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为什么会不认老师的账

2018-01-13葛敏辉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幅图顶点交流

葛敏辉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其中有一堂课是“角的认识”,笔者听了之后引发了一些思考,现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教学片断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了角和角的顶点、边之后,进行下面的巩固练习。)

师:“小组讨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现在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1) (2) (3)

(4) (5)

师:“你找到答案了,你来说说哪些是角?”

生:“第1个是角,第2个不是角,第3个也是角(正确答案不是角),第4个是角,第5个也是角。”

师:“你们都同意吗?”生大声齐说:“同意!”

师:“你有不同意见,你来说说。”(老师对一个轻声说不同意的学生说)

生:“第3个不是角!”

师:“为什么?”(有学生在下面大喊:“是的!”)

生:“因为第3个有的边并到在一起。”(有学生大喊:“没有。”)

师:“有的边并到一起了。你是说这里吧,(老师指到顶点处)并到这里,所以歪了出去。所以你认为它不是角。”(马上有学生喊到:“是角!”)

师:“为什么是角?”

喊是角的学生:“因为它两条边合起来就是有这样一个顶点。”

师:“请你看看你自己所折的角或尺子上的角,它的边有什么特点?找一找答案,到底这第三幅图是不是角?”生喊道:“是的!”

师又找了一个学生问:“你说说,这角的边怎么样?”

生:“应该是直的。”

师:“很直的。那你们看看,这个图的边直吗?”

(老师马上自己接上去说:不直。)那是不是角啊?(学生直呼:“是、是、是……”)

师:“为什么是?”生:“它中间合起来有一个顶点的!”

师:“那是不是肯定尖的東西都是角啊?”

(一些学生喊:“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一些学生喊:“不一定!”)

师:“不一定。我们刚才不是讲了吗?一个角除了一个尖尖的顶点外,它还有两条边。边是直的,所以一个……既然是直的,那第3幅图它是角吗?”

生:“是。”

师:“不是角!(无可奈何)因为它的边已经歪了。第3幅难度比较大,有个别同学反应特别快,特别好。这个角不是角。要注意这点。”

……

二、思考分析

1.问题出在哪

从上述的课堂实录中可以发现,这位老师试图努力去引导学生发现第3幅图不是角,但有趣的是学生偏偏不认老师的账。像这样的经历,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会有类似的体验。为什么学生偏偏不认老师的账呢?问题肯定出在教师的“导”上,教师没能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组织合理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他的工作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同时在数学理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笔者发现,大部分老师都非常赞同这一教学理念,但面对变幻无穷的生成性课堂,不知道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究学习。特别是出现像实录中学生的表现与正确理解格格不入时,教师就慌了(后来老师自己都说:“这个角不是角”),生怕完不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急于用自己的主观解释去替代学生的真实思维,缺少捕捉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并运用这些资源合理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因此会有“教师讲完了,学生仍不会”的现象,“自主学习”体现不出有效性,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也就只是流于形式。

当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补充,使学生群体能全面地理解和表述数学知识。那如何引导呢?把“球”踢还给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2.我们该怎么办

像上面的情境,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当第一位学生站起来说第3个图形是角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吗”这与上面的教师说:“你们都同意吗”是一个不同的问题。后者属于一种肯定性、封闭性的提问,只能起到核对答案的作用。而前者“有不同意见的吗”属于一种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提问,容易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再思考的能力。

这时会有学生说它不是角。教师就让他们来说理由,为什么不是角。引导学生去观察第1幅图与第3幅图,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处,一个两条边是直的,另一个两条边是弯的(而并非教师说的是“歪的”),这样学生就不会纠缠第3幅图的顶点,它就是角了。

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在与预设不相似的瞬间,我们先别忙着自己去冲锋陷阵,请相信我们的孩子,把“球”踢还给他们。只要我们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信息,巧用这些资源,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再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相信稚嫩的生命之音一定会给我们一份意外的惊喜。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幅图顶点交流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如此交流,太暖!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谁大谁小等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