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荪大田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18-01-12丁伟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竹荪优质高产

丁伟辉

摘要 近年来,武夷山市竹荪大田栽培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正得到大规模推广。现从栽培前准备、栽培技术及出菇管理技术三方面总结了竹荪大田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竹荪;大田栽培;技术;高产;优质

中图分类号 S64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089-01

竹荪学名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ex Pers) Fisch,俗名有竹参、网纱菌、竹姑娘。竹荪是珍贵的食药两用菌,被誉为“真菌皇后”[1]。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突破,竹荪已成为大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武夷山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示范、推广竹荪栽培,经过逾 20年的摸索,从栽培场地、原辅材料、遮荫方法、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进,使竹荪产量、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竹荪产业可持续发展。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栽培前准备

1.1 栽培田地选择及处理

竹荪栽培田块必须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强、腐殖质多、3年以上且上水源田块前3年未种过竹荪、排灌水容易、交通便利的田块[2]。准备栽培竹荪前15~20 d,先将田块中杂草铲除,有条件的地方施用猪粪4.5~6.0 t/hm2、过磷酸钙300~600 kg/hm2,以提高土壤肥力,有效提高单产;并在田地四周开挖排水沟,以免田间积水。

1.2 栽培季节选择

根据武夷山市地理气候特点,竹荪可安排在1—3月播种,5—9月采收。海拔较高的地方可适当往后推迟,总的原则是原料粗的先播种,原料细的可迟播。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是提高竹荪产量的关键。

1.3 栽培原料选择

培养料是竹荪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来源,培养料的优劣对竹荪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木屑、竹屑、蘆苇、谷壳等均可作为竹荪的培养料,将粗料与细料按照3∶7或4∶6的比例搭配。使用的原辅材料必须无霉变,以确保培养料的营养成分。由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可知,采用混合原料粗细搭配较单一原料栽培竹荪产量高、质量好。

2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1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干料用量为45~60 t/hm2,并添加1.0%碳酸钙。使用的木屑、竹屑必须经过发酵,才更有利于竹荪菌丝分解和吸收营养,从而提高产量。由于木屑、竹屑中纤维素、木质素等高分子物质多而含氮量少,因而在使用该原料时要添加尿素或干禽畜粪进行堆制,以提高培养料的含氮量,一般尿素的添加量控制在总干料的1.5%以内、禽畜粪的添加量控制在总干料的20.0%以内。若添加禽畜粪,要相应减少尿素的用量或者不用。

建堆时,先铺一层厚0.3 m的木屑、竹屑,在层中间铺上尿素或干禽畜粪(经过预湿),第3层以上料厚0.2 m,这样反复堆制。堆高1 m、宽2 m左右,长度不限。发酵40 d左右,其间翻堆3次(每10 d翻堆1次),每次翻堆时应将上下、内外的培养料互翻,使培养料发酵均匀,并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至65%左右,发酵完成后的培养料呈咖啡色、无氨味,pH值为5~6即可。若未采用木屑与竹屑,堆料时间应缩短10 d左右。

2.2 挖沟、下料、播种

竹荪喜湿好氧,其显蕾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子实体长在畦边多,畦中间少)。在田间整0.5~0.6 m宽的畦面,畦与畦间留0.3 m左右的走道,在田块四周挖沟确保排水顺畅,并在沟内洒一薄层石灰消毒、防虫。下料应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将腐熟的培养料堆成龟背式的畦,稍压实。播种采用穴播方法,每穴相隔6~8 cm,再铺上8 cm左右的培养料,将剩余的菌种(用种量约7 500袋/hm2)均匀撒播在料上,并整平料面。然后覆细土3~5 cm厚,再盖上稻草遮荫保湿。稻草吸湿变软时再盖上地膜,以起到保温、保湿、防雨的作用。

2.3 搭建荫棚

5月上中旬在竹荪走透培养料之后,拉架遮阳网,搭棚用长2 m、口径4~6 cm的杉木(或空心钢管)作立桩,桩与桩间距为2.5~3.5 m,各桩之间用铁丝连接,顶棚用遮阳率90%的遮阳网覆盖,田边打木桩牵引固定,棚的上面每隔4~5 m拉绳子网格式固定。拉架遮阳网遮荫较套种农作物遮荫方便竹荪子实体采收,可减少竹荪子实体的破损率,提高竹荪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

2.4 走菌管理

发菌期间畦床温度尽量保持在20~25 ℃之间。若遇降雨低温天气,可用薄膜覆盖畦床保温,并根据气温变化进行揭膜盖膜管理,确保畦床温度稳定。播种后15 d左右,需检查菌丝萌发、吃料和生长情况。如发现块状菌种变黑,应立即补种,确保菌种成活率达95%以上。待菌丝生长50~60 d后,菌丝逐渐爬上土面,此时可将薄膜掀开,并减少覆盖在畦床上的稻草,促进菌丝倒伏现蕾。

3 出菇管理技术

3.1 水分管理

当畦面布满菌丝时喷出菇水,喷水应少量多次,既确保畦床土面含水量达到80%以上,又要保证水不渗透到培养料中,以促进菇蕾形成。当小菇蕾形成后,往空间喷水,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一般每日早晚各喷水1次,以少喷、勤喷为原则。通常湿度以喷水后手捏土粒变扁、松开后不粘手为标准[4],以保持畦面和空气湿度为85%~95%、温度20~26 ℃为好。当温度超过28 ℃时,及时掀地膜通风、降温;当温度低于17 ℃时,午后掀膜透气0.5 h,其他时间盖严压实,以保温防雨。干旱时,采用灌跑马水和喷水等方式补水。

3.2 采收

早晨竹荪逐渐开始破蛋而出,当竹荪成熟伸柄开裙至离地约1/3菌柄时,即可进行采收(当大量出菇时,可提前至菌球破口时采收,将破口的菌球排放在桌面湿纱布上,待完全开裙)。采收的子实体即刻剥离菌托和菌盖(放在另一容器内,避免菌盖上深绿色的黏液及菌托上的泥土污染菌柄和菌裙),整齐摆放于筐内并及时烘干(采用二次烘烤法,即竹荪经过烘干脱水至8成,取出捆扎,再放回烘干房至烘干为止),贮藏。

3.3 转潮管理

当一潮菇采收结束后,需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待3~5 d畦床面布满菌丝时,重新喷出菇水,进入新一潮的出菇管理。一般可采3~4潮菇,竹荪干品产量为1 500~2 250 kg/hm2。

4 参考文献

[1] 雷银清.竹荪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6(5):59-60.

[2] 兰先军.竹荪大田栽培“四增大”高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7):128.

[3] 危崇仁.春季竹荪大田畦栽高产技术[J].食用菌,2009(3):53.

[4] 吴联荣.竹荪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4(9):120.

猜你喜欢

竹荪优质高产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竹君”食疗菜
一碗竹荪汤
每期一道养生菜:竹荪排骨汤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林农的林下经济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