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青年政治人格的构建

2018-01-13郝晓美刘兴平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郝晓美+刘兴平

摘 要: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政治人格的发展与塑造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引导青年建立科学的政治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现当代青年政治人格存在的问题,结合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提出从培养青年的自我独立意识、强化青年的参政意识、丰富青年的政治知识、锻炼青年的政治技能等方面入手强化青年的政治人格构建。

关键词: 当代青年 政治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记录着一个国家的历史,预示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不断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发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从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全力以赴做好志愿服务,再到四川雅安芦山抗震救灾,大批青年临危不惧、无私奉献,充分展现出当代青年格外强烈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让当代青年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赞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1]青年一代被推到历史舞台的中央,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树立健全的政治人格成为历史对当代青年提出的现实要求[1]。

一、当代青年政治人格的内涵

1.政治人格。

“政治人格就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即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持久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在政治心理中具有重大的作用,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和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承担的角色”[2]。

政治人格作为人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在政治生活中表现的政治自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人格应是隐性(心理和精神层面)和显性(外显形象)的结合体。从最简明的意义上讲,政治人格含有三方面要素:个体独立意识、参政意识和政治技能。作为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一般来说,政治人格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政治人格的构成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政治人格是人格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其自身还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由个体独立意识、参政意识和政治技能三方面要素构成,相互结合,以整体的形式出现,三者缺一不可。此外,政治人格的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层次关系。首先,个体独立意识是形成政治人格的基础,如果没有个体独立意识作为基础,便难以产生主动的参与意识。其次,政治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断地自主参与实践,而自主的参与实践以个体拥有自主的参与意识为前提。准确把握政治人格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通過合理的途径建构现代政治人格。

(2)政治人格的性质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国家权力是政治生活的核心,权力的实质是利益的分配,利益的追逐使得政治人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那些传统的,前工业化或前现代化国家中,权力阶层都会围绕自己权威性利益分配资格的巩固而进行相应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引导”[3]。因此,政治人格的塑造就成为维护利益分配格局的重要环节,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把自己的政治文化注入社会中,实现统治的目标。民族心理作为政治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政治人格展现的心理素质,对不同政治人格的展现有重要影响。

(3)政治人格的内容具有持续性和变动性。政治人格的持续性即指政治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政治人格一旦形成,就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并在稳定中保持一定的波动。不断变化的社会活动和情绪,体现着一个人稳定的政治人格,但政治人格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政治人格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在政治变迁过程中不断复制而传承,表现出很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当代青年的政治人格。

实践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任的,是能担当重任的。的确,当代青年在我国今年几次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充分表现出了一代青年勇于担当历史重任的奉献精神和敢于面对天灾人祸的勇气及爱心,可以说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和过去相比,当代青年的民主意识、经济条件、学识视野、资讯手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结和民族主义情感;具有趋于理性成熟的甘于奉献精神;具有积极主动,敢作敢为的行事风格;具有开放多元,追求个性的价值取向;具有求新求变,勇于创新的性格特征。

结合当代青年的特点,当代青年政治人格特指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在个体生理的基础上,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持久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当代青年政治人格的现状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会上对当代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青年的政治人格培养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当代青年政治人格的发展状况。

(1)青年的独立意识逐步觉醒。政治人格最先强调的是每一个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独立政治意识,即个体的政治自我定位和政治主体意识。当代青年能够做到独立思考、客观判断,理性地认识和评判一系列的政治行为和政治事件。在集体生活中,拥有主见和坚持,不轻易随波逐流、盲目依附他人,实现既尊重集体的意见和建议又不轻易丧失自己的主观独立性之间的平衡,这是明确自身作为一个重要政治主体的定位和具有作为国家主人的政治主体意识的表现。但应注意青年的独立意识受物质和精神层面不完全独立的制约,有待进一步解放和强化。

(2)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强化。参政意识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完善政治人格的重要环节,包含政治热情和政治意识两方面。日本学者蒲岛郁夫认为:“公民越是关心和参与政治,就越会认同于政治系统。”[4]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是当代青年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一个显著特征。青年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介积极关注国家做出的各项政治决策和方针,以认同的态度积极配合,使之得以有序的执行。这意味着当代青年开始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自我发展与社会政治进步之间的双向促进功能,从而促使自身走出封闭状态,拓宽视野,投射于更广阔的政治领域。当然,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代青年政治参与意识的稳定性不强,还不够成熟的事实,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青年的政治知识和技能逐步丰富和形成。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政治技能的锻炼,对于青年丰富政治认知,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具有关键作用,它体现了青年形成独立完整的政治人格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的要求。青年通过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再加上平时通过各种网络信息渠道,积累了一定的政治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再采取极端的方式方法,而是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

2.当代一些青年政治人格存在的问题。

(1)政治独立性尚有随同性和盲从性。一些青年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具有“随大流”的心理,因而在讨论某些政治问题和政治事件时,对自我意见的表达存在顾虑,显得含蓄和间接。这样的心理影响了他们独立地形成和表达意见。

