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宁蒗普米族韩规文化的自觉传承

2018-01-12李艳婷熊水仙孙可欣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复兴宁蒗

李艳婷+熊水仙+孙可欣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普米族韩规文化研究——以宁蒗县为例”(项目编号:Y17156)成果之一。

摘 要:韩规文化是普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五六十年代的政治风波中,被视为腐朽落后的“四旧”文化,曾一度濒于失传。2000年,在一群韩规文化自觉传承者的不懈努力下,开办了第一期韩规文化传习班,共有4名学员成功毕业。在近二十年中,韩规文化呈现出朦胧复苏之势。本文旨在通过阐释宁蒗地区普米族韩规文化的自觉传承,弘扬韩规文化,研究新形势下韩规文化应该如何更好传承,以及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何借鉴意义。

关键词:韩规文化;自觉传承;复兴;宁蒗;少数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李艳婷(1996.1-),女,汉,河南开封人,本科。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

在普米族的观念中,凡自然界发生灾害变化,人畜生死病痛都认为是神灵主宰所为。因此,凡遇到这类事情,都要请巫师杀生献祭,诵经祈祷,以便消灾去难,保佑平安。即使在科学技术日益昌盛的今天,普米族人依旧信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也是韩规文化得以复兴的力量源泉。但由于韩规文化资料留存下来的很少,学术界对韩规文化的关注较晚,韩规文化的研究还处在萌芽状态。笔者试图从韩规文化自觉传承的角度论述其发展现状。

一、普米族及其韩规文化简介

普米族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氐羌民族的后裔,是西番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在汉代史书中称之为“西番”或“巴苴”,普米族人自称“培米”、“普日米”等,汉语译为“白人”。在建国后的民族识别工作的第二阶段中,普米族被正式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数民族之一。1960年5月,根据名从主人原则,按其民族意愿,国务院宣布改“西番”为“普米”。普米族现在主要分布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玉龙县、永胜县、宁蒗县、迪庆州维西、香格里拉县等地。在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普米族人口总数为42043人,宁蒗县普米族人口总数为12526人,占全国普米族总人口的29.79%。宁蒗县境内有彝、汉、普米、摩梭人、傈僳等12种民族,普米族是宁蒗的世居民族。

普米族的信仰主体是原始宗教,韩规教是普米族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韩规教的祭司被称为“韩规”,过去也被称为“丁巴”,所以韩规教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一直被称为“丁巴教”。在不同的方言里,对韩规有不同的叫法,如“韩归”、“韩几”、“释毕”、“罕巴”等。在宁蒗地区有两种称呼:在永宁一带祭司称为“哈巴”;在蒗渠的吐司称为“哈斯苤”,也就是官道司,斯苤就是土司家的意思。在胡文明的《普米韩规古籍调研报告》中,对“韩规”的含义做了详细而全面的解释:“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一是云南省社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杨学政先生作田野调查后解释:‘韩指鹦鹉,‘规为美丽,全义为美丽的鹦鹉。并分析说‘韩规善于辞令,在文道场诵经说唱,恰似鹦鹉学舌;在舞蹈场披红带绿、宛如羽翼美丽的鹦鹉。二是近年从事韩规文化传承工作的胡镜明、马红升等对‘韩规的解读:‘韩为法术,规为高。因此,‘韩规一词应译成‘法术高超的祭司或智者。三是毕业于西藏藏医学院(现为木里县藏医院院长)汪扎多吉则认为,韩吉(韩规)应从藏文作解释,‘韩为咒,吉为诵,韩吉即诵咒。故,韩吉(韩规)为持咒的苯教师。”[1]

二、韩规文化的自觉传承

据当地老人回忆,在建國初期宁蒗县依旧存在几十名韩规,但在八九十年代,最后一名韩规也去世了。这与当时大的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心理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当地没有韩规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一些祭祀活动都是靠请喇嘛或东巴来完成。面对韩规文化濒临失传的险境,普米族的精英人才挺身而出,在各个领域呼吁抢救韩规文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宁蒗县地区逐渐摆脱过去贫穷落后的局面,尤其是丽江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大大促进了宁蒗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宁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后,开始萌发复兴本民族宗教文化的思想。一批韩规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开始高举复兴韩规文化的旗帜,积极主动寻找复兴之路。

