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高产高油大豆合交02—6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8-01-12程小波董世磊张杨
程小波 董世磊 张杨
摘要 合交02-69是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012年审定的大豆新品种,2014年引种示范主要表现出耐密、高产、高油、商品性好等特点,在伊犁河谷大豆种植区域面积逐年增加,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合交02-69的特征特性,根据伊犁河谷独特的生态环境,介绍了该品种在该区域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合交02-69;耐密;高产;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新疆伊犁河谷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025-01
伊犁河谷属于湿润大陆性温带气候,昼夜温差大,春季温度回升迅速而不稳定,秋季温度下降较快,降雨量充沛,但地区差异大[1]。河谷平原3—10月日照时数逾2 100 h,年平均气温7.5~9.7 ℃,≥10 ℃积温为3 000~3 500 ℃,无霜期160~170 d。丘陵地区3—10月日照时数为2 000 h左右,年平均气温5.3~7.6 ℃,≥10 ℃积温为2 500~3 000 ℃,无霜期104~161 d。昭苏盆地年平均气温0.7~2.9 ℃,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日数只有94 d,积温为1 328 ℃[2]。伊犁河谷年平均降水量为350 mm,山区达800 mm,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多雨期多集中在春、夏季,即4—7月及10—11月[3]。伊犁河谷是新疆大豆的主产区,占全疆大豆种植面积的80%以上,该区域水土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自然环境良好,水、肥、气、热、光资源都十分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4]。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国家审定大豆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划分,将伊犁河谷西部、丘陵区及北疆沿天山一带东部的部分地区与黑龙江第二、三积温带划分在北方春大豆中早熟、早熟同一生态区,这意味着未来黑龙江选育的国审春大豆品种能够直接引种在伊犁河谷种植[5]。目前,伊犁河谷種植的大豆品种中,黑龙江大豆品种比较多,其种植面积较大的以合交02-69(合丰55)、合丰56表现突出。
1 特征特性
合交02-69是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1998年以早熟高产大豆种质北丰11为母本,以广适应性高产大豆绥农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密植型品种,2010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060283.7),2018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为合丰55;2012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为合交02-69[6]。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株高90~95 cm,节间短,分枝少,杆强,抗倒伏,叶披针形,花紫色,荚茸毛灰白色,3~4粒荚多,粒大,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浅黄色,百粒重22~25 g。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抗疫霉病、抗花叶病毒病SMV1号株系。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脂肪含量为22.5%,蛋白质含量为39.2%,属高产高油品种。2011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049.5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8.9%。2011—2015年连续5年在巩留、伊宁县、新源、察县、霍城种植均获得高产,最高产量达4 905 kg/hm2,增产效果明显,适宜伊犁河谷中早熟大豆区域种植,也适宜北疆中早熟大豆区域种植。
2 栽培技术
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新疆禾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研究、试验、示范,结合伊犁河谷生态环境和耕作条件,对合交02-69栽培技术进行集成配套,以便指导伊犁河谷对高油大豆密植品种合交02-69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
2.1 技术指标
基本苗数为36.0万~39.0万株/hm2,结荚数25~50个/株,百粒重22~25 g,产量指标3 750~4 500 kg/hm2。
2.2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满足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规定,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的规定,空气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规定。选择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17 d以上、≥10 ℃活动积温2 365.8 ℃、有灌溉条件的区域种植。
2.3 播前准备
2.3.1 土地准备及处理。选用土壤肥力中上等、土层深厚、pH值为7.0~7.5、有机质含量较高、灌排良好、轮作倒茬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在大豆播前或播后苗前,选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2 250 mL/hm2或96%异丙甲草胺(金都尔)乳油1 050~1 200 mL/hm2,均匀地喷洒在土壤表面,并浅混土。
2.3.2 施肥整地。施用有机肥30.0~37.5 t/hm2或尿素120~150 kg/hm2、磷酸二铵270~330 kg/hm2、硫酸钾120~150 kg/hm2等肥料作基肥。深翻土地,深度20~25 cm,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墒、净”的标准。
2.3.3 种子准备。应符合《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GB4404.2—2010)中大豆大田用种的质量标准规定,种子的纯度≥98.0%、发芽率≥85%、净度≥98.0%、水分≤12.0%。
2.4 适期播种
2.4.1 播期和播量。最佳适播期为4月20日至5月5日,对墒情差的地块,应抢墒播种。条播播量为120~150 kg/hm2,穴播播量为75~120 kg/hm2。
2.4.2 播种方法。采用中功率拖拉机、卫星导航仪配套大豆条播或点播机,配带覆土器。根据灌溉需求,在播种机前配带筑埂器。等行距30 cm或宽窄行60 cm+40 cm或穴播,株距7~8 cm,播深4~5 cm,播种密度37.5万~42.0万株/hm2。
2.4.3 播种质量要求。播量准确,播深一致,下籽均匀,不重不漏,播行端直,覆土严密。
2.5 田间管理
2.5.1 查苗补种。大豆出苗后,立即查苗补种,凡断垄30 cm以上的应补种或补栽,30 cm以下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以确保苗数。
2.5.2 及早间苗与定苗。在大豆2片子叶展开后至第一对生单叶出现时,及时人工间苗、定苗,确保合理密度。
2.5.3 中耕。当大豆子叶拱土显行时进行第1次中耕,中耕深度10~12 cm;苗高10~12 cm时进行第2次中耕,中耕深度14~16 cm。
2.5.4 灌溉追肥。大豆全生育期需灌水2~3次,在花荚期、鼓粒期灌水,灌水量1 200~1 500 m3/hm2,鼓粒后期植株需水量减少,可根据植株生长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根据大豆生长发育情况,在大豆初花期机械追施1次肥,追施尿素120~150 kg/hm2、磷酸二铵150~225 kg/hm2。同时,开花结荚期、鼓粒期采用飞防或机械将尿素11.25~15.00 kg/hm2+99%磷酸二氢钾4.5 kg/hm2兑水450 kg/hm2叶面喷施1~2次。
2.5.5 化学控旺。有旺长趋势的大豆田,初花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75~750 g/hm2兑水750 kg/hm2进行叶面喷洒,或用25%助壮素水剂0.225~0.270 g/hm2兑水750 kg/hm2喷施。盛花期仍有旺长,可适当增加用量进行第2次控旺。
2.6 病虫草害防治
大豆病虫害有霜霉病、菌核病、根腐病、螨类、蚜虫、食心虫等。应以预防为主,点片防治为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施用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1989)規定的要求。霜霉病选用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选用40%氟硅唑乳油5 000倍液或20%硅唑·咪鲜胺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在根腐病防治上,及时拔除病株烧毁;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越冬病原;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敌克松膏剂600倍液灌根。螨类选用34%螺螨酯悬浮剂4 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食心虫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后期农作时,见大草进行人工拔除。
2.7 收获
当豆叶80%~90%落尽、籽粒已归圆时,采用机械收获,收获时割茬尽量低,以减少损失。
3 参考文献
[1] 程其畴.伊犁河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
[2] 张军民.伊犁河流域气候资源特点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干旱气象,2006(2):1-4.
[3] 徐德源.新疆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
[4] 崔宏亮,张正,王振华,等.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春大豆不同播种量、行距配置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2009(5):52-53.
[5] 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的通知[EB/OL].(2016-08-08)[2018-07-01].http://zgb.agri.gov.cn/Html/2016-8-11/2_11758_2016-8-11_11978.html.
[6] 郑伟,孙红利,郭泰,等.大豆新品种合交02-69及推广情况[J].中国农技推广,2014(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