(2)政治参与性不稳定。一些青年在政治活动的参与中,常常表现出政治热情忽高忽低的情况,一般说来,当代青年的社会期望值普遍较高,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度较高,若其政治参与行为不能短期见效,一些人的政治热情就会有所降低,政治意识有所削弱。另外,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存在不平衡性。“没有把政治参与作为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懂得参与的途径和方法,参与层次低,参与渠道狭隘”[5]。

(3)政治认知与政治技能相对不足。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视野开阔、自我独立意识强,但某些人却过于自我,政治评价多从主观臆断和利益出发。遇到问题时,他们习惯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和理解,倾向于用自己实际感受到的利益评判、思考,却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因此,他们的政治认知是相当直观的,具有感性的一面。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让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青年们的视野,令其无法有效地思考信息的真实性。政治认知度的不足削弱了某些青年参与政治活动的主动性,课堂和校园环境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使得一些青年缺少一定的政治实践,政治技能欠缺。

三、当代青年政治人格的建构

政治人格的形成受到传统政治文化和现实环境的双重影响[6],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于青年群體政治人格的建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的和主要的作用。学校要以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为本,积极引导青年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从而建立科学的政治人格。积极培养青年的个体独立意识,强化青年的参政意识,丰富青年的政治知识和锻炼青年的政治技能,以构建独立完整和崇高的当代青年政治人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1.培养青年的自我独立意识。

个体的自我独立意识是形成现代政治人格的重要前提,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调节自身、制约个人行为的同时,将影响和塑造个性结构的其他成分和其相互关系。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和强化有利于促进青年从自身出发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他们是国家发展重要力量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青年更主动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逐步强化现代青年的独立意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要引导青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融合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从多角度对一系列的政治行为和政治事件进行客观的判断;要鼓励青年凭借自身的政治技能参与社会政治,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客观世界中实现自我价值。

2.强化青年的参政意识。

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是形成自主的政治意识的基础,自主的参政意识的形成则是政治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社会政治意识形态需要以相应的政治责任感为媒介,将青年的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的作用实际化,进而影响青年的政治行为。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多为课堂理论讲授,或是舆论宣传,很多时候青年们并不直接参与其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向青年传授政治知识、培养政治意识形态的同时,引导青年将意识形态“转化”为政治心理,再进一步“转化”为政治行为,并通过实践行为进一步强化青年的参政意识。

由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向青年传递主流的政治思想,培养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念是基础工作;要积极贯彻党和国家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思想,给予青年更多、更好的平台,培养主人翁精神,提高青年的参政能力,增强青年的政治责任感;改变对政治高谈阔论的习气,以“脚踏实地”的信念,拓宽青年了解政治生活、知会百姓民生的途径,从而满足青年日益强烈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愿望,激发青年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促进青年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理性地思考社会政治现实与个人的政治行为。

3.丰富青年的政治知识,锻炼青年的政治技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培养青年在强化独立意识、参政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检验青年是否真的具备良好的政治人格,因此,需要注重提高青年的政治技能,包括政治文化水平、政治理论素养与政治参与能力。政治技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青年寻求自身在政治参与中的最佳角色结构,有利于青年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有利于帮助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政治和人生。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以“两课”为中心,向青年学生传播思想道德知识,培养政治立场,这是很重要的。但目前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高校现有的“两课”教学缺乏时效性。

在教学中应着重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鼓励青年深入社会生活,体验生活百态;从青年的思想实际出发,鼓励他们拓宽思维空间,多观察、勤思考、敢于表达;从教学效果出发,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方式,勇于和学生讨论各类话题,积极解答疑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应建立多样化的引导平台,借助网络、微信等各类传播手段,积极开展理论探讨、政策宣传等活动,引导青年关心国内外形势,领悟国家政策、方针,掌握科学、辩证的分析标准、观点和方法,提高青年的政治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学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聘请思想理论水平高的老师或者辅导员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们进行意见交流,就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鼓励他们建言献策,引导他们的价值判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与此同时,学校要引导青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参加相应的课堂实践、高校志愿者行动、社区服务,或者到农村、学校、事业单位等进行调研、科学服务、法规政策宣讲等,以帮助青年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地思考社会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政治人格的良性发展。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注意政治理论教育与政治行为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相结合,在不放松“两课”教育这一主要环节的情况下,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两个关键点,营造校园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建立校园优质的政治实践平台,使青年的政治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热情进一步提高,政治知识进一步拓展,政治技能进一步得到锻炼,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当代青年政治人格的建构开拓新的路径。

四、结语

一个国家的进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在新的时代要求下,青年学生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当代青年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与力量时,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青年的政治素质,有利于帮助他们进一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政治人格,符合其政治人格的时代要求。良好政治人格的形成有助于青年的迅速成长、成才,有助于青年更好地承担党和国家所赋予的时代重任,有助于实现国家利益与个人价值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2]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马庆任.告别西西弗斯:中国政治文化分析与展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4.

[4]蒲岛郁夫.现代政治丛书:政治参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26.

[5]武月锋,王华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价值分析与现实考量[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19-123.

[6]高进.政治人格与人际生态的张力——以谢迁“余姚人毋选京官”事件为中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68-172.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全过程培养下研究生淘汰制的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JGZZ16_01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共享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发展研究”(17MLD001)。

猜你喜欢

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青年公益活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