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13费卫丽
费卫丽
(桦甸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吉林 桦甸 132400)
手足口病是一种季节性明显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其中3岁以下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1]。本病是因感染肠道病毒所致,潜伏期约4~6d,发病后,患儿多会出现手、足、口等部位的病变,如小疱疹、斑丘疹、小溃疡等,周围可绕有红晕,并可伴见发热、拒食、流涎及疼痛等全身表现[2],严重者可诱发脑炎、脑脊髓炎及循环障碍等,给患儿的健康及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近年来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了舒适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8.5岁,平均年龄(4.9±1.3)岁,体温38.5~39.8℃;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5~9岁,平均年龄(4.6±1.5)岁,体温38.6~40.0℃。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疗效判定标准[3]
①治愈:治疗5 d后,症状及体征消失,体温正常。②有效:治疗7 d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体温正常。③无效:治疗7 d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干预
2.1 对照组
在给予患儿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如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置;注意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和新鲜,避免交叉感染,患儿家长也应做好手卫生工作;告知家长为患儿准备透气、柔软的衣服,并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皮肤感染,同时注意避免患儿搔抓皮肤皮疹等;在给予药物治疗时,应做好用药护理工作,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2.2 研究组
在给予对症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再实施舒适护理及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2.2.1 舒适护理
①发热护理:发热是引起患儿不适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做好护理工作,针对低度、中度发热的患儿,可不予退烧药物,多应温水,或给与物理降温;针对高热的患儿,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退热药,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并注意监测体温[3]。②口腔及饮食护理:给予患儿以温开水、淡盐水漱口,必要时可局部给予口腔喷剂等药物,以减轻口腔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减轻患儿的痛苦,有利于患儿进食;其饮食应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不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少食多餐。③心理护理:在安抚好家长情绪的同时,联合家长给予患儿以心理护理,注意体贴、爱护、同情患儿,多给予鼓励、柔和的话语,使之获得心理支持,减少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
2.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及防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因此应重视和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公益讲座,详细介绍有关手足口病的发病季节、流行机制、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等,使家长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免费为群众发放宣传手册,使其掌握一些预防措施,同时提高其重视程度,帮助小儿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如果出现类似于手足口病的症状,家长应有一个初步判断,并能够及时将患儿送至医院就诊;告知家长帮助小儿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
3 结 果
研究组治愈2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65%。研究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 论
综上可见,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应在给予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同时,重视舒适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患儿病情的早期恢复,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