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018-01-13杨翠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表象经历物体

杨翠芳

在数学中,有一些东西是可以教的,是可以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的,但是有一些東西,是必须学生自己去做,他要经历、体会、感悟、积累,才能变成他自己的东西。比如,学生“估测”的能力的提高就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物体的长度、重量、面的面积等进行合理的估测,正确的描述”呢?我认为,从学生第一次接触量与计量的教学内容——长度单位的概念起,就应该在课堂中多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估测方法。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结合本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估测”能力的。

一、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估测方法

1.经历观察与操作过程,丰富“1厘米”的表象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才会印象更深。1厘米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抽象,但如果我们把1厘米具体到孩子眼中看到的、手能摸到的物体的长度,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比划等的过程,那么1厘米就会牢牢印在孩子心中,将会成为学生心中的一把尺。

【案例1】体验1厘米到底有多长

认识1厘米以后,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仔细观察1厘米,并用大拇指与食指比划一下,记在脑中。

(2)取出老师为小朋友准备好的橡皮估一估:观察橡皮的厚有1厘米吗?和1厘米比一比。

(3)用手轻轻夹住橡皮,把橡皮轻轻抽出,小手不动,看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这个空隙大约是1厘米,互相看看,再把橡皮塞进空隙。

这一环节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活动,3个层次的活动让1厘米不再抽象,学生不但体验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丰富了1厘米的表象。同时在活动中学生还第一次经历了估测,获得了初始的估测经验。

2.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学生刚刚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对1厘米的认识还需要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因此需要把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有效地对接,让生活经验数学化。这样可以使1厘米的表象更为丰满,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案例2】在生活中找长是1厘米的物体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

(2)师追问:根据刚才说的,你觉得什么样的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

找生活中长是1厘米的物体,通过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这些物体是不是1厘米,学生得用自己心中的“1厘米的尺子”去衡量。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用1厘米作为标准衡量的过程,真切地感受到1厘米的长度,同时学生心中1厘米的形象更丰富了,心中的尺子更多了。再通过追问“你觉得什么样的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体验1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形成了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而且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对估测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体验与概括。

3.经历操作与思考的过程,形成估测方法

在这一环节的活动,学生要调用前面积累估测的经验对纸条的宽进行估测,而纸条的长的估测,需要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推算,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估测的方法。

【案例3】用厘米作单位测量

学生掌握“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后,教学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的活动:

(1)拿出硬纸条(教师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1厘米)

估一估:纸条的宽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量一量,验证,你是怎样量的?

(2)估一估:纸条的长有几厘米?你是怎样估测的?量一量,验证。

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估测不是随意地说一个数,而是要用心中的标准去衡量,然后进行理性的推算、思考,让学生感悟到估测的方法。

案例1中学生获得的只是初始的估测经验,当出现案例2中的活动情境时,前面了积累的初始的估测经验会再现,经历案例2的活动,学生对估测方法会有自己的概括与体验。案例3的活动让学生的估测活动经验得到积淀、丰富。

4.经历抽象与概括过程,内化估测方法

抽象与概括是学生内化方法的关键。学生在“认识厘米”的活动中积累相对丰富的经验,到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分米、毫米”时,学生经历的情境与“认识厘米”的情境几乎相同,学生会把先前“认识厘米”中获得的经验运用于当下的活动中,那么,学生积累估测的活动经验就更为丰富了。

二、在活动中体验“估测”的意义,培养“估测”的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并逐步加以积累。在“认识厘米”的最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案例4】

师:小朋友已经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了,能用你的学生尺量一量教室的长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学生尺量教室的长不合适,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品用厘米作单位。

师: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尺子,用什么作单位,下一节课学习。

在学生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概念后,让学生用学生尺(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这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会觉得不合适,让其感受这种矛盾,这样学生对“量比较短的物品用厘米作单位”这句话才会有深刻的认同,对以后学习“估计教室的长度”时,通常以“米”为单位;估计书本的长度时,通常以“厘米”为单位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估测的意义,增强估测的意识。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象经历物体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悬浮的鸡蛋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