈晁,师锡之侄,宣和间为镇江府司刑曹事[29]卷一六,2490下。上引为镇江府六曹官亦不完整。监之曹官除授于史籍中留存极少,此晁公遡撰《师公传》所载“仙井监司刑曹事”乃监置曹官之力证,十分珍贵。

监学教授。监置学校,学官为教授。如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赵方,初授蒲圻县尉,调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从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林略,庆元五年(1199)进士,历大宁监教授[14]卷四○三,12203;卷四一九,12555。

作为拥有土地、人户的政区监,其设官分职类于府、州、军而员缺偏少,因为所辖县少、人户少,势必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州级监除授的长官与官属有知监、监通判(为监长贰)、签书监判官厅公事、监判官(为监幕职官)、监录事参军、监司刑曹事(为监曹官),以及州学教授等,与州、军编制层次相匹配。此类监与两宋其他众多隶州、隶县之监的官员大不相同。隶州、隶县之监以经营矿冶、铜铁钱、煎盐和征收茶盐酒税等物务为主,乃由监当官管辖,有学者称之为“官营手工工场”*见刘晨曦《宋代的监·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监又是征税的税务机构,因此其长官宜划入监当官的范畴。

三、 隶州府与隶县之监

州级监之外,从隶属角度看,又有隶府、州、军之监与隶县之监两类物务监,这两类不治民,是经济管理机构。物务监的置废变化多,很难准确统计,但可以《元丰九域志》与《宋史·地理志》为主,辅以其他史料,统计一定时期非州级的物务监数量,共有48个监:

(1)阜财监。隶西京河南府。熙宁七年置,铸铜钱[13]卷一,5[14]卷八五,2115。

(2)莱芜监。隶兖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兖州升为袭庆府,监隶袭庆府。主铁冶[13]卷一,17[14]卷八五,2110。

(3)利国监。隶徐州。主铁冶[13]卷一,18[14]卷八五,2110。

(4)宝丰监。隶徐州。主铁冶[13]卷一,18[14]卷八五,2110。

(5)黎阳监。隶卫州。熙宁七年(1074)置,铸铜钱[13]卷二,82[14]卷八五,2128。

(6)(7)京兆铜钱监、京兆铁钱监。隶京兆府。京兆铜钱监,熙宁四年(1071)置,铸铜钱;铁钱监,熙宁八年(1075)置,铸铁钱[13]卷三,105[14]卷八七,2144。

(8)(9)陕州铜钱监、陕州铁钱监。隶陕州。陕州铜钱监,熙宁四年置,铸铜钱;铁钱监,州西一百步,熙宁八年置,铸铁钱[13]卷三,107[14]卷八七,2145。

(10)垣曲监。隶绛州垣曲县,铜钱监。熙宁八年置[14]卷八六,2132[31]卷九,95下。

(11)延州铁钱监。隶延州。州东二里,熙宁八年置[13]卷三,109[14]卷八七,2147。

(12)沙苑监。牧马监,隶同州。乾德三年(965)于冯翊、朝邑县境内置牧马监[13]卷三,110[14]卷八七,2145-2146。

(13)同州铸钱监。隶同州。元祐二年(1087)置[14]卷八七,2146。

(14)(15)华州铜钱监、华州铁钱监。隶华州。铜钱监,熙宁四年置,铸铜钱;铁钱监,州西南一里,熙宁八年置,铸铁钱[13]卷三,111[14]卷八七,2146。

(16)耀州铁钱监。隶耀州。熙宁八年置,元丰三年(1080)废。宣和三年(1121),移隶邠州淳化县[13]卷三,112[14]卷八七,2153。

(17)司竹监。隶凤翔府,产竹[13]卷三,122[14]卷八七,2156。

(18)太平监。隶秦州。开宝初,于清水县置银冶,太平兴国三年(978)升为监[13]卷三,123[14]卷八七,2155。

(19)开宝监。建隆三年(962),于凤州两当县置银冶。开宝五年(972)升为监,隶凤州。治平元年(1064)罢置官,以监隶两当县。元丰六年(1083)废[13]卷三,129[14]卷八七,2156

