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广适杂交稻天丰优31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8-01-12王新黄广平张建林廖学群谢永平张泽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特征特性优质

王新 黄广平 张建林 廖学群 谢永平 张泽佳

摘要 天丰优316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天丰A与恢复系汕恢316组配育成的优质、高产、广适杂交稻组合。本文阐述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天丰优316;优质;高产;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017-02

天丰优316是广东省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天丰A与恢复系汕恢316组配育成的优质、高产、广适杂交稻组合。其中,天丰A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汕恢316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恢复系中间材料R2016为母本与广恢122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籼型水稻恢复系,该恢复系糅合了广恢122分蘖力强、株叶形态较好、配合力好、穗大粒密等特点,2008年汕恢316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040725.2)。天丰优316于2006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 2006031),2009年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24),2013年通过福建省漳州市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13E01(漳州)]。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主要农艺性状

天丰优316在广东省早造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27 d,与培杂双七相当。分蘖力中等,株型中集,剑叶直,抗倒力中强,后期熟色好。有效穗数264万穗/hm2,株高101.4~104.5 cm,穗长21.4~22.5 cm,穗大粒多,着粒密,每穗总粒数160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4.0 g。

在福建省漳州市早造种植,全生育期2年区试平均为141.4 d,较对照华优桂99迟熟2.5 d。群体整齐,植株较高,后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58万穗/hm2,株高114.2 cm,穗长22.9 cm,每穗总粒数154.7粒,结实率85.65%,千粒重24.6 g。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为119.9 d,较对照汕优46长1.3 d。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剑叶短挺,熟期转色好,有顶芒,有效穗数273万穗/hm2,株高103.5 cm,穗长21.5 cm,每穗总粒数169.4粒,结实率71.6%,千粒重24.1 g。

1.2 产量表现

天丰优316在各级区域试验中的具体表现详见表1。其中2004—2005年2年早造参加广东省区试,2年试验平均产量为7 171.5 kg/hm2。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041 kg/hm2。

2006—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2年試验平均产量为7 233.75 kg/hm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104.8 kg/hm2,较对照汕优46增产10.26%。

2010—2011年参加福建省漳州市早稻区试,2年试验平均产量为7 377 kg/hm2。2011年参加福建漳州市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942.5 kg/hm2,较对照华优桂99增产2.78%。在近几年广东潮汕地区的栽培示范中,该品种一般产量8.7 t/hm2左右,最高产量可达9 t/hm2。

1.3 稻米品质

天丰优316于2004年参加广东省区试,经品质检测(表2)可知,早造米质未达国标优质等级。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1.4 抗性

天丰优316于2004年参加广东省区试,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7.7%,对中C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8.54%和97.37%,田间发病轻;中抗白叶枯病,对C4菌群、C5菌群分别表现中感和感,田间监测发病轻。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稻瘟病综合指数3.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抽穗期耐冷性弱。2010年参加福建省漳州市早稻区试,经漳州市2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抗稻瘟病。

1.5 适宜种植地区

据广东省和福建省漳州市品种审定意见,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及福建省漳州市早造种植;据国家品种审定意见,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2 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天丰优316在华南地区早造种植,宜在2月中旬播种;在长江中下游晚造种植,5月底至6月上中旬播种。秧田用种量170 kg/hm2。

2.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天丰优316在华南地区早造移栽秧龄35 d左右,晚造移栽秧龄期19~20 d。在长江中下游晚造种植,秧龄期25 d左右。栽植21万穴/hm2左右,每穴插2粒谷秧,插足基本苗80万~90万株/hm2 [1]。

2.3 肥水管理

天丰优316穗粒并重,耐肥抗倒性不强,高产栽培以精确定量技术为主要技术依托。中等肥力田,产量水平8.5 t/hm2。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中后期少施氮肥[2]。一般施纯N 190 kg/hm2,氮、磷、钾平衡施肥,比例为1.0∶0.4∶0.8,切忌偏施氮肥。氮肥作基肥、蘖肥和穗肥多次施用,比例为4∶3∶3;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50%作基肥和50%作穗肥施用。水分管理宜浅水插秧,薄水促蘖,够苗排水露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后期不宜过早断水,以避免早衰[3]。

2.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并结合田间实际情况选用对口农药进行喷药防治。广东潮汕地区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抽穗期若遇连续阴雨天气要加强稻曲病的防治,对近几年来华南地区时有发生的南方黑条矮缩病也要注意预防[4]。

3 亲本特点及制种技术

3.1 亲本主要特点

母本天丰A是野败型不育系,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分蘖力中等,叶色淡绿,株型适中,稃端及叶鞘紫色,高抗稻瘟病。潮汕地区晚造7月中旬末至下旬初播种,主茎总叶片数(14.0±0.5)叶,播始历期(69±2)d。

恢复系汕恢316开花习性好,花粉量足,稃端及叶鞘无紫色,分蘖力中等,株型集散适中,功能叶厚、直,平均每穗粒数170~180粒,结实率85.0%~90.0%,千粒重21.0~21.6 g。在广东潮汕地区晚造7月中旬至下旬初播种,主茎总叶片数(14.5±0.5)叶,播始历期(74±2)d。

3.2 制种技术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以确保花期相遇。广东潮汕地区秋季制种,抽穗扬花期宜安排在9月下旬末至10月初,稀播匀播培育适龄壮秧。第1期父本7月中旬末至下旬初播种,第2期父本推迟4 d播种,母本7月下旬末播种,较第1期父本推迟5 d播种。抽穗期喷施九二○约200 g/hm2,但当抽穗期遇上低温时,则需加喷45~75 g/hm2。九二○宜分3次喷施:第1次在母本抽穗10%~15%时父、母本同喷,第2天喷施第2次,2次施用量均为60~90 g/hm2;第3天对父本单独喷第3次,用量30~45 g/hm2,确保父本较母本高,利于人工辅助授粉,父、母本开花盛期在10:30—11:30之间。

4 参考文献

[1] 黄广平,王新,许大熊,等.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天丰优316的选育[J].广东农业科学,2006(9):52-53.

[2] 汤昌兴,黄广平,王新,等.优质杂交稻天丰优316亲本特性及制种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7):24-25.

[3] 罗妙明.优质杂交稻天丰优31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96.

[4] 卜培孙.水稻机插秧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3,31(3):40-41.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特征特性优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