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2018-01-12曾小飚马博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24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

曾小飚+马博

摘 要:百色学院基于地方的资源、区位、政策优势及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开设了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3個涉农本科专业,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并将其作为特色学科专业群进行建设。但该专业群办学条件有限,要想彰显办学特色,必须进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才能培养大批应用型农业产业技术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阐述了协同育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154-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注重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然而,由于受经济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育资源仍然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1]。这就需要高校整合社会各方面优质资源,积极构建新的机制,发挥聚集效应,进行“协同育人”,以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1 协同育人的内涵

协同育人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突破主体间壁垒、充分释放彼此资源和活力要素、相互合作和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过程中,需要育人主体间的相互协作和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是高等院校基于自身发展与行业、企业等开展的深度合作。它们在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与升级和成果转化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通过产教融合能够形成学校与企业、行业等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进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由前身基础较为薄弱的地方高等专科学校或高职院校通过合并重组升格而成,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地方催生的产物。虽然地方本科办学层次由专科教育转型到了本科教育,但其人才培养目标偏离了地方高校发展实际、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及课程设置脱离了产业结构和岗位需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于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趋于严重,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进行特色办学、实施错位竞争,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地方转型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

2 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

百色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处于南宁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区,雨热同期、雨水充足、热量充沛,垂直地带小气候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尤其是圣女果、芒果、八角及中草药等在区内外颇具特色,是广西乃至国家优质水稻和水果、蔬菜的培育基地,是中国最大的芒果之乡和全国亚热带水果基地。而与之相应的有关行业和企业也较多,很多都是和农业生产及产品加工相关的企业如中草药种植、林业开发、制糖业、茶产业、造纸业和食品加工业等,另外还有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这些企业受专业人才紧缺、技术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很难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如野生动植物保护、名贵中草药繁育、农林木产品的加工、产品质量的分析和检测、试样和产品的纯化、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等,致使企业的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低下。在百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战略地位明确要打造区域性现代生态农业中心,把百色建设成为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及中国西南与北部湾乃至东盟对接的物流大通道。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产业发展脱贫计划,重点发展水果、蔬菜、桑蚕、中草药、食用菌等农业产业。鉴于百色的资源、区位、政策优势及对农业人才的需求,百色学院开设了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3个涉农本科专业,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并将其作为特色学科专业群进行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体(生物技术专业)两翼(食品科学与工程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专业有机复合体。然而,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尤其是如何深度挖掘地方优势资源,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农业产业应用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专业群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需要认真思考和大胆尝试。

3 协同育人对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百色学院是广西首批4所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坐落于欠发达的非中心城市群区,办学条件有限,要想快速成功转型,彰显办学特色,必需努力拓展周围办学环境,充分利用周围办学资源,与科技园区、企业、行业、政府及科研院所等进行深度合作,只有针对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进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培养大批应用型农业产业技术人才,提高地方农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技术研究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3.1 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协同育人有利于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手段和方法,打造相应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的适应性,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要求。

3.2 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 协同育人有助于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提高专业教师的实操业务能力,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专业群可选派青年教师进驻企业行业内部,由企业行业一线生产技术员、工程师等优秀人才指导青年教师参与生产流程优化、产品创新研发及生产技术攻关等工作,帮助青年教师积累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有效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育。同时,企业行业推荐优秀人才进驻学校,担任专任教师或客座教授,参与学专业群建设、课程教学以及创新创业实训的指导,由此形成一支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企业人员组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3.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协同育人有利于激发本专业群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学做合一”,满足企业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依据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建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典型产品的完成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态度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之前就能够真正地掌握工作中的操作技能,这样更利于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拓展,使人才培养更具有岗位针对性,确保了人才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满足了企业对人才标准的质量要求,同时用较低成本获得了较为充足的人力资源,实现了企业成本的节约。

4 结语

总之,协同育人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为一体,不仅能促进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能将地方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协同育人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Martin Kendra,Jurajcamaj,JaroslavMa?ek,et al.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by an ac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y[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76):14-19.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