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助力语文作业好习惯
2018-01-13林卫平
林卫平
作业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了解教学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学进程。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是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
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信心、专心——学生造就良好作业习惯的前提
1.端正态度,激发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信心
认真书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良好作业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学生的作业习惯和质量,就能够看出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是有能力高质量完成作业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作业要求。如,书写要认真,横平竖直,不允许随意乱涂乱画,坐姿要端正;规定各种本子的用途,不要随意更换;及时纠正反馈,当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时,应立即按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地方认真订正。
2.专心致志,提高语文作业质量的保障
有些学生在做作业时容易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教师应该保持作业环境的安静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静下心来思考、书写、阅读。
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做作业时不要说话、随意走动,如果学生专心完成作业,完成作业的时间也会相对减少。因此,教师应该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规定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提出质量要求,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做作业时更专注,培养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精心、尽心——教师促进良好作业习惯的催化剂
1.精心设计,激发作业兴趣
教师布置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少而精,还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训练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不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可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选择作业类型,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搜集、整理出质量比较好的练习进行分类、选择,以供学生更好地使用。
2.尽心批改,教给作业方法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及时检查作业,尽心批改,多元评价,及时查漏补缺,督促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批改时可在本子上简单写上评语“进步了”“加油”,或画表情符号,或打上星级评定等等,这些针对性的评价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明白优缺点。老师的及时评价也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有利于提高作业质量和教学效果。经过教师的长期督促训练,学生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3.耐心引领,树立作业榜样
好的作业标准是干净、正确、有一定速度。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示范作用,板书要规范,批改评语要工整,批改要一丝不苟。平时教师也可从班中选取优秀的作业给学生欣赏学习,展评优秀作业,表扬进步作业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的养成,教师要耐心引领、督促,教给方法,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要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不良的作业习惯,在教师长期以身作则的陶冶下和同伴的榜样示范下,学生不知不觉明白了良好的作业标准,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多元评价,培养作业动力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不要简单使用“√”和“×”,可以在未完成的空题处打“?”,在未完整的地方写“……”,可以根据书写的質量用“ABC”打等级,特别优秀的画“☆”,在答题未看清要求的地方画线,在空白处写简单评语“有进步!”“你真棒!”等等。这些符号的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修改。
小学生好胜心强,可以开展小组间、同桌间的作业互评,通过各种比赛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作业中来,既可以及时评价他人,也可以培养学生作业的兴趣,激发动力。
三、贴心、细心——家长促成良好作业习惯的推进器
1.统一标准,保障语文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
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完成的作业质量相差很大,学校的作业认真,家庭作业质量、数量都相差甚远。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达成统一标准,争取家长配合。想要让学生在家庭作业时也养成作业的好习惯,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不可少的。
2.家校沟通,提高语文良好作业习惯的成效
教师要获得家长的配合,指点家长细心查看作业的措施,给孩子创设安静的作业环境。经过沟通,教师也会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学习状况,尤其是孩子的预习、复习、阅读这些书面作业之外的作业完成情况。
总之,培养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任重而道远,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持之以恒,用“心”监督、引导,用“心”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共同合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刘玉彬,胡法光.改进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新探索[J].希望月报,2005.
[2]王海淘.新课改下语文作业改革的设想[J].牡丹教育学院报,2004.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