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崂山茶文化建设GEP模式的路径探讨

2018-01-14王清源

中国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崂山茶文化建设

王清源

青岛市崂山区委,266101

茶文化建设是秉承传统、与时俱进的系统文化创新工程。千年茶史证明,茶文化不仅是渗透着传统文明和人文精神的特殊文化,也是促进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茶产业发展必然要以茶文化建设为先导,通过提升茶文化的力量来促进茶产业的振兴。崂山茶是“南茶北引”的产物,自1959年开始引种,历经3次种源地改变和2次种植方式改革,最终以安徽槠叶群体种的成活宣告成功。时至今日,崂山茶园面积达1 466 hm2,产值超过2亿元,已成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江北名茶”。随着崂山茶的深入发展,如何以茶文化丰富产业内涵、塑造品牌、提升价值,进而形成以茶文化为主导的茶产业,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上述,考虑到崂山茶文化的年轻性、成长性,本文以培育崂山茶文化、壮大崂山茶产业为目标,提出崂山茶文化建设的“Government(政府)—Enterprise(企业)—Public(公众)三级层进模式”,简称“GEP模式”,即以产茶地政府对茶文化的宏观推动和规划引导为支撑,以茶企业对茶文化的开发培育和品牌塑造为核心,以大众对茶文化的习惯认可和生活接受为基础,实现茶文化与茶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茶文化产业,从而实现现代茶产业的飞跃发展。如何实现茶文化建设的GEP模式,笔者认为应考虑3条路径。

一、茶文化建设的规划路径

规划是茶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先导。茶文化建设作为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大范畴的综合性工程,必须以高水平的规划来统领全局、整合资源。产茶地政府作为茶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应承担起统筹推进、宏观指导的规划职责,科学确立茶文化发展的目标、原则和任务,使崂山茶文化在促进茶产业、振兴茶经济中逐步实现自身的繁荣和发展,形成特色和魅力。

1.规划宗旨

弘扬茶文化,传承茶精神,大力推动“茶为国饮”,是茶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宗旨,按照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挖掘、开发崂山的茶文化资源,不断提升茶文化生产力,逐步实现茶文化与茶产业的高度融合和同步发展,最终使崂山茶文化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一脉,进而为把崂山茶打造成为“江北名茶第一”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是政府推动茶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青岛是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品牌之都,正在建设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崂山是道教名山,古有“海上名山第一”之誉,崂山茶文化建设的定位,必须与城市文脉、地域风情相一致,同时体现出高雅、时尚、现代,具备独特性。

2.规划原则

(1)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

崂山集儒、释、道于一体,潜移默化中为崂山茶文化注入了“道法自然”的平静与和谐,“仁义礼乐”的意境和礼节,“禅茶一味”的思想和修炼。建设崂山茶文化,必须依靠自然,寄托生态,融合儒、释、道的精神和理念,让人们在体验茶文化中回归自然,感悟人文,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2)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创新的过程,崂山茶文化正处于培育发展期,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不断丰富和提升崂山茶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既与中华茶文化一脉相承,又与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和谐共生。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茶文化的母体在民间,根基在大众。把崂山茶文化建设好、发展好,以人为本是关键。必须以丰富人的文化生活,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增进人的生活品质作为着力点,通过丰富内容、优化载体、创新形式,充分体现出人在茶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4)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茶文化是崂山文化海洋中的崭新明珠,茶文化产业是崂山文化产业中的新兴的单元。促进崂山茶文化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纳入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繁荣茶文化与发展茶产业的关系、茶文化产业与崂山文化产业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坚持效益统一的原则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各类茶文化事业,弘扬、传播优秀茶文化,促进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面向市场,通过不断增加各类茶产品的文化含量与文化附加值,实现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使崂山茶文化变为茶经济的原动力。

