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2018-01-13赵薇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

赵薇

摘 要: 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创新了教学方法。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应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为基础,打造适合本院校的技术平台,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专题,从顶层设计上提供制度保障,才能使新媒体新技术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融合,达到育人目的。

关键词: 新媒体新技术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到来,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正如麦克卢汉所言:“铁路的作用,并不是把運动、运输、轮子或道路引入人类社会,而是加速并扩大人们过去的功能,创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暇。”[1]新媒体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时代的变革,使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一定要有清醒的、负责任的担当意识与面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我们更应该保持对科技的敏感性、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为学生提供最热点的资讯、最前沿的理论、最正确的引导。

(一)从教学理念上看,将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一脉相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政课教学的获益者,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的记忆,以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融合。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重教师轻学生、重理论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把教学重点转移到依靠学生的参与以增强教学效果。新媒体新技术以其信息的便捷性、交互的方便性、应用的广泛性牢牢吸引了当代大学生的眼球。将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度,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思政实践教学。

(二)从教学手段上看,将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手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以演讲、小组讨论、辩论、主题活动等为主;校外实践主要与各企业、基地合作,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实践教学。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打造技术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校园直播平台等,突破时空的局限,将优质的校外资源引入校内,使学生即使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将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将理论用于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技能。在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任务的创设和进行都可以跟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手机、微信、QQ等紧密结合起来,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二、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运用的主要形式及不足

从运用电脑、互联网、云平台、手机等新媒体新技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的历程看,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发展形式:

(一)网络课程。这一形式主要是借助电脑和互联网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部门链接里开设专门的栏目,上传老师的教学录像、案例资源、在线试题库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其局限性表现在这种网络辅助教学一般在课外进行,老师无法有效监督,学生不能及时反馈,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从实际情况看,学生主动点击网络教学资源的意愿不高,往往流于形式。

(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慕课。相比较以往的课堂,慕课规模大,动辄上万人,可以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国;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随时可以进来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例如复旦大学在2014年就选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慕课的开山之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慕课是事先录制好、网上播放的,授课过程中无法感知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价值取向,授课效果很可能大打折扣。没有了即时互动与快乐分享,学生对着电脑能否直接进入教学情境?如果不能结合当时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组合利用,慕课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

(三)VR技术应用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一般认为,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即虚拟现实,主要指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个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所有的感官,带来更加真实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2016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展示了VR互动体验系统《重走长征路》。运用VR模拟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通过场景再现、交互体验,让学生“经历”红军遭遇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使书本上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应该说,VR技术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最真实、最震撼的,它超越了文字、音频、视频所具有的一般优势,无可取代。但是VR技术在整个世界都还处在探索应用的阶段,对高校教学而言,不具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言之尚早,无法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四)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平台。2015年,北京工业大学的沈震老师带领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历时7个月,开发出一套辅助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工作智慧教学软件平台——中成智慧课堂,便利师生在线实时互动交流,同步获取并展示互动数据,并实现全程大数据记录评价分析。这一平台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热议,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和上面的VR手段一样,这个平台同样具备技术含量高、开发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的局限性,现阶段只属于小众事物。

由此可见,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虽然已经达成共识,并在各高校的教学改革中积极推进,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影响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使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

三、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基础。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教师都是关键因素,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精心实践,那么教学改革要取得成效是非常困难的。新媒体新技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必须具备将这些理论和知识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传授给学生的新媒体素养。首先,我们必须对思政课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能力。通过培养一批种子教师,通过涟漪效应,带动其他教师参与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的改革。还可以选拔一部分优秀的新媒体新技术实践教学方案在部门进行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其次,教师要更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是新媒体新技术必然的要求与趋势。现代社会各种新媒体新技术造就的思想精品,都是一个团队长期打磨的结果。无论是资料的收集、内容的选取,还是深度的分析、思维的拓展,都是大规模团队运作的结果。如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复旦大学的慕课等,其背后都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制作精良的班底。过去,思政课教师往往单兵作战,不能形成合力。实践证明,个人单打独斗形成的教学产品和团队制作的精品相比,劣势比较明显,如素材的陈旧、分析不够深入、产品效果不够精美等。因此,不仅思政部门的教师要联合起来,还要与学校的其他部门,比如专业教学部门、信息技术部门联合起来,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打造适合本校的技术教学平台是依托。从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来看,技术实现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充分挖掘已有技术的优势,使其跟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典型代表有微信公众号、网络课程等。一种是独立开发专属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如北京工业大学的中成智慧课堂等。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也存在不足。我们在实践中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借鉴,打造适合自己的技术教学平台。例如,对于经费紧张的院校,可以开通教学直播平台,开展双师教学模式。传统的双师教学一般由两位老师同时来到现场,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3]。新媒体新技术下的双师教学模式,是指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打造一个类似于电视上的现场直播室,实现线上线下两位老师同时进行教学。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电子产品的弹幕等实现即时互动,提出问题,发表评论。这种模式充分挖掘已有电子产品和软件的优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以被广泛应用。同时,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活跃起来。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核心。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何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优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內容才是核心所在。形式和内容,缺一不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走进学生,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接地气”的,真正对学生有启发意义的情境再现。通过聚焦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制作一批富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网络文化产品,形成正面舆论场,占据思想制高点。通过学生设计实践教学主题,并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将学生的实践教学场景记录下来,一方面肯定学生的积极付出,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为后面的学生留下宝贵的资源,形成持续的精神动力。通过校园品牌项目的建设,如职场直通车、道德大家谈、情感加油站等,让学生把线上的教学和线下的生活结合起来,在真实的体验中增强教学效果。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保障。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单靠思政部门的推动显然不够,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协同作用,使其成为一项常规化机制。首先,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保障制度。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是一项花费不菲的工作,必须从顶层设计上完善制度,保证经费,才能推动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各院系要充分配合,为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传统的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各课程分别进行实践教学,所有课程教师“各吹各的号,各拥各的调”[4]。学校的宣传部门、专业教学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等要从“大德育”的理念出发,参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工作。最后,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其效果的考察应该立足于长远,进行综合性评价,以免挫伤教师进行改革的积极性。此外,学生也不是一味地崇信新媒体新技术,我们在实践中要摸着石头过河,随时跟进实践教学改革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避免出现“新媒体新技术是个花架子”、“华而不实”的结果。

四、结语

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是新时代背景下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矛盾需求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将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同时是移动互联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改革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有所作为。否则,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有被新媒体边缘化的危险。

参考文献:

[1]刘秀轮,陈静,李香菊.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3):57-60.

[2]沈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3):69-74.

[3]常叔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29):132-133.

[4]王志雄,胡琴.协同与融合:思政课整体性实践教学的新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12-115.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项目“因材施教——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究”(项目编号:2015szy037)研究成果,2015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因材施教——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项目编号:JG20152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政课实践教学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