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撰稿人解读十九大报告
2018-01-13
回顾十九大几天的会期,最精彩的莫过于开幕当天习近平主席所作的近三个半小时的十九大报告。干货满满的同时也预示着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掀开了新篇章。那么十九大报告是如何出炉的?我们又该如何读懂这份沉甸甸的报告?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是位专攻产业政策的学者,曾多次参与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十九大报告是如何诞生的
2017年1月13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党中央关于成立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组的决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同志任副组长。之后,起草工作就按部就班地开始了。
1月17日,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决定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议题在党内一定范围内组织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2月上旬,根据起草组的工作部署,9个调研组赴16个省区市,就党的十九大报告议题进行调研。2月下旬,中共中央又组织了59家单位就21个重点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80份调研报告。
此外,中共中央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也听取了部分老同志的意见。据透露,就十九大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央领导同志和党内老同志反馈意见33份。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孕育诞生,并不是始于起草组成立之日,其中的重大理论、重大论断、重大决策,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文件起草组成员说。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这份凝结了全党智慧和心血的报告最终摆在了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的面前。
五位撰稿人的十九大报告心得
对于这份沉甸甸的报告,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通过采访参与报告起草的其中五位撰稿人,对十九大报告进行了权威解读: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这个报告是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吹响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个号角,这个报告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判断、新的目标、新的决策部署,是我们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个纲领性文献。
中共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新时代这个概念是十九大报告一个很大的亮点。此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报告提出了另外一个全新的判断,那就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组部副部长高选民:建立制度,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从制度上来防范和惩治腐败。十九大报告已明确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充分反映了党中央推进党和国家反腐败制度建设的目标。
中农办主任韩俊:现在我们可以说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政治宣言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的动员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总的蓝图。
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长江金权: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人民”二字出现超过200次
在这份3万多字的报告中,据统计发现,“人民”二字出现超过200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对人民福祉的热情关注,倾注于字里行间: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的短板;提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以往提法的基础上增加对“幼”和“弱”的关怀,使民生保障覆盖每个人生命全周期的重要方面……
5年前,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曾对中外媒体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党的十九大报告高扬的旗帜上,“人民”的底色光彩如初、分外耀眼——“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一份高屋建瓴、视野开阔的行动指南。
(新华社2017.10.28、《北京青年报》2017.10.1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