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师生情感的交流

2018-01-13陆淑颖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文化

陆淑颖

摘 要:英语教学常常把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位。在人文性方面,多数英语教师并未注意到情感教学的重要功效。英语教师必须要正确理解小学英语的人文性特征,并注重人文精神的灌输。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放在了首位。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快乐,能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力四射。

关键词:师生;交流;文化

一、师生共通点,寻求课堂交流的源泉

课堂上,师生语言沟通情感互动的,良好的师生对话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这种沟通对话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意味着老师应该有更多的唤醒而不是灌输,有更多的引领,而不是强制的输入。这样具有真实感情的师生交流,能关注到学生的真实体验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也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关怀别人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很有帮助,也就是说这样的教学能够体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征。

二、文化魅力,吸引学生的原动力

例如:文化板块教学片段

第一步:T:There is an important day in November this year.今年十一月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PPT呈现的日历中圈出感恩节的日子)

第二步:转折感恩节的人文独特性

Thanksgiving is not an important holiday in the UK.感恩节在英国并不重要。

第三步:反问英国最重要的节日

第四步:引出圣诞节

第五步:追问圣诞节人文风俗

第六步:抓住学生对人文风俗理解的失误,推动课堂进入中国新年。

【案例分析】

(一)“承接”

以日期为媒介,由生日转入到节日。在教学设计中,文化板块教学紧接着自由对话之后,十一月是师生共有的生日月,谈话中引申十一月中重要的节日是什么?从日期上引出本年的感恩节日期是11月27日。提示西方节日记法的特别之处,感恩节日期为十一月第四个星期星期四。生日与节日都是特殊时间的标记,时间是他們的同性,快乐是他们带给人们的共同感受。

(二)“转折”

以感恩节文化的“独特性”为切入点。首先,感恩节文化的“独特性”。在了解的过程中出现已知词汇,突破难点词汇,让学习融于阅读的过程中。其次,感恩节的区域的“独特性”。一般意义上感恩节属于西方节日,但不是所有的西方人都庆祝这个具有美洲特色的节日。以“地域独特性”为转折点,引出转折性陈述:感恩节是美国重要的节日。感恩节在英国并不是重要的节日。由此追问,英国最重要的节日?教学话题由感恩节成功转入圣诞节的讨论。

(三)“对比”

节日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体现,它真实地环绕在学生的身边,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过,亲自体验过,甚至年年期盼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中西方节日风俗文化中有了具象化的体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知其中的不同,这样的真实感让课堂教学有了真实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

(四)“再现”

将任务教学的内容与节日风俗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人文气息萦绕于课堂中。春节有很多风俗,“红包”是学生喜欢的部分。教学设计中,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了红包,现场分发。红包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教学指导,如何获得红包?“听仔细,勤思,多发言”。第二个部分,教学知识的拓展,拓展学生已知更多的节日,中秋节、元宵节、春节、圣诞节、端午节,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挑选一个喜欢的节日,并完成一份节日活动计划小短文。

【反思】

发掘课本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拓展学生的眼界。本课为文化板块,节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鲜明体现。《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本环节主题是文化板块,在教学中围绕节日文化,抓住各国节日文化风俗的不同,以此为切入点,将英语知识教学渗透其中。节日文化本身的魅力冲淡了知识教学的枯燥,教学变得流畅而富有趣味。发掘课本教学中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些期待,学生还课堂一份惊喜。

在英语课上,英语不仅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沟通的媒介,英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用英语进行朋友般的沟通,建立充满人情味的英语课堂。将人文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发现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抓住节日风俗文化主题,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和直接的语言经验运用到英语课堂中来。让人文气息萦绕英语课堂,情至深处,课自动人,用人文关怀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自信而努力。

参考文献:

张远清.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构建互动的英语课堂[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S1):35.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文化
如此交流,太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交流”等5幅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