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育人原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探索

2018-01-13曲宪波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可行性探索

曲宪波

摘 要: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加深的同时,对于教育的本质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教育最大的目的就是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道德与品质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德育育人原则作为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思想,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促进意义十分积极,将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德育育人原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为今后该课程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德育育人;可行性;探索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领域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学生正确的三观引导十分关键,可见不断地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意义上的教学成果产生,应用德育育人的原则来促进该课程发展,符合新教育理念發展的要求,对于教育有着很强的必要性。首先对于德育育人原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德育育人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1.德育育人原则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理念层面的统一

德育育人原则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得出的,德育育人原则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德育育人追求的就是通过品质与道德进行教学层面的转化,即将道德培养看得很重,通过教育他人,使人在教学中感化,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其二,德育育人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自身、实际或者身边的事物,用自身的道德素养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最大的目的还是进行道德层面的教育。上述德育育人原则的核心,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有着高度的适应性,品德与社会课程目的,以及德育的教学手段,既定的教学都在德育育人的原则中表现得十分贴切,这就说明德育育人原则能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很好地应用,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

2.德育育人原则符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

德育育人原则符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也就是说德育育人原则应用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符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于教育的推动,我们渐渐认识到了传统教育理念对于教育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就是体现在过程注重学生课程知识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品质道德素养的教育,因此,新教育理念下,提倡素质教育与课程知识水平并重,因此学生素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程度越来越明显,这也体现除了不断地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意义,德育育人原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使得课程发展符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使得课程具有理念层面的先进性,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德育育人原则十分必要与关键,是教育理念发展的要求。

二、德育育人原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丰富课程教学活动

德育育人原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为了提升其应用的有效性,不断地丰富课程教学活动,以丰富的教学活动作为相应的依托,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德育。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个小的辩论赛,就是针对具有争议的道德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下,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在道德层面的认识。当然丰富课程活动的形式众多,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德育教学基地参观,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演讲活动,总的来说,就是不断地思考如何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有效地开展德育教学。

2.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是其课程开展的核心,在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其一,在教学方法中应用德育育人原则,就是以德育人,老师不断地对于学生进行道德层面的引导。例如,老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道德层面的案例与学生进行分享,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在道德的层面不断地被启发,充分体现德育育人的思想。其二,在教学资源中大量应用德育育人的原则,同样十分关键,例如,大量地应用视频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一些先进事迹,通过榜样的力量,对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课程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除了课堂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自主学习的部分,自主学习通常是指学生在非规定的教学时间进行课程的学习。为了全面地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体现德育育人的原则,必然要将德育育人原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德育育人原则应用在课程自主学习过程中,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引导与培养,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德育育人层面的教学任务,如发现身边的道德模范,寻找生活中具有道德争议的问题,然后老师定期地检查学生的任务,这就对于学生产生了一种促进,大大提升德育育人原则应用的有效性。

总之,本文探究德育育人原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探索,首先分析德育育人原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可行性,基于上述基础,分析了德育育人原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策略。总的来说,德育育人原则对于教育的促进意义十分积极,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与应用。

参考文献:

陈园平.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教育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5):139.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可行性探索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