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快山西“六个形象”建设的意义

2018-01-13张民省关多义

关键词:山西省山西转型

张民省, 关多义

(1. 山西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2.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2016年10月, 中共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塑造山西“六个形象”(人文、 转型、 开放、 壮丽、 清明和安康)[1]的重大战略任务。 这既是中共山西省委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顺应时势确立的重大战略决策, 又是对全省人民渴望美好生活愿望的回应和向全省人民发出的共建美好家园的号召。 我们只有准确厘清“六个形象”的内涵和意义, 才能更好地实现“六个形象”的建设目标。

1 致力于打造具有山西文化特质与文化景观的人文形象

人文, 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关于塑造和展示人文形象, 中共山西省委提出了“文化璀璨、 人才辈出”的目标, 这是一个特别宏大的任务。 这里的“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 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符号、 价值观及其规范。 符号是文化的基础,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等)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文化璀璨”, 形容一个地方精神文化特别繁荣; “人才辈出”, 形容一个地方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地涌现。 在中国, 山西省是最能担当得起“文化璀璨、 人才辈出”这八个字的省份之一。 当前, 我们必须大力挖掘自身文化璀璨、 人才辈出的底蕴, 才可以从中继续汲取先进的、 科学的、 优秀的、 健康的内涵, 树立起一个崭新的地方人文形象。

应该说, 在山西省有“五千年文明发展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这些都“是山西省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2]。 然而, 说起今天的山西省,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煤炭和黄土, 很少想到这里的历史与文化。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各个省市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 所以, 山西省如果总躺在历史的功劳薄上是难以为继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虽然山西省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辉历史与辉煌的历史地位, 但应清醒地认识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并不会自然而然变成文化璀璨、 人才辈出的人文形象。 今天的山西省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总体上仍然不足, 与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 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依然任重道远, 创造新的文化产品、 让新的文化名人能够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 当前山西省要塑造和展示文化璀璨、 人才辈出的人文形象, 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即必须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山西省力量; 必须繁荣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创作; 必须努力发掘和分类山西省优秀文化的特质, 进而把山西省建设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区、 革命文化的保护弘扬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区。

2 致力于推动山西资源配置和发展方式的发展转型

关于塑造和展示转型形象, 中共山西省委提出了“创新驱动、 结构优化”的发展思路, 包括发展模式、 发展要素、 发展路径等转变。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 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 “创新驱动”要求各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调整, 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而“结构优化”是通过经济支柱、 经济结构的调整, 使各经济产业实现协调发展, 并在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中实现合理化和高级化。 只有二者双驱发力, 才能共同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使得地方经济逐步驶向经济结构更加均衡、 环境更加友好、 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经济增长更具创造力的理想彼岸。

长期以来, 山西省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 包括私挖滥采等在内的长期粗放式大量开采行为, 不但污染了山西的自然生态, 也破坏了山西官场的政治生态。 早在2010年12月1日,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 而六年时间已逝, 山西省的转型虽有启动, 但效果很不明显。 因此, 才有了国务院2017年9月的“国发(2017)42号”文件, 文件中明确指出: 山西省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能源供给、 消费、 技术、 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 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实质性突破, 将山西省建设成为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3]。

对照中央的要求, 当前中共山西省委理应紧紧抓牢机遇, 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 努力“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4]。 在创新驱动、 结构优化的转型形象塑造和展示方面, 山西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营造活力充沛的转型生态, 实现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变、 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中高端转变、 发展动能向创新驱动转变、 发展形态向园区循环化转变、 城乡统筹向一体化转变、 经济增长向平稳健康可持续转变。 用先行先试擦亮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招牌, 开辟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的新天地。

3 致力于山西以开放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

关于塑造和展示开放形象, 中共山西省委提出了“充满活力、 合作包容”的战略任务。 此处的“活力”, 是旺盛的生命力, 反映在一个人的行动上、 思想上或表达上就是要有生动性; “合作”, 是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之间, 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间的联合行动; “包容”意指宽容和容纳。 一个地区、 一个社会要有活力, 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血液, 才能有勃勃生机并快速发展。 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 只有持合作、 包容的态度, 才能凝聚起来。 打造开放包容的形象, 目的是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

