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自尊”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快乐成长

2018-01-13郭军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进行批评魏书生自尊

郭军

自信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自信心是指人们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所成就。它是自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它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在许多学校或班级中,总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长年累月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过着压抑、苦闷甚至没有自尊的生活。作为教师,出于职业道德和责任,利用一切可用时间为他们补课辅导,然而不管你怎样努力,他们的转变却不是很大。怎样才能让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得轻松,生活得快乐呢?笔者认为应保护学生自尊,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这一点对于转变“学困生”最为有利。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常常会因为作业不会做、考试不及格而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于是他们就有了一种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导致他们心情苦闷和精神压抑,这种情绪会使他们的大脑也变得麻木起来。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

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总有一些老师在上课时,经常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认为这样可以刺激他们的思维。可事实上,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当众出丑,结果只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挫,以至于学习好坏对他们来说就无所谓了,甚至从内心失去了好好学习的欲望了。这种内在的动力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对他们都将无济于事。所以,当学生对所学知识还比较模糊的时候,不宜让他们接受检测,尤其是当众检测。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加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他们感受到教师已经对他们失去信心,要经常为他们创造一些大显身手的机会。

记得我教的班中有一名男生。他是个“学困生”,每次考试成绩都是最后一名。这让他总是抬不起头来。偶尔我发现他知道许多有关鱼这方面的知识。于是我就和科学老师商量,专门拿出一节课,让他给全班学生介绍鱼类的相关知识。由于他对这部分知识比较了解,再加上自己又做了充分的准备,刚开始他有点紧张,后来就变得自信了起来。整堂课下来他讲得头头是道,甚至于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不懂问题。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的光芒,那就是自信。从那以后,我趁热打铁多鼓励、多表扬、多点拨,为他创造一切展示自己的机会。渐渐地他变了,变得自信、开朗、乐观起来了。从此,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学习成绩的落后,分解看来,这些学生可能在朗读、背诵、口头表达、书面作文、计算、应用题等方面的能力差,在这些方面他们处于明显弱势方面,不应该让他们一直保持缄默,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获得一些成功的机会。扩大成功感,鼓励再成功。这样久而久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心中就会燃起前进的希望。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鼓励就会有批评。批评使人反思,反思使人进步。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浅薄的教育,恰当的批评是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进步的表现。所谓恰当的批评是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应把握好批评的程度。批评得过重,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他们对老师的敌对情绪,关注的重点发生偏移,当其转移到情绪方面时,就会忽视自己所犯的错误,那么批评的意义将会沦为空谈;批评得太轻引不起学生的重视,起不到批评的作用,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批评学生要一事一评,学生犯错误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应就此事展开,而不应将其与以前所犯的错误联系起来,否则将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二是老师批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区别对待;三是注重批评语言的使用,准确、真诚的评语会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可采用著名班主任魏书生的管理办法,即学生可自动选择三种惩罚方式的其中一種,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说明书。魏书生的管理办法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不谋而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魏书生为老师惩罚孩子犯错误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唱歌能陶冶情操,做好事是将功赎罪,写说明书则是让孩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教师批评学生时应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

总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个性、兴趣、学习能力千差万别,教育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批评、鼓励、惩罚、表扬,多种方式并举,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方式,都应以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心为前提,唯有如此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志刚.教育的起点:培育自信心[J].教育艺术,2007(9).

[2]袁宝菊.深化对后进生问题研究的哲学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

猜你喜欢

进行批评魏书生自尊
新语
魏书生:为“教书”而生
魏书生:改革最重要的是守住常识
挑重担才是“占便宜”
特朗普称前助理是“狗”
党员可以委托他人办理组织关系转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