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1-13董媛媛

关键词:视域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

董媛媛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使每一位高校学生都树立科学的三观, 即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倡导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 手机、 互联网等成为了他们主要的媒介工具。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时期国家的建设, 作为其中的核心力量, 高校学生需要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对于新媒体来说, 有传播速度快、 范围广、 互动交流频繁、 方便快捷等优势, 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一定影响。 笔者从新媒体的角度出发, 针对该理论教育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详细探究。

1 新媒体概述

1.1 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技术自20世纪末便通过其特有的传播方式迅速发展起来, 并对人类的学习方式、 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带来了本质上的变革,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当前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这个重要平台来接受信息、 展示自我及表达感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新媒体的建立以传统媒体为基础, 主要通过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的方式来呈现。

1.2 新媒体技术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 按照表现形式, 新媒体技术包括展示类、 论坛类和聊天类三种类型。 展示类新媒体技术通过静态或动态的展示, 以某些详细形式为载体, 然后借助数字电视、 网络电视等网络平台完成传播和交流。 在论坛类新媒体技术中, 学生个体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网络设定程序, 由个体逐渐向班级、 学校等单位扩展, 构成群体性交流平台, 如贴吧、 校友录、 校内网、 校园BBS及虚拟社区论坛等。 聊天类新媒体技术则是注重个体间的沟通和互动, 如QQ、 MSN、 手机短信、 电子邮件等。[1]

1.3 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新媒体技术由于其特定优势而迅速普及, 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进行了本质上的变化。

1.3.1 原创性、 个人化

出现较早的新媒体信息交流方式主要有BBS、 E-Mail及个人网站, 这些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高校学生表达自我和展示自我。 之后的博客具有灵活性、 创造性和建设性的优势, 高校学生可以凭借新技术, 通过影视、 图片、 文字等形态了解到更快捷、 自由、 个性化的信息, 可以在网络中无障碍地面对面相互了解,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1.3.2 隐匿性、 自由性

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 新媒体的活动地点大部分不在确定的现实环境里, 而是存在于虚拟环境中。 这就给新媒体技术操作者的身份蒙上了隐蔽性的面纱, 如高校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设置虚拟ID和昵称来代替和隐藏其真实身份。 隐匿性的主体身份和不确定性的教育情景能够使高校学生的心理戒备得以放松, 使教育效果得到增强。 以上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传统面对面沟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客观干扰因素。

1.3.3 平等性、 双向性

新媒体技术具有表达方式上平等互动的传播本质, 主要体现在表达意见和发布信息的平等性。[2]无论何种身份, 采用新媒体技术, 任何人都可以非常轻松地在虚拟空间里打造自己的隐私空间, 平等地阐述观点和发表意见。 以平等性和双向性为基准, 新媒体技术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和主动性。 这种主体的双重性既对主体的心理素质、 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又为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提供了能够高效沟通和交流的心理基础, 奠定了加强思政教育平等性和双向性的良好基础。

1.3.4 及时性、 快捷性

与传统教育手段相比, 新媒体技术可以更加有实效且快捷地传递信息。 高校学生当前获取最新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网络, 渐渐替代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地位; 新媒体技术可以将高校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起来。 在虚拟世界里建立起来的新媒体技术空间能够得到长期保存, 便于人们随时查看自己的浏览记录, 全方位了解自己的思想成长过程。 此外, 信息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瞬间传递, 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 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从而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针对性和覆盖面得到提高。

因此, 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拓展和丰富思政教育空间和教育方式。[3]

2 新媒体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分析

2.1 丰富了教育资源

对于新媒体来说, 网络体系覆盖范围广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通过这一体系能够进行及时查询, 随时随地共享海量信息资源, 使各国人民能够不分国界地随时进行互动以及分享信息, 进而最大程度地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型的交流工具和传播技术。 通过该理论教育, 既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新媒体中多样化的网络资源, 还可以在网络上采用网络技术弘扬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以此为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打造一个新型的、 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平台。

2.2 增强了理论教育的趣味性

在该理论教育引入新媒体之后, 由于其媒介种类多、 教育形式多样, 在进行相关理论教育时, 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 对于传统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说, 其课堂形式一直都很枯燥、 刻板, 而应用新媒体技术将会从本质上改善这一现象, 高校大学生当前最青睐的新媒体当属手机、 博客和网络论坛了,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应用这些新媒体正好与大学生的兴趣点一致。 网络文化丰富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 例如将电视教育片、 理论动态、 讲座、 事实资料展示等应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堂上, 改变了以往课堂教育的苍白和枯燥; 也可以利用高校网络论坛, 对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进行弘扬,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探讨, 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 并提高相应的兴趣。 不仅如此, 高校学生通过博客, 极大地缩短了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距离,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4]