3.规划任务

(1)茶文化建设的体系化

政府在制定茶文化发展规划时应统筹考虑、体系推进,重点应从两个层面予以考虑。第一个层面是以茶树栽培、茶叶制作、工具、营运、利用、消费、茶具、茶艺馆、茶博馆、茶趣园等为重点的物质茶文化;第二个层面是以理论探讨、茶叶教育、茶功能、茶艺茶道、茶礼茶德、茶义理、茶哲学、茶诗文、茶书画、茶歌舞、茶音乐、茶著作等为重点的精神茶文化。通过两个层面的相互结合和促进,逐步构筑起多种茶文化单元有机结合、体系发展的崂山茶文化架构。

(2)茶文化建设的产业化

茶文化是牵引茶产业、提升茶经济的生产力。茶文化和茶产业有机融合,才能各显优势、共同发展。建设崂山茶文化,要始终把发展茶文化同促进茶产业结合起来,把茶文化注入到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茶农专业化生产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培育打造崂山茶龙头企业及知名品牌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茶文化生产力,实现崂山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3)茶文化建设的国际化

弘扬崂山茶文化,应立足于本土,着眼于国际,同时拓展加深层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培育和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积极促进崂山茶文化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崂山茶产业呼应国际茶业形势发展新要求,增强崂山茶在国际茶文化圈中的影响力。

二、崂山茶文化建设的品牌路径

现代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文化经济。企业产品既是商品,又是文化载体。企业是产业的核心,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标志。崂山茶的发展史不足百年,缺乏诠释品牌知名度的名茶,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应当把茶叶品牌化,作为推动茶业兴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品牌价值作为直观反映品牌综合实力及竞争力水平的量化指标,体现一个品牌的发展水平与未来的盈利能力。因此,崂山茶文化建设应把培育和发展茶品牌,扩大提升茶品牌价值,作为重点来研究和推进,不断凝练企业茶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含金量,逐步形成以名茶、名地、名牌等为重点的崂山茶品牌系列。

1.提升产品品质,打造整合品牌

一是积极引导茶叶生产企业进行品牌开发和培育,通过选育优质品种,改进生产技术,规范加工工艺,提升崂山茶的产品品质。二是建立和完善崂山茶标准体系,通过加强对崂山茶生产、销售和发展的管理,使崂山茶的品质更趋统一。三是把握国际茶业发展形势,逐渐适应国际茶叶交易规则,以国际化的标准要求来组织崂山茶的生产和流通。积极支持崂山现有的茶叶名牌,整合小企业、小品牌,逐步打造形成崂山茶龙头企业和核心品牌。

2.统一品牌形象,做好整体推介

目前,崂山茶的品牌整体推介力度不足,企业形象辨识度、品牌影响力不高。企业应当和政府联手,认真做好崂山茶的品牌发展规划和整体形象设计,加强崂山茶原产地保护,加快崂山茶品牌形象的有机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崂山茶品牌形象的整体推介,打造“江北名茶第一”。

3.协调企业及品牌发展,放大核心茶品牌优势

根据崂山地域的特点及企业规模、产量、市场等因素分析,崂山茶品牌培育和发展应以追求质量为上。政府应通过有计划地控制茶品牌的数量,避免品牌多而不大、全而不优、散而不精的问题,减少小品牌对核心品牌的不良影响。“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显示,崂山茶以11.21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百强区域品牌的第61位[1];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以3.18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在全国百强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第43位[2],突出反映了崂山区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中的显著成效。

三、崂山茶文化建设的载体路径

今后一个时期,应在茶文化的载体建设上多下功夫,通过多样化的茶文化设施和活动,带动和支撑崂山茶文化向大众延伸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依托崂山多数茶园处于城市中的乡村,得天独厚的山海景观优势,规划发展茶文化庄园、茶休闲山庄,与吟诵、书法、陶作等中华传统文化及茶周边艺术结合建设,以“茶为国饮”为核心,发挥好其交流之载体的作用,凸显崂山茶文化的自然品味。

