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战场上让美军恐慌的“狙击兵岭”

2018-01-13

新传奇 2017年45期
关键词:上甘岭坑道高地

在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坑道工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整个45师在6个月中依靠冷枪歼敌5040人,冷炮歼敌2800余人,击毁敌人坦克18辆。美军无奈地将537.7高地称为“狙击兵岭”。

图为志愿军正在备战挖坑道

构筑地下长城

在抗美援朝早期,志愿军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宁攻三个山头,不守一个钟头”。这是由于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下,进攻作战只要能与美军拉近距离,美军的重火力就难以发挥作用,而且进攻作战还能有所缴获。然而,防御作战却只能硬顶着干挨美军的飞机炸大炮轰,还捞不到什么缴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军不得不采用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所谓坑道,简单来说就是地下工事。这是志愿军在1951年秋季攻势中在防炮洞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1952年3月,第15军奉命接替第26军,遂行平(康)金(化)淮(阳)约30公里正面防御任务。平金淮防线核心,是朝鲜中部地区的最高峰、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和位于它东南约4公里,海拔597.9米的上甘岭及周边散布的537.7高地等。

为了能够完成防御任务,3月26日,在15军发布防御作战命令的第二天,15军军长秦基伟亲自带队,率领军、师前指和排以上干部1200余人,来到26军学习防御作战经验,磋商交接事宜。4月9日,两军开始交接任务,为保万无一失,秦基伟亲自确定了“先二线再一线,从左至右逐团交接”的方针。同时,15军首长们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积极防御,持久作战,消耗与消灭敌人,保存与提高自己”的战术指导方针,并制定了详细的防御计划。

作为一支善打防御战的部队,15军在防御方面有着独到的心得体会。例如崔建功的45师,是15军军长秦基伟手下最善于防守的部队。1951年6月的扑达峰阻击战中,45师以134团配属135团一部,与敌苦战7昼夜,共击退敌人40次冲击,毙伤敌2800余人,自身仅伤亡570余人,并涌现了柴云振、刘兴元等一大批英雄模范。

在接受防御任务后,崔建功亲自带人勘察地形。他很快发现了上甘岭对整个五圣山防御的重要性。为了向其他人介绍上甘岭和五圣山的关系,崔建功曾打过比方:如果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五圣山,那么右拳就是597.9高地,右肘就是上甘岭的“零号阵地”,而右拳就是537.7高地。

既然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意义如此重大,45师就必须在这两座与敌人几乎是面对面的高地上“扎下根”。扎根的方式很简单,就是野战筑城挖坑道。4月中旬,15军专门召开了筑城会议,各部连以上主要干部全数到会。秦基伟军长在会上专门做了动员,要求各部根据志愿军统一规格,构筑“七防”(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的地下长城。

在敌人眼前开山打洞

但是当135团1连长王福新接收到师部下达的构筑坑道的任务时,却犯了难。他所在的537.7高地,实际上志愿军仅控制了北山,敌我相距不足百米。刚上阵地时,志愿军夜里挖一段堑壕,天一亮,美军看到哪里有新土,就冲这个方向疯狂射击,堑壕很快就被敌人炸平了。

后来还是师作战科长用淮海战役近迫作业的例子点拨了王福新。王福新根据淮海战役的经验,预先用石灰画好各班堑壕的大致面貌,然后夜间全连上阵,能把堑壕的大体轮廓挖出来,每一段不要求深,哪怕30厘米也行,然后逐渐加深。美军面对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堑壕,再也提不起开炮的兴致。随后,王福新又号召全连搞“冷枪运动”,在上甘岭战役开始前,凭借冷枪,仅1连就消灭了300多敌人。而整个45师在6个月中依靠冷枪歼敌5040人,冷炮歼敌2800余人,击毁敌人坦克18辆。美军无奈地将537.7高地称为“狙击兵岭”。

应该说,从4月底进入阵地开始,整个15军都认真地贯彻军部提出的“积极防御,持久作战,消耗与消灭敌人,保存与提高自己”的方针。在构筑坑道的过程中,志愿军战士提出“破开山腹筑长城,挖空岭心安我家”的口号,因陋就简,自力更生,收集敌人的弹片和坦克零件,自办铁匠炉。仅45师就自制铁锤1000把,钢钎2200余根。为了满足放炮爆破的需要,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将未爆弹收集起来,通过拆卸,获取了3700公斤炸药。经过3个月的艰苦施工,共筑起坑道306条,总长度达8800米,挖堑壕交通壕160条,总长超过5000米,筑掩蔽部2400个,粮食洞库61个,弹药洞库65个。15军政委谷景生在看过45师的坑道后,十分满意,预言:“这项巨大工程,对粉碎敌人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上甘岭战役胜利的三大法宝

经过战争检验后,志愿军发现坑道工事能有效对抗“联合国军”的重火力打击,因此,志愿军随即掀起了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同时,为了实现“防”与“打”的紧密结合,坑道口还与防御阵地上的表面野战工事相连接,使部队能在第一时间从坑道进入野战工事。有了坑道工事,志愿军在防御作战中伤亡明显减少。

坑道工事虽然解决了防炮问题,但在表面阵地失守后,为坑道里的部队补充人员、弹药和给养就要面临美军的强大火力封锁。所以,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高达90%,大大超过了坑道守备部队的伤亡率。

因此,单凭坑道的被动防御是无法赢得胜利的,所以志愿军除据守坑道外,还积极组织以班为单位的小规模偷袭、强袭、骚扰等战斗活动,对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进行反击或牵制。

通过战役的实践,志愿军摸索出一整套坑道战术,主要是“少、近、狠、快”。少,是指使用兵力要少,一般以一两人对付敌班进攻,以小组对付敌排进攻,以班对付敌连进攻;近,是指将敌放到20至30米的近距离再开火,既能使敌猛烈炮火失去作用,又能给进攻之敌沉重打击;狠,是指对突入阵地之敌力争全歼,把敌打痛,使其产生恐惧;快,是要求从坑道跃出快、战斗结束回撤快,反击距离不超过100米为宜。

除了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外,据不完全统计,“联合国军”在战役中的伤亡,有70%是被志愿军炮火杀伤的。

另外,很多战斗都是靠手榴弹和手雷取胜的,45师在23天的战斗中消耗10.65万颗手榴弹、4.6万颗手雷和1500余根爆破筒,这还不包括收集敌方遗弃的手榴弹、手雷。所以,人们把上甘岭战役胜利的三大法宝总结为:坑道、火炮和小型手投弹药。

(《解放军报》2014.9.9、《国防时报》2017.3.7等)

猜你喜欢

上甘岭坑道高地
燕晗高地
高地
血战上甘岭的虎将秦基伟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主题故事片《上甘岭》完成4K精致修复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战时指挥所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