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与江湖

2018-01-13龙章

中欧商业评论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金庸加密江湖

龙章

今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了。他留下了与我们平行的江湖世界,以及在现实中与人生出处相关的一些争论。他的葬礼堪比国葬,一生求做“侠之大者”,有此结局,也可谓求仁得仁了。

因为金庸去世联想到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头号玩家》。电影围绕一部虚拟现实游戏《绿洲》展开,游戏的缔造者Halliday取得了远超乔布斯的影响力,并获得了惊人的财富,在死后继续通过程序以影像“存在”于虚拟现实中。他说:“如果你们在观看这支视频,说明我已经死了……”

这部集合历史上各路游戏角色的电影,以一个底层少年韦德在游戏中历险为主线。在成为能与“歌利亚”PK的“牧羊少年”之前,韦德在现实中的生死压力催迫下,不得不完成各种任务,并因此变得强大。这和金庸的很多小说是差不多路数。

有人说《头号玩家》是当代互联网政治的隐喻,回头来看,金庸的江湖也同样充满着隐喻,并成为他人借题发挥的沃壤。我在想,金庸缔造的江湖世界中,如果金庸也似Halliday的话,死后的他会在哪里出现?会对解开谜团的人说什么?我想,也许他什么也不说,因为谜的尽头往往是繁华世相的湮灭。这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不同之处:“胜利者”常常是失去一切,从江湖中退隐,留下一个远去落寞的背影。

地下世界执行丛林法则

“绿洲”是虚拟空间,而江湖就是地下世界。在中国人的语境中,江湖是与庙堂相对的,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最终,人们将其引申为一种不能见光的“地下”,与桌面上的游戏相对。比如,即便是文人们,暗地里拉帮结派打压同行,或者做其他为了利益而有辱斯文的事,也会被视为江湖做派。无论是虚拟空间还是江湖,都不同于人们认为的正常人生,但又属于人生的一部分。

张爱玲说:“人生是一袭华丽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江湖更是如此。江湖之于社会,就好像脚癣一样。脚癣难治,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电影《笑傲江湖》里更是出现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样的台词。

尽管金庸借人物之口喊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然而,金庸笔下的江湖却是按丛林规则运作的,其实,哪个“江湖”不是丛林呢?不过,赤裸裸表达这个主题的小说便是《连城诀》了。

《连城诀》应该是金庸最不讨喜的小说之一,它不遗余力地揭露了人性丑恶和物欲异化。主人公狄云更是命运多舛,使得读者无法将自己想象成书中的某个幸运角色。然而,我觉得这恐怕也是金庸小说中最具文学性的一部作品。金庸的大部分小说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类型小说,而《连城诀》是以武侠类型为场景的文学作品。

小说最出彩的人物并非主人公狄云,而是花铁干。花铁干以一代大侠的形象出场,且“一生行侠仗义,并没有做过什么奸恶之事”,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形象绝对正面的大侠,在三位兄弟惨死之后,竟在已不堪一击的血刀老祖的心理战术之下屈服,跪地求饶,大献谄媚,甚至在被困雪谷,饥饿难耐时,偷吃兄弟尸体。出谷后,为掩盖丑行又灭口不成,肆意污蔑目击者侄女水笙清名,使她成为不可信的人。他的做法令人作呕。

金庸展示了一个事实:还在当大侠时,花铁干并未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也就是说,他没有意料到,在极端状态下,可以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那么,谁又是可信的?小说中每段关系都在被“不可信”三字反复捶打,都带着令人心寒的误会。

《连城诀》超越了政治,成了一首人性的悲歌。书中,同样应该出现的本能信任,比如师徒、父女、父子、师兄弟、青梅竹马等天然的亲密关系,都没有成为信任的防火墙。欺诈与误会横行,一系列人伦崩塌的丑剧更是在挑动读者的神经。

加密与解密的永恒较量

在《连城诀》中,争斗大多数是围绕所谓的“连城宝藏”展开的。传说与一组数字相关的连城诀和唐诗剑法一起构成了宝藏所在地的秘密。觊觎宝藏的人死守着自己知道的那一点信息,又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不择手段。每个漏洞的出现,又推动着故事的进展。