(20)岷州监。熙宁九年(1076)置,铸铁钱。隶岷州[13]卷三,120,129[14]卷八七,2165。

(21)大通监。冶铁监。原隶并州,嘉祐四年(1059),并州升为太原府,隶府。大通监冶炼铁,以“输铁,尚方铸兵器锻炼用之”[13]卷四,162[14]卷八六,2131;卷一七五,4251[12]卷一八,505。

(22)永利监。盐监。原隶并州,嘉祐四年,并州升为太原府,隶府。真宗咸平四年(1001)二月置[13]卷四,162[14]卷六,114;卷八六,2131[12]卷一八,505。

(23)利丰监。煎盐监。宋初,隶河南道(后改为淮南路);后改隶通州,降为县级监[13]卷一三○,207,210[14]卷八八,2181。

(24)同安监。隶舒州。庆元元年(1195)升为安庆府,隶安庆府。熙宁八年置,铸铜钱[13]卷五,204[14]卷八八,2184。

(25)广宁监。隶江州。咸平三年(1000)置,铸铜钱[13]卷六,243[14]卷八八,2187。

(26)永丰监。隶池州。至道二年(996)置,铸铜钱[13]卷六,245[14]卷八八,2187。

(27)永平监。隶饶州。伪唐置,铸铜钱,皇朝因之[13]卷六,246[14]卷八八,2187。

(28)富民监。初隶兴国军大冶县,南宋乾道间升隶兴国军。《宋史全文》:“乾道八年九月。定江西四监铁钱额,每岁共铸三十万贯。江州广宁监、兴国军富民监各一十万贯,临江军丰余监、抚州裕国监各五万贯。”[32]卷二五,2131[13]卷六,255[14]卷八八,2191《读书纪数略》:“……抚曰裕国监,临江曰丰余监,兴国曰富民监。”[33]卷三七,557上

(29)丰余监。隶临江军。南宋乾道六年(1170)置,铸铁钱[14]卷三四,650[32]卷二五,2131。

(30)裕国监。隶抚州。南宋乾道六年置,铸铁钱[14]卷三四,650[32]卷二五,2131。

(31)神泉监。熙宁七年置。本隶睦州,宣和改严州,严州咸淳元年(1265)升建安府,隶府。

(32)宝泉监。隶鄂州。熙宁八年置,铸铜钱[13]卷六[14]卷八八,2193-2194。

(33)熙宁监。隶衡州衡阳县。熙宁时置,铸铜钱[13]卷六,260[14]卷八八,2199[34]卷一八○,3315下。

(34)丰远监。隶嘉州,嘉州庆元二年(1196)升为嘉定府,隶府。铸铁钱[13]卷七,314[14]卷八九,2212。

(35)惠民监。隶邛州,铸铁钱。咸平四年置,建炎三年(1129)罢[13]卷七,315[14]卷八九,2212-2213。

(36)淯井监。隶泸州,铸大铁钱。大中祥符七年三月,淯井监置城墙[14]卷八,155[13]卷七,328。

(37)南井监。隶泸州。熙宁八年置,南渡仍置,铸大铁钱[13]卷七,328[14]卷八九,2218。

(38)济众监。隶兴州。景德三年置,铸铁钱。开禧三年(1207),改兴州为沔州[13]卷八,360[14]卷八九,2223。

(39)丰国监。隶建州。咸平二年(999)置,铸铜钱。绍兴三十二年(1162),建州升为建宁府,隶府[13]卷九,402[14]卷八九,2208。

(40)广积监。隶施州。哲宗绍圣三年(1096)置,铸铁钱[14]卷八九,2227[14]卷一八,345。

(41)永通监。钱监。初隶韶州曲江县,后隶韶州[13]卷九,409[14]卷九○,2236。

(42)阜民监。钱监。隶惠州归善县[13]卷九,419[14]卷九○,2239。

(43)(44)富仁监、富安监。铁钱监。本隶宜州,咸淳元年(1265),宜州升为庆远府,隶府[13]卷九,430[14]卷九○,2243。

(45)汉阳监。铁钱监。隶汉阳军。《宋史·食货志》载:“(嘉定五年)京西、湖北诸路之铁钱,则取给于汉阳监及兴国富民监,后并富民监于汉阳监,以二十万为额。”[14]卷一八○,4398[35]卷一一,128下汉阳监所铸铁钱在清乾隆时编的《钦定钱录》中还有图录保存,一枚宁宗“庆元通宝”,背面穿口上有“庆”字,穿口之下有“元”字,此铁钱即为宋汉阳监所铸。

