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港澳大湾区看龙粤合作
2018-01-13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国内地与港澳特区的深化合作,研究和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以香港和澳门的独特优势,提升中国的经济发展。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逐步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
一、充分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全局意义
30年来,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宝贵经验。步入新时代,广东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的调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了解分析发达地区的转型发展走向,对于欠发达地区选择未来发展道路实有必要。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土地面积不足1%,人口数量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却创造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是全国经济举足轻重的重要增长极。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已超过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水平,2016年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2.26倍、2.19倍和2.93倍。按这种趋势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只需6年即可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应该说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从过去三十多年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区,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这为粤港澳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赋予了新使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将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积极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导入更多的国家发展功能,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巨型门户枢纽,联手助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构建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能够完善国家区域战略的版图,更能够促进港澳繁荣与稳定、使港澳更具全球竞争力;不仅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使港澳优势在其中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是我国对标国际先进制造的引领区。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规划,独具时代意义与战略眼光,无论对内协调还是对外共赢,无论对内融合还是对外竞争,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粤港澳大湾区对于黑龙江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解决落后地区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主要工作任务。2016年底,《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确定东北三省与东部三省、东北四市与东部四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这种对口合作应该是一种区别于对口支援(帮扶)和扶贫的新型跨地区合作模式,对口合作省市要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实现南北联动、协同发展。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在步入新时代后,广东再现了一个新广东的宏伟蓝图。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广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这“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是党中央对广东未来发展的新规划、新定位、新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可以说是广东实现党中央新要求的核心举措,这对与广东对口合作的黑龙江来说,也将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黑龙江应该提高政治站位,放眼全局,把促进广东省新目标的实现作为合作的发展方向,不是简单的承载传统的项目转移或者落后产能的承接,不是单方面的利益获取而是注重共赢发展,不是简单的发展模式复制而是注重体制机制的衔接,要把黑龙江的优势与广东主动对接共享,注重融合发展,以积极融合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这一核心发展战略为契机,成为大湾区的建设者、参与者、谋划者,建立新型的新时代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融合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达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效果。
全国最大的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深圳精茂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精茂城)
三、龙粤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合作路径
龙粤对口合作应该把粤港澳大湾区目标定位、湾区经济特点及未来发展走向作为方向,在经济项目优势互补、文化旅游差异性体验、对俄罗斯陆海联运、商品需求供给、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合作空间,以下重点谈三个方面的合作路径:
一是在承接总部经济制造基地转移上进行合作。从全球湾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湾区经济的发展一般呈现出由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化的过程。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总体上仍处于港口经济和工业经济阶段,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人口储备,具有产业链较高覆盖率和制造快速反应能力,且总部众多。处于大湾区枢纽核心区的广州,在2015年就发布了《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截至2017年上半年,广州市认定总部企业超500家,成为国内在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大总部基地。其中,有超过120家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并力争形成6~8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并打造特色总部。
这些总部聚集的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地位,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在国际中高端产业竞争的基础。欠发达地区如能跻身总部经济价值链的制造基地环节,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所以黑龙江省应在龙粤合作中,瞄准广东的总部经济发力,承接总部企业把经济制造基地向黑龙江转移,与黑龙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密切结合,与黑龙江的深度开发“原字号”、转型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发展战略相衔接,会对黑龙江产业集聚、拉动就业、外地人才涌入、地方税收的稳定增长和消费总量的提升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这将成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从欠发达走向发达成熟的重要路径。
二是在两省开展“飞地经济”合作。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6月发布《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意见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完善发展成果分享机制,加快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做出新贡献。发挥“飞地经济”在对口支援、帮扶、协作中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合作机制,打破大湾区范围内的两种体制、机制、法律、税收等壁垒,实现既有不同,又有融合,“飞地经济”将在大湾区内普遍试点。按照飞地形成的原因,可分为集约用地型、优势互补型、产业梯度转移型。在产业梯度转移型中,飞入地主要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往往飞出地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但由于飞出地商务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必然有一部分产业需要外迁,转出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高质量的基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飞入地的成本优势。
把这种“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引导向我省延伸,把我省作为广东大湾区内企业的“飞入地”,加强两省间的统筹协调,完善组织管理架构,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加强跨区域政策衔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承接大湾区内的产业项目转移,发挥好我省资源和优势,促进我省产业规模壮大和提升。
三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科技人才方面深度合作。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以广深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为依托的广深轴线区域,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区,是广东实现成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的重要发展举措。深圳、东莞加上广州东部,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公里,占珠三角面积的15%,承担了珠三角近六成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创新经济方面已有良好的创新基础,聚集了广东六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按照发展规划,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第一步到2020年,科技产业创新能力领先全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步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中国“硅谷”,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一流创新型湾区。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走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三步走战略,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将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集聚具有创新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营造一流国际创新生态,建设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居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将成为科创走廊的主体特征。
近年来,珠三角各城市均推出一个个响亮的招才引智计划,如“红棉计划”“蓝火计划”“人才双十行动”,并通过项目奖励金、购房补贴、人才绿卡、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吸引高层次人才落地,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为新一轮发展谋篇布局,积蓄新的发展动能。
黑龙江现有哈兽研、703所、焊接所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基地,科研领域涵盖粮油、食品、机械、石化、医药、电子等经济发展各个方面,拥有各类专业人才80多万,是科研力量和科技人才富省,科技人才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被动的等待人才流失,还不如主动把握未来形势发展需要,制定黑龙江与广东之间的人才共享与柔性政策,让黑龙江人才和科研成果参与和应用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去,参与到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中,在为大湾区发展贡献智力的同时,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尽快把黑龙江带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