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前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影响

2018-01-13刘思明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双创

刘思明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重要意义,并根据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 双创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模式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满足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提高新时期国家竞争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开拓型人才为目标,適应国家人才战略培养需要的新型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是双创背景下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种普及性教育,是传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在高校教育模式和理念变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创新创业的价值引领,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步伐,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树立学生崇高的理想,培养甘于奉献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支撑,创业是创新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与创业融合升级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其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最大价值在于实现知识传授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指导和服务的均衡发展。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改善我国的经济体系结构,提升国家竞争力,是高校转变教育观念、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选择。

就国家层面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能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国家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被推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实现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就高校层面而言,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转型,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学术创新”。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创新机制,实施教育强国,推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是我国科教强国战略在新时期的要求。

就个人层面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我国就业体制以市场选择为根本导向,以自主就业为主导模式,以素质能力为竞争之本[1]。就业竞争力源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观念,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干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与社交能力,增强其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

三、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边缘化,教育实质认识不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未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对在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意识淡薄,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创新创业课程,或将其归纳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认为其实质就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就业压力。

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为目标的教育行为上,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主流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模式单一,流于形式。多数高校学生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学而优则仕”观念牢固,认为毕业后读研读博,进事业单位,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才是最好的选择,对于自主创业缺乏兴趣。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欠完善,创新培养流于形式。

将创新创业教育植根于专业教育之上,建立一套科学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使之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中之重。但目前部分高校对双创教育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创新创业课程简单,除一门必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外,仅开设几门自主选修课,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主流教育培养课程体系中。同时,教学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和教导学生如何开办公司,做一名“学生老板”上。由于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部分高校不能有效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满足不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缺乏,教育效果备受争议。

要切实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一环。双创教育的实践性很强,需要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创新意识和丰富的创业管理经验,但目前一些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即使邀请成功的创业者、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师,理论知识的缺乏仍然是不可忽略的短板,很难做到两全其美。以往高等教育强调的是系统的专业培训,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系统性的传授,但创新创业教育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追求系统化的知识传授到创新思维引导,部分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无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实践模式缺乏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是双创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对双创理论的实践运用,也是有效强化创新创业效果的必要途径。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仅停留在理论传授阶段,实践环节薄弱实践模式缺乏创新。有些高校虽然举办或组织参与了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导致大赛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权威性,参与人员寥寥无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缺乏,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大学生学习实践,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受到场地、资金限制,只能面向少数人,并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四、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教育一直以知识传授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权威性,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影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3]。而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开发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动力,培养创业能力,符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以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为目的,集合创业相关意识、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的教育工程[4]。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并举,提高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注重个性塑造,提高创新创业素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注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经验交流和学习研讨,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挣脱传统教育枷锁,产生迎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的创新创业想法[5]。

(二)改革教育模式,构建新型“三维课堂”教学体系。

首先,高校应将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作为一维课堂,挖掘以学科特点为依托的基础创新创业课程,组建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师资,编写具有权威性、时代特点的创新创业教材,注重大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和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其次,高校紧密依托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园作为二维课堂,开发寓于实践的精品创新创业课程,打造创业社团、创业俱乐部、创业沙龙等,整合校内外创业孵化区和创业成功企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促进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再次,高校充分利互联网,搭建创新创业云平台,实现创新创业资源数字化、信息共享化、服务一体化,开发创新创业网络课程,打造创新创业网上交流论坛、“创客”空间等,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学习平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

创新创业教师是创新创业理念的推广者,是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提升的培养者,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对教师创新创业理念和创业管理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高校一方面可以邀請成功创业者、企业高管、风险投资家给在职教师进行商业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运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学习考察等,增加高校专职教师的创新创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经过一定的理论培训后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而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创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高校应注重校内各学科间的创新创业教育互通,完善双创教师绩效考核标准,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双创教育的能力。

(四)打造“个性化”平台,创新“理论+实践+实战”三位一体模式。

创新创业能力是个性化的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融入“个性化”理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学生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大多是粗放式的,缺乏针对性,实践效果并不显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需要打造“个性化”平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既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年龄阶段,又要结合大学生的兴趣倾向、成长需要、创业需求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过程中的教育引导,让学生作为“创业者”进行实践探索,高校可以依托互联网开展“创客”教育,打造可以让学生继续发展自我优势的平台,在“创客空间”学生自主分享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思想,组建团队等,这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发学生深入自主思考,探索创新创业规律,提高创新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璞,杨德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22-125.

[2]艾华,周彦吉,赵建磊.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3):26-29.

[3][5]杨仕勇.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11):122-123.

[4]冯人綦,崔东.双创教育绝不是个别人的事(深聚焦)[N].人民日报,2017-07-06(7).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项目号:2015 YB27。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