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018-01-12刘畅
刘畅
摘要 本文利用1981—2017年湖北省汉川市气象局降水量月值资料,分析汉川市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7年汉川市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2.656 mm/10年,达显著性检验水平。汉川市降水存在极大的周期动荡性,降水量正距平为13年,占35.1%;其他24年均属负距平,占64.9%,说明汉川市降水量主要经历丰水期及枯水期。汉川市年内降水量中间多、两端少;7月达最大值,为212.2 mm;12月降水量最少,为25.8 mm。春季降水量整体呈略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934 mm/10年,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夏季、秋季及冬季降水量整体均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444、-29.594、-4.552 mm/10年,秋季减少幅度最显著,夏季次之,冬季减少最不明显。
关键词 降水;气候变化特征;趋势分析;湖北汉川
中图分类号 P42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203-01
湖北省汉川市位于汉江下游、江汉平原腹地,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充沛。由于降水的时空及季节分布呈不均匀性态势,常会引发洪涝与干旱灾害,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采取1981—2017年汉川市近37年降水气候资料,分析汉川市降水气候变化特征,为科学开发运用水资源、有效防汛抗旱、推动当地工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用数据为汉川市1981—2017年降水量月值观测数据资料,数据均通过均一性检验和质量控制。季节划分采用常规划分标准: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本文对汉川市降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为常规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等数理统计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
分析汉川市1981—2017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近37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2.656 mm/10年,达到了显著性检验水平(图1)。近37年来汉川市降水量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降水量1 245.2 mm,年降水量最大值在1983年,为1 910.6 mm;最小值出现在1997年,为891.9 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1倍,表明汉川市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较大。
分析汉川市1981—2017年降水量距平发现,近37年汉川市降水存在极大的周期动荡性。其中,降水量正距平年份为13年,占35.1%;其他24年降水量均属负距平,占64.9%。可见,汉川市降水量主要经历丰水期及枯水期。丰水期年份,年降水量正距平率较负距平率大,说明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涝灾害;而枯水期年份,年降水量负距平率较正距平率大,表明降水量偏少,易引发干旱灾害[1-3]。
2.2 降水量月际变化特征
汉川市1981—2017年4—8月降水集中,该时段平均累积降水量为806.3 mm,占年降水量的64.8%。汉川市年降水量具有中间多、两端少的特征,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1—7月降水量为增加趋势,4月增多明显,即汛期开始,7月达最大值,为212.2 mm;7—12月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12月降水量减至最少,为25.8 mm。总体来看,由于汉川市一年四季均可能会受到季风影响,导致该地区年内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存在显著干、湿季之分。
2.3 四季降水量变化特征
从季节变化分析看,1981—2017年汉川市四季年降水量变化起伏较大。其中,春季降水量整体呈略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934 mm/10年,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夏季、秋季及冬季降水量整体均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 -22.444、-29.594、-4.552 mm/10年,秋季降水量减少最显著,夏季次之,冬季降水量减少不明显。汉川市近47年春季平均降水量为371.0 mm,夏季降水量气候平均值為520.2 mm,秋季降水量气候平均值为224.5 mm,说明秋季降水量波动起伏较大,冬季降水量气候平均值为129.4 mm。总体来说,汉川市降水量减少由四季降水量变化共同造成,尤其秋季影响最大[4]。
3 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近37年汉川市降水量大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2.656 mm/10年,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汉川市降水存在极大的周期动荡性,降水量为正距平年份为13年,占35.1%;其他24年降水量均属负距平,占64.9%,说明汉川市降水量经历了丰水期及枯水期。
汉川市年内降水量具有中间多、两端少的特征。1—12月为先增加后减少,7月达最大值,为212.2 mm;12月降水量减少至最小值,为25.8 mm。
春季降水量整体呈略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934 mm/10年,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增加不显著;夏季、秋季及冬季降水量整体均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444、-29.594、-4.552 mm/10年,秋季降水量减幅最显著,夏季次之,冬季最不明显。
4 参考文献
[1]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河西走廊中部近53年降水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J].干旱区研究,2011,28(1):146-150.
[2] 杨艳萍,庞丽英,王丽.铁岭地区近53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85-15386.
[3] 环海军,刘岩,胡晓琳,等.鲁中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增刊2):174-177.
[4] 李肃秋,陈光华.开封市降水变化特征及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2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