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件语义框架下的“把”字句研究

2018-01-13龚锐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龚锐

摘 要: 本文在事件语义学的框架下通过戴维森分析法对“把”字句进行研究,认为“把”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致使义,表达的是一个复杂的致使性事件。该事件由一个致使性子事件和一个结果子事件组成。致使性子事件可以由V所表达的活动事件充当,也可以只包含作为致使者的A;结果子事件则由VP中的补语、宾语或其他成分表示的事件或隐含的事件构成。

关键词: “把”字句 事件语义 致使性

一、引言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句式,由于其独特的句式结构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对此句式的研究涵盖了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在语义方面的研究中,王力的“处置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之后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研究,如薛凤生(1987),张旺熹(1991),崔希亮(1995)等。但是,“把”字句究竟表示何种语义却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本文采用事件语义学的方法对该句式进行描写,旨在使该句式的语义描写更加规范和精确。

二、文献回顾

(一)“把”字句的语义研究

对“把”字句的语义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代表性的说法:“处置说”,“位移说”和“致使说”(周红,2006)。

“处置说”最早由王力先生提出(1943),认为“把”字句表示处置意义。这种说法一直占据主流地位,但并不能概括所有“把”字句的意义,如“八百米把他跑得气喘吁吁”,“他把我气哭了”等。

“位移说”由张旺熹(2001)提出,他认为典型的“把”字句表示的是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移的过程。这种说法虽然能解释多数的“把”字句,但一些句子如“我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把生意做大”却很难用“位移”解释。

“致使说”在最近十来年成为诸多学者采用的一种说法。邵敬敏(1985)认为“把”字句表示“某种动作或某个原因,使O,S或S(VO)获得某种结果,或使动作达到某种状态”。崔希亮(1995)认为典型的“把”字句表示一个物体在某一行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将要发生变化。叶向阳(2004)认为“把”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致使。本文认为,“把”字句表示致使含义具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学者们对于“致使”本身的理解不同,“致使”的范圍就不同。“致使”是否涵盖了“状态改变”、“位移改变”等不同的范围,并且“致使”和“处置”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二)事件语义学概述

Vendler(1967)根据谓词在时间上表现出来的延续性、完成性、内部结构等特征把动词分为四类:

Parsons(1990)将完成动词和结果动词称为事件。Davidson(1967)从逻辑蕴含的必要性出发,论证了在逻辑表达式中应该增加一个表示事件的论元的形式分析方法,被人们称为戴维森分析法(吴平,2007)。戴维森思想最本质的内容是把表示事件的“e”作为一个新论元引入到逻辑表达式的操作方法中。之后大量关于谓词语义的研究认为,动词的意义可以分析成所指事件的一个具有内部结构的表达式,事件本身也可以进一步分析成若干个次原子命题的合取形式(Parsons,1990)。事件可以分为简单事件和复杂事件,复杂事件从结构上分为外部事件和内部事件。外部事件和致使性、施事性相关,内部事件与完成性、状态变化相关。

汉语中将“把”字句和事件结构联系起来研究的文章有王广成和王秀卿(2006)。文章从事件结构的句法映射角度出发,对“把”字句的句法限制进行诠释,认为“把”字句是由三个子事件组合成的复杂致使性事件,三个子事件分别为:表致使义的子事件、表活动的子事件和表结果状态的子事件。但是根据Parsons(1990)对致使句的分析,致使性事件应该只由两个事件组成。因此,本文认为“把”字句的基本语义为致使义,由致使性子事件和结果子事件两个事件组成。传统上的处置含义也可以用致使义解释。

三、“把”字句的结构类型和语义特点

“把”字句的类型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基本句型是“(A)把B+VP”,其中A是主语,可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在“把”字句中,最重要的信息点在VP,“把”字句的结构变化其实就是VP的变化,因为“把”字句其他部分是不变的。对于“把”字句中VP和动词V特点及分类的研究很多(崔希亮,1995;叶向阳,2004;范晓,2001)。总结起来,“把”字句的结构类型如下:

(一)VP是述补结构或者包含述补结构

1.VP=VR或AD+VR(R是结果补语,AD是状语,下同)

一场雨把我淋得浑身湿透。

2.VP=VR或AD+VR(R是趋向补语)

我把他拉上来。

3.VP=VR(R是由介词短语构成的述补结构)

他把饭端到餐桌上。

4.VP=VR+vp(vp是包含述补结构的连谓结构)

她把那顶帽子摘下来递给我。

(二)VP是述宾结构

1.处所宾语

把笔扔桌上。

2.与事宾语

他把书给了图书馆。

3.结果宾语

把花布做了裙子。

4.受事宾语

把苹果削了皮。

5.系事宾语

我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

(三)VP是其他形式

1.VP=(AD)+一V

我把被头向下一拽。

2.VP=V(一)V

你把衣裳换(一)换。

3.VP=VR或AD+VR(R是数量补语)

你把情绪调整一下。

4.VP=0或VP=Idiom

你能把我怎么样?