回到当今现实中,我们周围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人们拨打的每个电话,每句网络聊天,每次从自动取款机里取现,都依靠复杂的计算机加密技术来保证不被窃听或者偷窥。如果一个黑客进入了银行的系统,并转走天文数字的钱,也与进入所谓的连城宝藏差不多。当一个人的关键信息被泄漏,一定也会令他不寒而栗。

斯蒂芬·平克特在《破译者》一书中说,过去的2000年间甚至更早,在政治、血腥战场、暗杀活动和打击犯罪中,代码和密码反复扮演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生死存亡的角色。战争的胜负、帝国的兴亡、个人的生死,皆受秘密信息的影响,就不算什么稀奇事儿了。实际上,江湖世界本身就有它自身的语言,或者说,那些黑话也是一种密码体系。

平克特说:“每次密码专家发明了新的代码或密码,破译专家便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此前容易破解的信息,突然费解起来。破解代码和密码需要的不只是一时的兴趣。尽管早期尤里乌斯·凯撒钟爱的字符换位密码现在看起来简单到连小孩子都能攻破,但在当时却是凯撒的对手费尽心思才能破解的编码信息。破译专家的成功也取决于志在必破的决心,没有什么能像秘密那样诱惑人心,而对于破译者来说,努力破解密码往往就是足够的动机。但是,他们也会受到其他激励因素的影响——爱国主义、复仇、贪婪,或是对知识的渴望。”

人类为信息加密和为了破译密码,经过两千年来的较量,变得越来越复杂,它既是关于数学,也是关于语言。一般而言,破译都是通过大量计算,以穷举法来寻找规律,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或灵感一現。破译专家会为了找到坚不可摧的密码中的隐患,不知疲倦地钻研,直至密码信息再次展现在面前。

理论上,每个密码最终都是可破的,因为给信息加密的目的,只是为了将信息传给被选中的特定的人,破解密码除了巧思之外,更难的是计算量。比如,历史上最好的破译专家之一阿兰·图灵,以他的工作扭转了二战的局势,他同时也是杰出的数学家,并被尊为“计算机科学之父”。这场加密与解密的战争从未结束。

人生是另一种江湖

密码是社会的,它必须能将信息传递给某些人;密码也是反社会的,它必须让绝大多数人看不懂。它也代表着某种不信任,而信任是社会的黏合剂。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教授的立论,就常常始于如何构建信任。没有足够的信任,人群就不能构建组织。组织中缺乏信任,组织本身就会变得越来越低效。组织的起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不同程度的信任之上的。

如果一个人彻底放弃对关系的信任,结果会怎样?他眼中的世界会不会像江湖一样让人作呕?白隐禅师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话头:一个人能听到两只手掌相击的声音,那么他应该试着去听一只手掌发出的声音。

正如在密码学中,被加密的信息在公开的世界呈现出无意义、无逻辑的状态,但对“有心人”又是有意义的。在禅宗的历代公案中,也充满着各种诡异的语言和行为艺术,它们看上去毫无意义,但又迫使那些追求“真相”的人绞尽脑汁,神魂颠倒,百思不得其解。那些最终看到“真相”的人,又无法用语言和概念将秘密告诉别人,只能用一种类似加密方式,与人打起哑谜。

回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本身就是身不由己的江湖,也同样由各种细碎的是非组成。没有二元对立,人们眼中的社会或许也就不能成立了。人的一生,尽管里面爬满了虱子,但人们往往还是当它是一袭华美的旗袍。因为,没有袍子的人,就和亚当、夏娃一样了。

如果人彻底丧失对一切的信任,又如何建立“正确”呢?那些关于“只手之声”的话头,是不是也是一个骗局?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那些,能否值得信任?这些看似有意义的东西,是不是本身也如同加密了的信息一样“其实毫无意义”,它们的意义只是我们的臆想?

我们日常语言与概念所构建的意义,本身也似乎需要解码。可是速度在密码破译中也至关重要,许多编码和密码都是可破解,但那得一个人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它们才行,有些密码的计算量需要耗费人的一生,有些甚至用计算机也需算上百年。而一个人耗尽一生,能否看到“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呢?那个人肯定不是绿洲游戏的缔造者Halliday,游戏是梦中梦,江湖是社会的阴影,灯火阑珊处也许并没有人。

猜你喜欢

金庸加密江湖
我的江湖
保护数据按需创建多种加密磁盘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江湖儿女
谷歌禁止加密货币应用程序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加密与解密
江湖
不问江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