(46)(47)蕲州蕲春监、黄州齐安监。孝宗乾道六年六月癸酉置,铁钱监。《宋史·地理志》未载。

(48)兴国监。隶兴国军。孝宗乾道六年七月己丑置,铁钱监[14]卷三四,649。

据以上统计的两宋48个监,非州级监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1.非州级监皆无属县,隶府、州、军或县,非隶路。

隶府13监:阜财监(隶河南府);莱芜监(先后隶兖州、袭庆府);京兆铜钱监、京兆铁钱监(隶京兆府);司竹监(隶凤翔府);大通监、永利监(先后隶并州、太原府);同安监(先后隶同州、安庆府);丰远监(先后隶嘉州、嘉定府);丰国监(先后隶建州、隶建宁府);富仁监、富安监(隶庆远府);神泉监(先后隶睦州、严州、建德府)。

隶州26监:利国监、宝丰监(隶徐州);黎阳监(隶卫州);陕州铜钱监、陕州铁钱监(隶陕州);延州铁钱监(隶延州);沙苑监(牧马监,隶同州);同州铸钱监(隶同州);华州铜钱监、华州铁钱监(隶华州);耀州铁钱监(隶耀州);太平监(隶秦州);开宝监(隶凤州);岷州监(隶岷州);广宁监(隶江州);永丰监(隶池州);永平监(隶饶州);裕国监(隶抚州);宝泉监(隶鄂州);惠民监(隶邛州,铸铁钱);淯井监(隶泸州);南井监(隶泸州);济众监(隶兴州,后隶沔州);广积监(隶施州);永通监(韶州);蕲春监(隶蕲州);齐安监(隶黄州)。

隶军4监:富民监(北宋隶兴国军);丰余监(隶临江军);汉阳监(隶汉阳军);兴国监(南宋隶兴国军)。

隶县5监:熙宁监(隶衡州衡阳县);阜民监(隶惠州归善县);富民监(北宋隶兴国军大冶县);利丰监(宋初隶河南道,后改为淮南路,后改隶通州,降为县级监);垣曲监(隶河东路绛州县)。

以上非州级监是州级监全盛时数量(12个)的4倍。非州级监以隶属州为主,26监;隶府次之,13监;隶军较少,4监;隶县亦少,5监。

2.非州级监所管物务名目不一,诸如盐监、冶监(铁冶、银冶)、钱监、牧马监、司竹监等。其中钱监数量最多,共38(其中铁钱监为21,铜钱监14,未明铜钱还是铁钱监之钱监3),铁监4,银监2,盐监2,牧马监1,司竹监1。

盐监产盐、鬻盐,课利岁有定额。如永利盐监,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二月己巳(二十七日),改河东榷盐院为永利监。仁宗朝分永利东、西监[14]卷六,114[1]卷四八,1148[14]卷一八三,4470。河东路大多州郡食永利监盐,官收价一斤盐八钱或六钱,售出价增至三十六钱,每年课利十八万九千余贯。南宋时,该监岁鬻盐十二万五千石[14]卷一八三,4469。泸州南井监,煎盐,盐监有灶户,终年忙碌,极少休息,只有年初、冬至、寒食三节放假,每次三天,一年仅九天假。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二月乙未诏:“泸州南井煎盐灶户,自今遇正、至、寒食,各给假三日,所收日额仍除之。”[13]卷七,328[1]卷七○,1580

冶监冶炼铁、银等,岁有定课,若不能如数完成,则官吏受罚。如太平监为银冶监,隶秦凤路秦州。“(咸平四年四月)辛亥,诏秦州太平监所籍主吏柳延义等赀产,悉还之。初,延义等专主银冶,岁输定课,更三岁,亏常额者四万二千余两。有司尽籍其家财以偿。上悯之。故有是命。”[1]卷四八,1046《太平寰宇记》:“太平监。秦州之境内,原有银冶八务。皇朝太平兴国三年,升为太平监。”[11]卷一五○,335上又如徐州利国监,为冶铁监,“凡三十六冶”,“乾道中,铁岁收二百十六万二千一百四十四斤”,供都作院等打造兵器[34]第6册,21上。

