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往昔文化,你在何方?(外一篇)

2018-01-12秦毅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6期
关键词:小院中华文化中华

秦毅

我总会在某些时刻感到,我们的社会跑得太快,奔得太急了。仿佛一个幼稚的孩童,向某个目标跑去,便丢三落四地将口袋里的东西悉数扔下。那扔了遍地的,便是他的爷爷奶奶塞给他的祖传宝贝——他血统根源的文化。

爷爷总说,作为一个中文教授,他最爱的一句诗,便是杜甫杜子美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于是时常想象他的生活:秋意正浓,玉蟾稍缺,沏一壶清茶,坐小院树下,听校园中欢声与落叶残损之声相融,却闭眼幻想那头顶之上是无穷无尽之林海,将叶弥天撒下,撒入滚滚不绝之长江,一同前往天际之残阳……他喜爱自家小院,常吟“庭院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他热爱夜花娴雅,曾叹“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可那些岁月已逝了。我渐不再见这般存在,只见人们在奔波中丢弃了故人书卷,而换上“便捷”的电子荧屏。只见人们在匆匆行路中,再未对落叶与花朵有任何幻想与欣赏,只最多是对着粉红的花朵拍几张滥俗的自拍搏人好评。只见人们终于要文字与情调“为发展让步”,于是爷爷家小院的树被悉数挖净,芬芳草地被覆盖上厚厚的水泥,而人们也将门前小路变得垃圾遍地。文化的情趣与魅力都丢到哪儿去了?

介子推的故事也曾令爷爷叹惋不止。“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他葬身绵山大火,从此寒食之后有了清明。当人们越来越追捧洋节,还将“情人节”、“光棍节”炒出新花样,他却唯爱中华之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是爷爷为我的父母选取的结婚纪念日,每逢这天,他便为我们讲起鹊桥的故事。清明与七夕,重阳与冬至,他认真地过着每一个中华老祖宗们庆祝过的节日。

可当清明假期,该到去山上探望爷爷的故灵时,家人们却纷纷“珍惜”着假期,开始到各地旅游。有的人还拼命趴在电脑前工作,抽不开身。全家派出一个代表前往那冷僻之地,我却看大家匆匆度日颇为无奈。清明如此,另一个中国人最为重视的春节依然。站在爷爷家小院化作的停车场里,只见一路路人酒气熏天,或是将爆竹碎末丢了遍地,而家中人一个个低头沉迷手机……不禁问:谁还能捧一颗五千年中华心去品尝那节日浓韵?如今的节日,只是人们奔跑途中的一个休息处,一个释放欲望的狂欢处罢了。文化的底蕴与意义都丢到哪儿去了?

我们总因为行得太远,而忘记为何出发。那一句句诗篇,一个个节日,一种种情趣,一个个祖传之宝,终于被奔跑的我们丢下,但我总想:忘记了“我是谁”与“我从哪里来”,又怎知“我该往哪里去”呢?

文化之美,如何而美?

烈烈红日,声声蝉鸣,点点墨痕。十几位老人围坐在桌前,用一支支毛笔书写着录取通知书,书写着学生们的未来。这是陕西师范大学十年来的光景。

当代社会,科技爆炸,高楼林立,人人步履匆匆。然而在这科技爆炸中,文化却最先被“炸成碎片”,成为社会高楼中的快餐,沦为匆匆生活中的笑谈。当人们号召复兴文化时,却有许多人仍不明白——文化之美,如何而美?

中华文化在根植于內心的修养中萌发。或许我们常听说“中国魂”——在汉代,它是事功与行动;在魏晋,它是精神与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中深藏襟怀与意绪,明清文艺、小说戏曲中饱含世俗与人情。中国魂,或因时代变革而有所差异,但不变的,是那黄皮肤的脸,是那横平竖直的文字,是那一句句诗词中的孝与德,是那点滴墨香中浸染的人文香气。“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保护中华文化,首先要永不背弃“中国魂”。

中华文化在广泛的知识中生长。神农尝百草,仓颉造汉字;西汉时期历法初生,二分二至二十四气;东汉张衡造地动仪,大地遥震侧龙吐珠;大运河沟通南北上下,牛耕地背着铁制犁铧……天文地理,水利农事,中华文化中华知识博大精深。然而如今的岁月里,我们不仅仅把眼光聚焦在国外高科技上而忽视“中华创造”,还把古人们留下的文化遗迹毁的一干二净。复兴中华文化,更要保护和发扬中华知识。

中华文化在为人着想的善良中绽放。只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人之初,性本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千年以来,古今中外,“善”都是人们所珍视的一点。没有善良,人间便处处是凄寒的严冬,文化不善,更会被世人与时代所摒弃。同心使我们走的更广,同德让我们靠得更近,同赢令我们行的更久;而为人着想的善便引领中华民族凝聚起来走向“同赢”。发扬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是使文化向善。

烈日蝉鸣,老教授们在墨香中书写年轻人的未来,书写社会的未来,书写中华文化的未来。一点一滴的行动,便可将社会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唤醒,将社会传承传统文化的共识凝聚。中华大道,便鹏程万里,永续芬芳。

中华儿女们,你还在等什么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院中华文化中华
有梦小院(节选)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幸福小院
小院四季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春到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