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淮流域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2018-01-12左娟毛瑞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规范化小麦

左娟 毛瑞玲

摘要 介绍了沿淮流域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宜品种、科学配方施肥、精细整地、足墒下种、适期播种、精量匀播、高质量播种、搞好麦播期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沿淮流域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049-01

俗话说,“麦收胎里富,种好是基础”。说明小麦要丰收,首先要争取冬前壮苗,以保证形成足够的基本苗、有效分蘖和穗数,而能否形成冬前壮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播种质量的优劣。因此,搞好整地播种是实现全苗壮苗、夺取小麦丰收的关键。

1 选择适宜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品种。沿淮以北麦区主要选用发育相对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抗白粉病和锈病、感纹枯病轻的半冬性品种,晚茬搭配弱春性品种,早中茬以矮抗58、西农979等为主;沿淮以南稻茬麦区以选用早熟、耐湿、耐赤霉病、感纹枯病轻的弱春性品种为主,如郑麦9023、偃展4110等。

2 科学配方施肥

合理施用底肥是小麦增产的物质基础。要掌握“增施有机肥、稳施氮磷肥、增施钾肥、补施微肥”的施肥原则,实行科学配方施肥。高产麦田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氮肥的50%作底肥、50%于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中低产麦田氮肥的70%底施、30%作追肥。氮肥深施,磷、钾肥分层施,锌肥与细土拌匀后撒施。旱地麦田要求一次施足底肥。连续3年秸秆还田地块可酌情少施或免施钾肥[1]。

3 精细整地

播前整地的目的是通过应用合理的耕作技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地面平整及水、肥、气、热状况协调的状态,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全苗、壮苗创造良好的条件。精细整地,耕深25 cm,耕耙配套,达到上虚下实。对于秸秆还田地块,秸秆切碎长度应小于10 cm,并用大型拖拉机将秸秆深翻入土。对于旋耕田块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田块要进行深耕[2]。

4 足墑下种

足墒下种是实现全苗和冬前壮苗的关键。播种时墒情的好坏,不仅影响小麦苗期长相,而且影响后期小麦产量。小麦足墒播种的标准是黏土含水率20%左右、壤土含水率在18%左右、沙土含水率在16%左右。墒情不足时,要浇好底墒水,可采用在秋季作物收获前带棵浇水,或整地前浇水,或耕后浇踏墒水[3]。

5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冬前热量资源,形成健壮的分蘖和发达的根系,制造积累较多的养分,增强抗逆能力,为培育壮秆大穗奠定基础。通常沿淮冬性或半冬性品种播期为10月10—15日,春性或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至10月底。另外,播期还受土壤肥力的影响。高产田播期应推迟,以防冬前旺长。肥水供应能力差的地块可适当提早播种,以利于培育冬前壮苗。黏土地块通透性较差,幼苗发育慢,应适当早播。旱地墒差,幼苗生长慢,与水浇地相比也应适当提前播种[4]。

6 精量匀播

精量匀播是实现小麦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适期播种条件下,高水肥田块要采取精播,中低肥力地块采取半精播。精播条件下,冬性半冬性品种的适宜播量为75.0~112.5 kg/hm2,春性和半春性品种适宜播量为112.5~150.0 kg/hm2;半精播条件下,冬性半冬性品种适宜播种量为112.5~150.0 kg/hm2,春性半春性品种适宜播量为150.0~187.5 kg/hm2。播种早、肥力高、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当减少播量;播种晚、肥力中等、成穗率低的品种,适当增加播量。

7 高质量播种

适宜的播种深度,是争取苗匀、苗全、苗壮的一个重要措施。一般要求分蘖节距地面2~3 cm,干旱地区稍深一些。在同等条件下,冬性品种适当深一些,春性品种适当浅一些。土质肥沃、透气性好的可偏深,沙土地可深一些,黏土地可浅一些,土壤水分充足可浅些,墒情差可深些;早茬麦、种粒大的可深一些,晚茬麦、种粒小的可浅一些。一般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对于稻茬撒播的麦田,在播后盖种时,要求做到种子不移动,覆土深浅一致。播后墒情差时,要及时镇压。旱地土壤水分不足、发芽困难时,应及时镇压,以有利于提墒和早出苗,出齐苗。如果播后缺墒,播后3~4 d应及时浇水[5]。

8 播期综合防治病虫害

根据近年沿淮流域小麦病虫害发生动态和变化趋势,播期病虫害主要防治对象是全蚀病、纹枯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一是要搞好种子检疫,防止含有检疫对象的病虫害通过种子传播扩散。二是要搞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在全蚀病发生区,使用125 g/L全蚀净悬浮种衣剂20 mL或30 g/L苯醚甲环唑40 mL+25 g/L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 mL拌种子10 kg。也可在播种前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可用7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30~45 kg/hm2,或50%福美双45~75 kg/hm2加细土300~450 kg/hm2,犁后撒施并耙匀。纹枯病、根腐病等发生区可使用2%戊唑醇湿拌剂或30 g/L苯醚甲环唑等按剂量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对地下害虫可选用辛硫磷等药剂拌种,同时选用对路药剂进行土壤处理。三是对多种病虫混发区,推广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有效控制麦播病虫害,确保正常出苗[6]。

9 参考文献

[1] 梁增灵.2014年河南省小麦秋播形势分析[J].种业导刊,2014(10):5-7.

[2] 张芙蓉.孟津县旱地小麦生产现状及规范化播种技术[J].农技服务,2017,34(1):49.

[3] 卢国敏.豫北地区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J].河南农业,2011(10):41.

[4] 王俊峰.小麦机械化精密播种配套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2(9):10.

[5] 李明朝,王昱博,马春,等.南阳盆地小麦播种技术模式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3):80-83.

[6] 段菊萍.小麦宽幅播种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4):268-269.

猜你喜欢

规范化小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分析规范化介入护理配合在TAVR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