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8-01-13刘兵舰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刘兵舰

摘 要:近几年来,校园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这种状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到位,思想不成熟,再加上学校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指导,以及相应的安全保护管理措施。这就需要学校立足于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建立强力的防护体系,从问题的本质出发,防患于未然,将校园安全事故扼杀在搖篮里。

关键词: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现状;策略

各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分析,总结出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防范策略。力求最大限度保护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将校园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一、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一)缺少系统性的安全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学校更多时候只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所以很多安全教育十分片面,只停留在表面,小学生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加强了解吸收,只能片面地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实际自我保护的认知和能力仍为零。

除了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以外,对学校的老师以及各级领导的校园安全培训也落实不到位,感觉安全培训可有可无,这就导致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形式化,校园安全自然得不到保障。

(二)学校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保卫人员作为保护小学生安全的最重要角色,很多学校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支出,聘请的保卫人员入职前大都没有进行过相关机构的正规专业培训,在入职后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很难保障学校学生和老师的安全,根本无法胜任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社会的协作共管机制不完善

当发生校园安全事故时,人们更多的是把责任的矛头指向学校等教育部门,而没有意识到政府相关部门在校园安全中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就导致即便学校在预防校园安全事故中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依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社会的协作共管机制不完善。

二、有效防范策略

(一)加强领导,构建安全网络

要想把“安全第一”的思想和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必须加强领导,构建安全一体化的网络,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规范师生的行为。

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安排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召开安全总结分析会议,落实安全检查工作,从根本上确保小学生的安全。同时要联系好家长,建立严密的社会、学校、家庭安全网络,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

首先抓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学校要定时检修校园的大小电器设备、线路以及消防器材,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火灾,对学生以及老师的安全造成危害。

其次抓好校舍及周边环境安全。定时维修检查学校的器材设备、护栏、避雷设施等。并在学校周边安排保安人员,定期巡逻,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

同时抓好交通安全工作。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所以要先加强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通知家长亲自接送,不能接送的用专门的校车护送学生安全到家和返校,不能让学生独自行走。

当然,还要加强校园的卫生安全管理。学校要定时安排对教室、宿舍、食堂等重要场所的消毒工作。对于常见疾病以及流行性疾病,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也要做好预防监控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加强安全教育专题活动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树立学生的法制意识。

加强常规体育课、课外实践课等的安全管理,确保在增强学生体质、扩大学生认知的同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积极召开安全主题班会,组织安全主题文化活动,让学生主动建立自身安全思维;定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密切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相关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总之,提升小学校园安全,必须从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三方面同时发力,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努力提升社会安全保障,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裴岩.中小学校校长安全管理案头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万华.学校安全工作中的难题与立法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小学可持续性校园景观环境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