牧马监牧养国用马。如沙苑监,牧马九千匹。太祖乾德三年,于同州冯翊、朝邑二县境内置监[24]方域五之四○,9375下[14]卷八七,2146。《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六年(1003)十一月戊子,分同州沙苑监为二牧,每监牧马四千五百匹。”神宗熙宁八年,沙苑监隶群牧司。哲宗朝复隶同州[1]卷五五,1216;卷二六二,6412;卷四三八,10560。

司竹监产竹监。汉魏以来,盩厔县即以产竹闻名。《太平寰宇记》:“盩厔县。司竹园,在县东一十二里。穆天子西征至元池,乃植之竹。故《史记》曰:‘渭川千亩竹’。隋、唐置司竹监、丞,养殖园竹,供竹材之事。宋朝因唐制,于凤翔府盩厔县置司竹监。隶凤翔府。”[24]9377下[14]卷八七,2155-2156司竹监供竹材之需。庆历八年(1048),包拯《请权罢陕西州军科率奏》中提及,“河中府、澶州要缆索竹一百五十万竿,见差人司竹监斫次”[27]卷五四四,13-14。

钱监是物务监中最多的一类监,铸铜钱、铁钱是重要事务。《圣朝职略》:“国朝自平吴之后,因其旧制置钱监,干番易(与邻国贸易)。既尔,江、淮、荆、浙、闽、广之地,皆有监。”[36]卷八一,390上神宗熙宁时,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推动了钱监的快速增加,分布地域更广,陕西路、秦凤路、潼川府路、成都府路、河东路、河北路都设有钱监、盐监等,以满足各州府县不断增长的钱币需求。

神宗熙宁变法时创置钱监最多,有12个:(1)黎阳监,隶卫州,熙宁七年置,铸铜钱。(2)(3)陕州铜钱监、陕州铁钱监,分别于熙宁四年置,熙宁八年置。(4)延州铁钱监,隶延州,熙宁八年置。(5)华州铜钱监,熙宁四年置;华州铁钱监,熙宁八年置。(6)耀州铁钱监,熙宁八年置。(7)岷州监,熙宁九年置,铸铁钱。(8)同安监,熙宁八年置,铸铜钱。(9)神泉监,熙宁七年置,铸铜钱。(10)宝泉监,隶鄂州,熙宁八年置,铸铜钱。(11)熙宁衡阳监,隶衡州衡阳,熙宁时置,铸铜钱。(12)南井监,隶泸州,熙宁八年置,铸大铁钱。神宗熙宁八年(1075),诸路钱监总数为26个,其中铸铜钱监为17个,年铸铜钱506万贯;铸铁钱监为7个,铸铁钱岁额为88.9万余贯[31]卷九,95下。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定江西四钱监岁额总数为30万贯:江州广宁监、兴国军富民监各10万贯,临江军丰余监、抚州裕国监各5万贯[13]卷六,255[14]卷八八,2191[32]卷二五,2131。

3.隶州、县之监为非行政管理区,与务、场性质类同,为物务管理机构。熙宁八年三月有一道诏书,“诏北使所过州、军、县、镇、监、驿,使臣不许出”[1]卷二六一,6365上。其中,“军”之下应有州级监,何以不提?因四个州级监(桂阳监、富顺监、大宁监、仙井监),一在湖南,三在蜀,为北使至开封路途所不经,故省之。其所言“镇、监、驿”之监,即隶属州、县之物务监,位于镇之下之、驿之上,可见其地位之低。

4.非州级物务监的数量自北宋至南宋呈下降趋势。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统计的48个非州级监,是指《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等职方氏书记载的两宋先后设置过的物务监,非某一时期固定数量。与州级监呈下滑之势相同,至南宋后期,因版图缩小及课利与人户变动等客观因素,非州级监或升为州、军,或降为场、务,或废罢不置。嘉定元年(1208)时,州级监有2个,非州级物务监亦只保留18个,如下[23]260-269:两浙西路严州神泉监、淮南西路蕲州蕲春监、淮南西路安庆府同安监、淮南西路黄州齐安监、江南东路池州永丰监、江南东路池州永平监、江南西路江州广宁监、江南西路抚州裕国监、江南西路兴国军兴国监、江南西路临江军丰余监、荆湖北路鄂州宝泉监、荆湖北路汉阳军汉阳监、福建路建宁府丰国监、成都府路嘉定府丰远监、利州西路沔州济众监、潼川府路泸州南井监、广南西路宜州富仁监、广南西路宜州富安监。