受到东巴传习班的启示,2000年,马红升、胡镜明、胡文明等人开办了第一期韩规文化传习班。这一期韩规文化传习班的老师是马红升千里迢迢去到四川省木里县永宁乡请的韩规措皮·迪基偏初。据说他的祖上有37代人是韩规,他家中还有“关于传习韩规的家谱,可惜的是,前面部分丢失了,从剩下的部分算,到他是9代。在木里,查所有的韩规家谱,最全的就是他家的。”[2] 迪基偏初13岁便跟着他的父亲习韩规,他能念诵韩规书面经书100余部(2000余册)和口授经100余部。迪基偏初能熟练运用高级韩规经师的功能,包括设法坛、诵韩规经文、诵口授经文、制作面偶、绘制韩规绘画、传授韩规舞蹈、掌握民间历法和占卜、使用节奏法器、掌握法事程序和宗教仪规。迪基偏初能主持大小一百多种仪式,如超度亡灵、祝寿、祭祀山神、祭祀龙神、喊魂等农村最普遍的仪式,也会主持一些高级仪式。在迪基偏初任韩规文化传习班教师的十余年间,培养韩规传承人才36人,撰写宁蒗民族小学普米族双语班教材4册,已被宁蒗民族小学普米族双语班使用。整理撰写普米族口授经文65册,抄写韩规经书196册,收集韩规经书860册、韩规绘画600幅,保存于宁蒗县普米族传承文化保护协会档案室。传授韩规舞蹈12种,并在法事活动中使用。

韩规文化传习班第一批学员的授课地点在牛窝子村小,后来成了韩规学员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传习班授课老师的费用和其他经费都是由当地各行各业人士自觉主动捐赠而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学员所交的学费。对于学员所交的学费并不是固定的,一般根据学员自身条件自愿缴纳。韩规文化传习班不是速成班,每一名学员能够掌握基本的韩规知识,主持最基本的韩规仪式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且在这三年里,韩规学员要比普通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学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绘画、泥塑、音乐、舞蹈以及经文的技艺,仪式的程序等。韩规文化传习班现在已经成为宁蒗地区传承韩规文化的重要形式和支柱,是传承和保护韩规文化的重要基地。

三、推进韩规文化更好传承

在宁蒗地区一大批有识之士的不懈奋斗下,韩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保护,但为了能让韩规文化更加稳定持续地传承下去,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普米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云南八个特少民族之一,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清楚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才能适应当前的环境,求得生存与发展。”[3]

首先,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政策是文化传承的支撑和保障,在大力提倡文化强国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复兴离不开有利的国家政策。韩规文化的传承有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如针对韩规的生活保障问题,建立合理的生活保障机制。在韩规文化传习班的开办中更是需要国家经济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传习班得以继续开展提供经费。建立韩规文化传承保护的法律机制,加强韩规文化的行政保护。

其次,需要与市场紧密联系。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繁荣离不开市场对文化资源调控作用。韩规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突出,我们要保护韩规文化,则必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积极培育韩规文化在宁蒗地区的艺术市场,完善融资机制,与当地的旅游文化相融合。

最后,需要激发传承人的传承热情。李四玉曾言,“文化传承是人的传承,归根结底是传承人的传承。”[4]据了解,韩规文化传习班成员毕业后的流向大多为留在当地当韩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在这一条件下,韩规文化传承人的传承热情受损,极大地影响了韩规文化的良性传承。

可以说,宁蒗县普米族韩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复兴,改变了韩规文化濒临失传的境地,有望实现韩规文化的全面复兴,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明.普米韩规古籍调研报告[A].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553-570.

[2]吴晓东.宁蒗普米族韩规传承与保护[J].三峡论坛,2013(05):56-62.

[3]熊歆.宁蒗普米族韩规文化传承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3.

[4]李四玉.东巴文化传承机制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5(04):16-19.endprint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复兴宁蒗
丽江宁蒗泸沽湖
丽江市文联组织文艺人士赴宁蒗 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宁蒗县总工会:“两节”慰问暖人心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钟摆回摆,自行车在中国“复兴”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像宁蒗河一样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