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国学经典 扬中华美德

2018-01-13安玉环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经典国学德育

安玉环

摘 要: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

关键词:国学;经典;德育

今天的小学生,几乎是人手一机(手机),随着他们接收信息渠道的逐渐变宽,他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见识也越来越广。然而,丰富的信息或者说是五花八门的信息,给他们带来的并不全是有益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我们更多的发现却是由于他们对接收来的信息不会过滤,而是全盘吸收,导致现在的学生很多拿自己的无知当作个性,每天扮演另类当作放飞自我……他们身上的世俗之气日渐明显,书香之气逐渐淡薄。因此,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以“诵国学经典,扬中华美德”为宗旨的读书活动。此次读书活动阅读的书籍包括《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供不同年级使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让学生在认真学习并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准则的基础上,潜心诵读国学典,扬我中华传统之美德,聆听圣贤并学以践行。

一、诵国学经典,承文化精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华夏文明悠久绵长。《三字经》《论语》《弟子规》都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堪称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不仅能够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特别是那些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敏于事而慎于言”“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都是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所在。

二、诵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

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于我们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告诉学生学习知识就是要经常复习,这是在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要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育学生要学会谦虚好学,取长补短。“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不断地反省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就算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也要注意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君子。这就是教给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弟子规》告诫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就是说: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此之为孝道,告诉孩子如何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至于《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時。亲师友,习礼仪”等句子能够让孩子的气质得以提升,从而使他们成为美德少年。

三、诵国学经典,立爱国之志

何为爱国之志——简单地说,就是要树立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人民,保护祖国及人民不受外敌侵略的志向。《三字经》中的“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说的是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论语》中的《学而》篇里有一句话:“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大国,统治者及行政人应做到诚信为先,节俭朴素,热爱人民,帮助百姓。孔子在几千年前就考虑到了诚信治国的重要性,而这句话,我们咀嚼了几十个世纪,品味了几千个春秋,感悟了亿万个日夜,有谁真放在心上。虽然说,这是孔子要求领导人的,但若试想,一个泱泱大国,视诚信如粪土,弃仁义于不顾,这还是一个国家,一个真正的“千乘之国”吗?所以这句话应该令我们所有人牢记。

四、诵国学经典,校园飘书香

“腹有诗书气自华。”国学经典的诵读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汲取丰富精神营养食粮的同时,找到了民族的根,获得了民族的原动力,积淀了文化底蕴,开启了智慧陶冶了性情,也赋予了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内涵,增长了知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诵读国学经典是树人之根本。在诵读国学经典中,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学生,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着学生,每位学生都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古诗芳香,韵味悠长,端坐于课堂上,琅琅读书之声,响彻教育,浩然正气油然而生,浓浓的经典文化萦绕在校园里。

总之,习中华文化,诵国学经典,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接受德育的重要内容,相信同学们在诵读经典之后,达到增长了知识、规范了行为的目的,能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可谓圣贤之道开启智慧,经典教育涵养心灵,琅琅诵读国学经典,浓浓书香溢满校园。

参考文献:

[1]吴志霞.诵国学经典 育优秀品行[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

[2]薛灵芝.诵国学经典 品百味人生[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典国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垂”改成“掉”,好不好?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