开放带来进步, 封闭造成落后。 山西的历史发展经验证明, 凡是合作包容的年代, 社会就能相对平安, 经济发展才能充满活力。 今天的山西,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形象欠佳,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放不足。 因此, 中共山西省委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开放意识、 开放素质和开放能力。 要树立全球视野, 立足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观念(国内、 国际两个市场, 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种资源, 这个资源主要是指资本、 技术等),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 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 把山西省经济纳入国际国内市场大循环。 依托山西省地方优势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带动全省形成“东融、 南承、 西联、 北拓”的开放格局。[5]

为此, 塑造和展示山西省充满活力、 合作包容的开放形象, 笔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一是提升山西传统产业影响和生产水平。 加快以新技术、 新业态、 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 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 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二是提升山西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一些技术含量高、 市场容量大、 高附加值的产品予以重点的扶植,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从一般性的“山西省制造”向独有的“山西省创造”转型; 三是提升山西省的标志性品牌形象。 围绕产业、 产品的转型升级, 系统定向招商引资; 培育外向型骨干企业, 扩大优势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 四是提升山西省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合作包容”的前提下, 厚植工匠文化, 恪尽职业操守, 培育众多的“中国工匠”, 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和“山西省品牌”。

4 致力于让山西雄奇、 美丽的山川土地焕发出新的魅力

关于塑造和展示壮丽形象, 中共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表里山河、 生态美好”的任务。 山西省有着得天独厚、 表里山河的地理条件,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山西省留下了太多雄奇美丽的风景。 但是,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 用之不觉, 失之则难觅。 再现山西宏壮美丽的形象, 呼唤山西的山川河流, 城市农村绽放光芒, 展现“生态美好”的壮丽图景, 即在这里要形成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而“生态美好”的环境, 是人们遵循了人、 自然、 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 时至今日, 虽然山西省出名的美景有许多, 如从1982年起至2017年底国务院公布的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 山西省风景名胜区有六处, 由山西省政府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有29处。[6]但与《诗经·魏风》描述“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的良好生态文明环境相比, 近代以来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变得非常脆弱, 如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 干旱缺水, 土地贫瘠; 私挖乱采, 满目疮痍等。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科学施策、 标本兼治、 铁腕治理”[7]。 为此, 笔者建议山西应做到以下几个“着力”:一是着力生态环境保护, 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布局, 助推结构调整升级, 降低资源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产排量; 二是着力治理空气污染, 通过完成以电代煤、 以气代煤工作, 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 全省的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排放量都要明显减少; 三是着力抓好水污染防治, 争取到2020年, 使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城市水体污染问题基本解决, 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 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扭转; 四是着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通过违章建筑整治、 集贸市场治理整顿、 交通秩序整治、 垃圾源头治理和集中处理, 推动全省城乡绿化、 亮化、 美化, 实现“建成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7]目标。

5 致力于在山西营造为政清廉、 作风清新的政治环境

关于塑造和展示清明形象, 中共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以廉为荣、 艰苦创业”的光荣任务。 “清明”是“清正廉明”的简称, 这里的“清”是清白、 清楚; “正”是正直、 无私是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的浩然正气; “廉”是廉洁、 不贪; “明”是亮堂、 磊落。 “创业”是通过努力让自己拥有的资源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 “艰苦创业”是为了国家、 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理想, 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不息、 开拓工作的状态。 艰苦创业精神, 既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也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 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 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在党的十八大之前, 山西省的“官场”腐败问题之大震惊全国, 被中央定性为“系统性、 塌方式腐败”[8]。 不良的政治生态, 使一些能干事、 想干事的干部屡屡碰壁, 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甚至对党失去了信心, 严重地损害了人民利益和山西省形象。 2014年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凌厉的作风, 对山西省以重拳惩治腐败, 查处了一批腐败官员, 净化政治生态。 可喜的是, 经过连续两届省委的治理, 当前山西省政治生态已经明显好转, 创新转型发展态势鲜明, 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但是, 山西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 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决有力地把反腐败和反“四风”的工作坚持到底:一是落实主体责任不动摇, 即要严格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 强化纪委的监督责任; 二是坚持作风建设不停步, 即坚持从小事、 具体事抓起, 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三是扎紧权力笼子不松懈, 即积极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作好部署, 完善干部廉洁自律的领导体制, 构建不想腐、 不能腐、 不敢腐的机制; 四是维护党纪国法不含糊, 即在任何情况下, 都必须坚决维护党纪国法, 始终在思想上、 政治上、 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五是严惩腐败现象不手软, 即出重拳、 下猛药、 用重典, 严惩腐败分子, 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各级党委党组必须态度坚决、 行动有力、 绝不手软。