5.VP=V+了/着

他把犯人跑了。endprint

按照崔希亮(1995)的统计第一类的句式最多,占了80%以上,称为典型的“把”字句。典型的“把”字句的语义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B在某一行动的作用下发生或将要发生变化。过去文献中的“处置说”不能解释像“一场雨把我淋得浑身湿透”这样的句子。叶向阳(2004)等认为“把”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致使,“把”字句的VP在语义上表达了一个致使情景,致使情景由致使事件和被致使事件这两个有致使关系的事件构成。这种语义上的统一可以看成某一事件致使B发生或将要发生变化,这样不仅可以解释以前“处置说”可以解释的句子,如“我把玻璃打碎了”可以分析为“我打玻璃这个事件致使玻璃碎了”,而且可以解释“一场雨把我淋得浑身湿透”,可以分析为“一场雨这个事件致使我浑身湿透”。

四、“把”字句的事件语义分析

(一)“把”字句表达的复杂事件

事件语义学对汉语句式的语义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优势在于能够更加精确和规范地描述句子的语义。以下内容将用新戴维森分析法(Parsons,1990)分析“把”字句的基本语义。“把”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表致使义,所表达的事件是一个复杂事件。这个复杂的致使性事件由四个要素组成,分别是力的来源、力的作用对象、致使力(致使者对被致使者的作用力)和致使结果(被致使者在致使者作用下产生的变化)。其中,力的来源可以是一个子事件,也可以是充当致使者的人或事物。力的作用对象是“A把B+VP”中的B。这个复杂的致使性事件由两个子事件组成,一个是致使性子事件,另一个是由致使性子事件导致的结果子事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致使关系。

如果力的来源是一个子事件时,那么致使性子事件由这个子事件充当,即动词V所表示的活动事件,结果子事件则由VP中的补语、宾语或其他成分所表示的事件或隐含的事件构成,表达的语义包括结果发生、状态改变、位移改变等。例如“我把玻璃打碎了。”这句话所表达的语义是“有一个致使性事件由两个子事件组成,分别是‘我打玻璃这个活动充当的致使性子事件和‘玻璃碎了这个结果子事件”。

如果力的来源是人或事物时,那么致使性子事件中只有一个致使者,即“A把B+VP”中的A,结果子事件由V隐含的子事件充当,致使结果表达了结果发生、状态改变、位移改变等语义。如“他把犯人跑了。”这句话所表达的语义是“有一个致使性事件由致使性子事件和结果子事件组成,致使性子事件的致使者是‘他,致使的结果是‘犯人跑了”。

(二)“把”字句的逻辑式

用逻辑式来描写“把”字句的基本语义则建立在对“把”字句的语义分类上。

1.某一行动带给或将要带给B一定的结果

这种语义可以分析为“一种行动致使B产生了一种结果”。如:

(1)a.一场雨把我淋得浑身湿透。

b.?埚e?埚e■?埚e■[e=e■∪e■∧淋(e■)∧AGT(e■)=雨∧TH(e■)=我∧浑身湿透(e■)∧TH(e■)=我∧CAUSE(e■,e■)]

这个逻辑式所表达的含义是“有一个复杂事件由两个子事件组成,子事件1是‘淋的行为,施事是‘雨,客体是‘我;有一个子事件2是‘我浑身湿透,两个子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致使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处于A位置的成分不一定就是行为的施事,也可以是客体。比如“他把脸冻红了”中的“他”就是行為“冻”的客体。A是施事还是客体并不会影响整个复杂致使事件的性质。

以上这个例句是致使性子事件由活动事件充当,下面例句的致使性子事件中只有致使者,如:

(2)a.他把犯人跑了。

b.?埚e?埚e■?埚e■[e=e■∪e■∧CAUSER(e■)=他∧跑(e■)∧TH(e■)=犯人∧CAUSE(e■,e■)]

这个逻辑式表达的含义是“有一个致使性事件由致使性子事件和结果子事件组成,致使性子事件的致使者是‘他,致使的结果是‘犯人跑了”。

2.某一行动使B的性质发生或将要发生变化

这种语义可以分析为“一种行动致使B变成了某种事物”。例如:

(3)a.把花布做成了裙子。

b.?埚e?埚e■?埚e■[e=e■∪e■∧做(e■)∧TH(e■)=花布∧BECOME(e■)∧EXP(e■)=花布∧TH(e■)=裙子∧CAUSE(e■,e■)]

这个逻辑式所表达的含义是“有一个复杂事件由两个子事件组成,子事件1是‘做的行为,‘花布是行为的客体,行为的施事被省略;子事件2是一个物体的性质发生变化,‘花布变成了裙子,两个子事件的关系是子事件1致使子事件2发生”。

3.某一行动使B的位置发生或将要发生位移

这种语义表达可以分析成“一种行动致使B的位移发生了变化”。表达这种语义的句法形式可以是:VP是述宾结构、VP中的R是介词短语构成的述补结构、R是趋向补语、VP是VR+vp(vp是包含述补结构的连谓结构)。但不管句法结构怎样所表达的语义是一样的。例如VP是述宾结构:

(4)a.他把书给了图书馆。

b.?埚e?埚e■?埚e■[e=e■∪e■∧给(e■)∧AGT(e■)=他∧TH(e■)=书∧MOVE(e■)∧TH(e■)=书∧GOAL(e■)=图书馆∧CAUSE(e■,e■)]

这个逻辑式表达的意义是“有一个复杂事件由两个子事件组成,子事件1是‘给的行为,‘他是行为的施事,‘书是行为的客体;子事件2是一个位移事件,书移到了图书馆,两个子事件的关系是子事件1致使子事件2发生”。

VP中的R是述补结构的句子与上面VP是述宾结构的句子不同,这里的补语不是事物移位的目的地,而应该是一个修饰行为趋向的修饰成分,它将作为一个合取成分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

(5)a.把画儿摘下来。endprint

b.?埚e?埚e■?埚e■[e=e■∪e■∧摘(e■)∧下来(e■)∧TH(e■)=画儿∧MOVE(e■)∧TH(e■)=画儿∧CAUSE(e■,e■)]

这个逻辑式表达的意义是“有一个复杂事件由两个子事件组成,子事件1是‘摘的行为,行为取向是‘下来,‘画儿是行为的客体;子事件2是‘画儿发生位移,两个子事件的关系是子事件1致使子事件2发生”。

对于VP中的R是介词短语构成的述补结构可以如下分析,如:

(6)a.他把饭端到餐桌上。

b.?埚e?埚e■?埚e■[e=e■∪e■∧端(e■)∧AGT(e■)=他∧TH(e■)=饭∧MOVE(e■)∧TH(e■)=饭∧GOAL(e■)=桌子上∧CAUSE(e■,e■)]

这个逻辑式表达的意义是“有一个复杂事件由两个子事件组成,子事件1是‘端的行为,‘他是行为的施事,‘饭是行为的客体;子事件2是一个位移事件,饭移到了桌子上,两个子事件的关系是子事件1致使子事件2发生”。这个句式中因为介词不能算是题元角色,所以仍然用表目的地的GOAL来替代。

4.某一行动或事物使B的状态发生或将要发生变化

这种语义表达的是A致使B处于一种新的状态,力的来源是致使者A。例如:

(7)a.他把门关上。

b.?埚e?埚e■?埚e■[e=e■∪e■∧CAUSER(e■)=他∧关上(e■)∧TH(e■)=门∧CAUSE(e■,e■)]

这个逻辑式表达的含义“有一个致使性事件由致使性子事件和结果子事件组成,致使性子事件的致使者是‘他,致使的结果是‘门关上了”。

以上是对“把”字句的基本语义的逻辑分析。总结这四种语义类型,“A把B+VP”的基本逻辑式可以写成:

?埚e?埚e■?埚e■[e=e■∪e■∧P(e■)∧CAUSER(e■)=A∧TH(e■)=B∧P(e■)∧TH(e■)=B∧CAUSE(e■,e■)]

在分析具体的句子时,P(redicate)是句子中的V和R中的谓词性成分,CAUSE可以写成“把”。并且根据句子的情况CAUSER可以不出现或具体写作论元AGT,句子的修饰性成分则作为合取成分添加到逻辑式中。

五、结语

本文研究表明,“把”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致使义。在事件语义学的框架下,该句式是一个复杂的致使性事件,由一个致使性子事件和一个结果子事件组成。致使性子事件可以由“A把B+VP”中的V所表达的活动事件充当,也可以只包含作为致使者的A;结果子事件则由VP中的补语、宾语或其他成分所表示的事件或隐含的事件构成,表达的语义包括结果发生、状态改变、位移改变等。“把”字句之所以能够具有合格的事件结构是因为它所表达的事件具有终结点的性质,具体表现为“把”字句中的VP或者拥有表致使含义的光杆动词V,或者带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者有动词的重叠和量化。由于“把”字句的特殊性,对它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把”字句中的题元角色、典型“把”字句以外的其他句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3):12-21.

[2]范晓.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J].中国语文,2001(4):309-31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邵敬敏.“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A].研究生论文选集:语言文字分册[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5]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367-380.

[6]王广成,王秀卿.事件结构的句法映射——以“把”字句为例[J].现代外语,2006(4):354-361.

[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8]吴平.试论事件语义学的研究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8-12.

[9]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1):4-22.

[10]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2):25-39.

[11]张旺熹.“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88-103.

[12]张旺熹.“把”字句的位移图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1-10.

[13]周红.论“把”字句的正向致使性与句式特征[J].云梦学刊,2006(1):132-136.

[14]Davidson, D.. The Logical Form of Action Sentences. In N. Rescher (ed.) The Logic of Decision and Action[M].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67.

[15]Gu Yang. From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Atelicity and Pluractionality to Analyticity in Mandarin Chinese[M].Beijing:Guest Lecture at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2008.

[16]Parsons, T.. Events in Semantics of English: A Study in Subatomic Semantics[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0.

[17]Vendler, Z.. Verbs and Times. In Z. Vendler (ed.). 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M].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7.

項目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2015ZCQ-WY-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