以上18个监皆是钱监,这说明非州级物务监的主要职能是承担铸造钱币。至于盐、酒、商税等课利征收,则归于务、场、院,其监务、监场、监院等监督官皆属监当官系统,与钱监监官性质相同。

非治民之监的长官为监某监,或称知监,属监当官系统。《宋会要·职官·监当》载:“淳熙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利州东路安抚诸司言:‘利州绍兴监监官一员,欲改注应选大使臣,先亲民,次监当,并铨量人材注拟。’从之。缘本监所管人兵,并系凶恶免死配隶之徒,以多是挂阙,无人愿就。间有指射,率皆怯懦,不能弹压。其钱监官,吏部四选皆有差注条格,许差文武官,故从其请。”“(庆元二年)八月十七日,诏:‘严州复置神泉监,差监官一员,权隶工部。’”这说明铸钱监官属监当官。以此类推,物务监是官方经营的课利机构,监官属监当官,与州级监官属行政官僚不同[24]职官四八之一三八、一三九,4397-4398下。

监当官始置于唐。《唐大诏令集·玉华宫成曲赦宜君县制》:“其营造、监当官人,量加品秩。”[37]卷一○八,513《旧唐书·职官志·内侍省》:“掖庭局。监作四人。监作掌监当杂作。”[5]卷四四,1871在唐代,监当官未发展为层级的财税官。直到宋代才迅猛发展,监当官自中央寺、监等到地方监、场、务、库、仓、坑,遍布天下,构成宋代一个特殊的底层财税官员队伍,为确保中央财税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宋史·职官志》谓:“监当官,掌茶、盐、酒税场务征输及冶铸之事。诸州军随时置官,其征榷场务,岁有定额,岁终课其额之登耗以为举刺。凡课利之数,日具数以申于州。”[14]卷一六七,3983

物务监长官如监徐州利国监李溥[14]卷二九九,9940,承事郎、监鄂州宝泉监贺铸[38]卷五七,1068上。大理寺丞、监并州永利监何澄在包拯《论先举三路知县不得令监当》奏议中视为监当官:“盖朝廷以边鄙未宁,财用不足,安民集事,尤在得人。所以委群僚精择良吏,不循常格,就转优秩,用绥疲俗,以济调度之深入旨也。其所举之人,只合并充三路知县。访问数内著作佐郎魏及甫,见监河中府白家盐场;大理寺丞唐叔夏,见监并州军资库;大理寺丞何澄,见监并州永利监,著作佐郎叶仲裁馆见监沧州盐山税……其前项官显是不合差于逐处监当。”[27]卷五四一,355

然,非州级监之长官亦有带“知”者,如都官员外郎、知韶州永通监邓骧[1]卷一七二,4146,知泸州淯井监刘继英[1]卷一六七,4008。南宋淳熙五年(1178)进士舒杲知同安监:“舒君名杲字彦升,信州永丰人,余同年进士也。及第,授宁国尉,主蕲春簿,辟知同安监,又辟(知)汉阳监,以铁钱相首尾十年。”[14]卷三○七,10127[39]卷二二,435称“监”或“知监”,与充监官人之资序高低有关。高者,如都官员外郎(正七品)邓骧,为朝官,故除知韶州永通监。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监在宋代官制中具有二重制的特点。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单位,与州、府、军并列的监属州级监,是地方路之下、县之上的政区,下辖属县,治民,设有行政长官与官属,如知监、监通判、监录事参军等。行政监为数不多,并呈下滑之势。至南宋后期,唯存大宁监、富顺监二监。而非州级监的数量大大超过州级监,属课利物务监,不治民,无属县。物务监有不同种类,如盐监、冶监、牧马监、司竹监、钱监等。物务监不隶路,而隶州府或县,其监官称监当官。与州级监相同之处是,物务监自北宋至南宋亦呈下滑之势,从四五十个降至18个,而且以钱监为主。

猜你喜欢

熙宁铜钱太平
衔命而出:北宋熙宁察访使再研究
太平风俗美
星河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铜钱草
期待太平湾上的“不夜城”
扬州一座明代平民墓出土的铜钱释义
金朝铜钱货币流通贮藏形态管窥
笼中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