6 致力于让山西人民过上生活幸福、 精神愉快的好日子

关于塑造和展示安康形象, 中共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的教导, 提出了“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的任务。 所谓“安康”, 是平安和健康, 目标是全省人民能够身体健康、 生活安稳, 这是向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 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人民幸福之基、 社会和谐之本,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教育是民生之基, 就业是民生之本,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 人民群众的平安健康, 只有做到了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活秩序和谐、 安宁,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才会增加。

“民生连着民心, 民心关系国运。 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10]对照习总书记2017年6月在山西视察的讲话, 山西省应“统筹做好就业、 收入分配、 教育、 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 住房、 食品安全、 生产安全、 公共治安等各项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工作,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有序”[11]。 为此, 山西省要坚决深化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到2020年, 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12]。 同时, 坚持以增加职工工资、 促进农民增收、 帮扶低收入群体为重点, 构建工资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多渠道增收新格局,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坚持深化公共服务,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共建共享相统一,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坚持深化社会治理, 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管理, 维护正常的治安秩序。

7 结 语

中共山西省委塑造和展示山西六个形象的部署, 既为山西人民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美好图景, 也为山西社会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人文形象”的提出, 旨在破除“坐井观天、 夜郎自大”的自我意识, 重新树立山西的文化自觉; “转型形象”的提出, 旨在破除“因循守旧、 不思进取”的僵化思维, 重新树立山西的发展思路; “开放形象”的提出, 旨在破除“封闭保守、 固步自封”的落后观念, 重新树立山西的创新意识; “壮丽形象”的提出, 旨在破除“粗放经营、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 重新树立山西的绿色景象; “清明形象”的提出, 旨在破除“以权谋私、 投机钻营”的不正作风, 重新树立山西的政治生态; “安康形象”的提出, 旨在破除“华而不实、 信义缺失”的公平之害, 重新树立山西的价值追求。 为此, 山西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应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带领全省人民顽强拼搏、 锐意进取, 为进一步塑造和展示山西美好形象、 实现山西的振兴崛起不懈奋斗。

[1] 骆惠宁. 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6年10月31日)[N]. 山西日报, 2016-11-07(01).

[2] 国务院. 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N]. 山西日报, 2016-09-12(01).

[3] 新华社. 习近平在山西省考察工作时强调: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N]. 人民日报, 2017-06-24(01).

[4] 楼阳生.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月14日)[N]. 山西日报, 2017-02-07(01).

[5] 最新中国省级风景名胜区名单[EB/OL]. 2015-01-12[2017-05-18]. http:∥www. 360doc. com/content/15/0112/19/11735161_440223705. shtml.

[6] 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N]. 山西日报, 2017-03-22(01).

[7] 中纪委副书记杨晓渡在山西做报告:汲取塌方式腐败教训[EB/OL]. 2014-12-08[2017-05-18]. http:∥politics. people. com. cn/n/2014/1208/c1001-26170555. html.

[8]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2016.

[9] 习近平关注民生问题:民生连着民心 民心关系国运[EB/OL]. 2013-03-07[2017-05-18]. http:∥www. chinadaily. com. cn/hqgj/jryw/2013-03-07/content_8431133. html.

[10] 新华社. 习近平在山西省考察工作时强调: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N]. 人民日报, 2017-06-24(01).

[11] 山西省:58个贫困县2020年全部“摘帽”[EB/OL]. 2015-11-11[2017-05-18]. http:∥sx. sxgov. cn/content/2015-11/11/content_6432760. htm.

猜你喜欢

山西省山西转型
我在山西等你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