1.民俗文化主题载体

崂山是“中国民俗之乡”,崂山茶文化汲取着其中的深厚文化底蕴,其孕育、开发、丰富必须同崂山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同崂山独特的民俗风情结合起来,同名山、名水、名人、名胜结合起来,建设独具特色的主题茶文化设施。一是茶主题文化博物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高水平建设集崂山茶文化史展示、崂山名牌茶叶炒制销售、茶艺表演、参观接待、茶文化艺术以及世界茶文化等内容于一体的茶文化博物馆,使之成为展示崂山茶文化的特色平台。二是茶主题公园。可以规划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闲、生态观光、茶叶加工、体验旅游等设施和内容,使人们在可观可赏可品可购中展现崂山茶文化的一流品质。三是茶主题文化村。选择崂山茶俗悠久、茶风纯正、茶园葱郁的山村,规划设计茶文化主题景点,培育发展茶文化特色村,供人们体验崂山茶乡风情。

2.休闲养生载体

崂山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应体现文明、优雅、平和、轻松的休闲主题,与绿色消费、健康生活结合,将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展示出来,建成崂山现代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崂山近城市、山海相依的优势,可规划建设体现休闲特色的生态茶趣园,选择景区内条件较好的茶叶种植基地或生态茶园,依山傍水顺势巧设,将茅棚、竹楼、小木屋、简易茶舍等点缀其间,使之成为天然生态茶趣园。将茶健康作为崂山茶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定位,通过发挥崂山茶增力、增智、增美效应,开发茶康体游。依托茶园、茶馆、茶乡,推出面向老年人市场和特殊顾客群体、以茶疗为重点的崂山茶保健康体游,让游客获得休闲与康健的双重效果。

3.社会交际载体

重点发挥以茶会友这一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把崂山茶文化建设好,高度重视茶文化的交际功能。通过建设崂山茶社、茶艺馆、茶书院,为人们的互动了解搭建平台。可考虑建设3类茶艺馆。一是都市茶艺馆,在重点商务区、居住区,引导社会力量建设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茶艺馆,展现茶文化的高品味和亲和力,建成为崂山茶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二是景区茶艺馆,在崂山主要景区景点开辟供游人休息品茶的茶艺馆,使崂山茶文化与山海景色、道教的景致融为一体,让游客得到品茗与观景的双重满足;三是农家茶艺馆,引导景区茶农发展农家茶艺馆,以朴实的经营风格,营造融茶园、茶馆、茶俗体验于一体的独特氛围,为都市居民在节假日提供休闲体验的场所。

4.近郊生态旅游载体

重点应做好茶文化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开发。一方面可以依托旅游的带动优势,使更多的人热爱崂山茶,达到推广和共享的目的;另一方面发挥崂山茶文化的独特吸引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为崂山旅游增姿添彩。崂山享有“道教天下第二丛林”之誉,发掘和整理崂山道教茶礼、茶文、茶史等资源,将道教文化与茶文化有机结合,培育发展崂山道茶文化游,使崂山茶文化洋溢着道家清雅、和谐的内在精神。不仅能够以其独特的内涵吸引众多的茶人,还可以吸引相当数量的旅游者。

5.节庆活动载体

举办崂山国际茶文化节,宣传推介崂山茶叶品牌;定期开展茶文化研讨活动,促进崂山茶文化创新发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茶艺茶俗展示、星级茶艺馆评选、茶艺人员培训竞赛等活动,营造茶文化氛围,充分展现和传播崂山茶文化。把崂山茶节庆办大规模、办出特色、办成品牌,以此为载体,整合各类茶文化资源和设施,连接各旅游区、旅游点,开展崂山茶节游。

6.互联网载体

茶叶产业作为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互联网+茶叶”如同一把钥匙,也会为崂山茶文化产业开启一扇传统产业生产流程再造、商业模式创新和价值链重组的大门。茶文化要继承,要发展,需要做的就是要大力进行茶文化的推广普及,崂山可以汇集茶收藏技巧、茶基础知识、茶历史精编、茶科学饮用等内容,提供茶周边产品,结合线上线下的新模式,带领茶文化行业迈向新的康庄大道。未来,茶文化行业平台的建设,对于摆脱崂山茶产业单一产品模式发展,带动整个崂山茶文化产业链共同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崂山茶文化建设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崂山茶事
登崂山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