2.3 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率

利用新媒体中庞大的教育资源库, 借助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以及全面的交流方式, 高校可以有效地改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水平。 高校通过互联网, 能够不断地丰富思想教育课程的内容, 使其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利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有趣生动, 不再沉闷枯燥。 不仅如此, 高校借助互联网快捷的特性, 能够使每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利用文字、 图片等方式, 将教育信息等传递给学生, 提高思想教育的水平。[5]

3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意网络文化的副作用

对于高校学生来讲, 在大学这一阶段, 不仅对其“三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也会使其逐渐树立道德、 政治和法制观念。 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就在于防止学生被不正确的思想误导。 尽管新媒体充实了高校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其眼界, 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新媒体同样具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在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下, 各种腐朽、 落后的文化也具有了传播的机会, 如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思想等, 使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威胁。[6]现阶段, 国际上对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世界性的社会难题越来越显著, 如制度差异等。 这些信息都会对高校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 为了使网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管控, 高校需要不断地完善其管控水平, 尤其要严控高校学生青睐的网络。[7]具体来讲, 高校要严格把控网络言论和思想, 避免出现不健康内容; 引导学生对大众传播资源的科学利用, 使该理论的基础教育能够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重点关注高校学生在传媒方面的基础知识, 并使其在充分掌握新媒体工具之后, 能够具备相应的能力, 来分析、 辨别以及转化信息; 特别是针对其网络安全教育, 需要使高校学生树立起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 抵御负面信息。 同时, 高校需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确保大学生的自保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2 避免大学生出现孤立心态

新媒体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度增加, 尤其是对网络和手机的依赖, 大学生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越发长久, 手机与大学生更是形影不离, 直接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与交流的机会, 如此下去必定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8]因此, 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着重考虑如何教育大学生合理健康运用新媒体, 既不影响使用效果, 还能避免其负面作用。

4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策略

4.1 健全高校网络建设, 实现资源共享

每个高校可以搭建一整套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网站, 同时保证其专业性, 进而使该网络资源逐渐地丰富起来, 并且能够逐渐地结合到传统型的宣传媒体当中, 如校园广播、 校报等。 同时, 国内各大高校之间要建立“校园网络”, 以便共享资源信息, 使得马克思主义原理能够在多样化的互联网形式中得到广泛宣传。 与此同时, 对于各大高校来说, 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网络管理部门, 以便更新、 维护和完善网络管理和建设。

4.2 提升教师的新媒体素质

数字化以及信息化, 在新媒体时代下, 逐渐地变成了每个人生活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而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同样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为此, 在这一领域的高校教育者需要不断地培养并提高自己的科学意识, 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 不然将会难以得到发展。 除此之外, 综合素质是这些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政治素质, 为了提高这一素质, 高校的政治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团结力以及使命认同感, 从一而终地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9]

4.3 采用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

通过新媒体优势的带动, 高校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室这个范围内, 并且解除了课时的束缚[10], 高校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手机、 网络等媒介工具查询到自己需要获取的信息, 进而更好地提高思想教育水平。 高校通过方便又快捷的信息网络, 极大地改善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不足, 丰富了教育形式, 扩大了教育范围, 在高校学生获得课堂教育的基础上, 使其能够及时地查询到所需知识[11], 准确地掌握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5 结 语

在现代化教学进程中, 高校应采用互动式教学、 幽默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 案例式教学及实践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利用新媒体传授理论知识、 掌控时代方向, 这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 而且还缩短了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心理距离。 在网络环境中学习, 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满足时代发展需要, 提升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效果。

[1] 何香明.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 2017, 24(1): 5-8+11.

[2] 丁贞栋. 运用新媒体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 北京教育(德育), 2017(1): 15-17.

[3] 李新灵. 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7(7): 85-87.

[4] 张亚平, 田硕硕.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 学理论, 2017(2): 222-223.

[5] 李勃.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6.

[6] 于娟.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5(7): 82-83.

[7] 徐妍. 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5(12): 71.

[8] 王东.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提升[J]. 学园, 2017(28): 172-173.

[9] 林豁然.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D]. 哈尔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16.

[10] 张燕. 有效利用新媒体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 科技展望, 2016, 26(20): 290.

[11] 刘楠楠. 新媒体视域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 新校园(上旬), 2017(12): 75.

猜你喜欢

视域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