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地区靛蓝侗布染制技艺的生态理念及品牌创新
2018-01-12郝奇奇
郝奇奇
黔东南地区靛蓝侗布染制技艺有着古老的历史。本文以黔东南地区靛蓝侗布染制技艺作为切入点,从侗布染制技艺的生态理念出发,重点论述了品牌战略在侗布传承与黔东南旅游业结合的方法。首先是要注重品牌设计,围绕原料布开发衍生品。其次将旅游与侗布染制相结合,注重体验式生态旅游,最后积极利用新媒体及自媒体进行宣传,注重用户体验。
Indigo-Dong of Southeast Guizhou area cloth dyeing technology with ancient history.Based on Indigo Dong of Southeast Guizhou area cloth dyeing techniques as a starting point, from Dong craft of cloth dyed with eco concept,focuses on the brand strategy in Dong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of Southeast Guizhou tourism.First is to focus on the brand design a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raw materials derivatives.Secondly, combining tourism with Dong cloth dyed with, pay attention to the experience of eco-tourism,and active use of new media and media publicity, focusing on user experience.
一、黔东南地区靛蓝侗布染制技艺概述
侗族是古越人的后裔,贵州是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县内。由于贵州的地理环境较为封闭,使得这一地区完整地保留下来很多侗族居民的习俗饮食、建筑聚落和生活技艺。靛蓝侗布染制技艺是黔东南地区侗族的一门手工染织技艺,它主要包含织布和染布两个环节。侗布是制作侗族服装的主要原料,制作靛蓝侗布首先是将棉花纺成纱线后再织成土布,用靛蓝把布料染成深蓝色,然后将染过色的布料放到混有鸡蛋清和白酒的钵体内浸泡数日,每一次还要把布在靛青染料中浸透,然后捞出晾晒干透,之后再重复第一次的动作。捞出后放入锅中用清水煮沸,风干后还要放在平整的石头上,用木锤反复地捶打、去皱后,才能用于缝制侗族的传统服装。侗族织的布有粗、细纱之分,用粗纱织成斜纹状的布多用做棉衣里子。用细纱织成的平布分两种,织成套格方形图案的叫"双堂布",织成网纹的布叫"棉给"。侗布的成品表面发亮,也叫做亮布。它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及精力。靛蓝侗布染制技艺已经入选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黔东南地区靛蓝侗布染制技艺的生态理念
英国学者S·埃万思对日本设计中“简朴”特质的阐述,也同样体现在黔东南地区侗布的制作中。“这种强制性的简朴和节约在国家精神中形成了一种两分性—一方面是对于任何明显的消费、铺张和个人虚荣心的反感,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于发展优秀的制造材料或日常手工制品的过度尊敬。”靛蓝侗布与其他少数民族对于布匹制作的最大不同,一是没有进行过多的图案装饰。侗布的视觉语言十分纯粹,呈现出朴素的品味。二是完整地保留了复杂的染织工艺。侗布的成品结实耐用。这与侗族的生态理念息息相关。三是其固色媒介传统、环保。在用沉淀法制取靛蓝的时候,侗族人使用牛皮胶和鸡蛋清作为固色媒介,这也是侗布发亮的关键。靛蓝侗布作为侗族生态理念传播的物质载体,反映了侗族独特的生态理念。
靛蓝侗布染制技艺体现了侗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侗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环境保护的民族,侗族人把动植物或天然物视为祖先的本体,这一点在侗族的《族源歌·人的根源》、《九十九公合款》等古歌中均有体现。加上侗族族群步入工业文明的步伐十分缓慢,这也从客观上保护了侗族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而棉花和靛蓝的人工种植体现了侗族人对于自然“取之有节”的生态理念。棉花和靛蓝的种植适时、适度,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消费行为。棉花和靛蓝的人工种植没有破坏侗族生活地带生物圈的动态循环,其人工种植行为逐渐在人和自然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侗族人在生产活动中自觉地将眼前的经济利益与长远的生态利益结合起来,将自然环境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加以保护, 用生态平衡的原则来规范侗人们的生产活动,不违反生态规律,让大自然也有一个恢复的时期。均衡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所产出的棉花和靛蓝进行侗布的制作,使得生产活动取得在满足生活使用的同时取得最大化的生态效益。
靛蓝侗布染制技艺精神体现的是侗族人与自然的协作关系。是侗族人天人合一、崇敬自然物化的结果。侗族的生态意识是侗族社会生活条件的反映,随着人类在化学领域的进步与突破,现代工业社会一味地追求效果与效率、成本与利润,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充斥着名目繁多的化学制品与添加剂。但是侗族人仍然拒绝使用化学制品,融入工业文明的语境,与他们良好的环保习俗和生态意识密切相关,而这也正是当下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所以我们有必要借助侗布向更多的人传播侗族的生态理念。
三、黔东南地区靛蓝侗布染制技艺的品牌创新
根据浸泡时间不同呈现的不同颜色
设计师对于侗布元素的利用
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肇兴寨村晾晒的侗布
利用侗布制作的女士挎包
我国以靛蓝作为手工印染原料的民族很多,像分布在贵州、云南和湖南等地的苗族、布依族、白族等民族都有制作,其中还会在蓝布上进行扎染、夹染和蜡染等工艺的运用,像湖南的蓝印花布也十分有名。靛蓝侗布是一种温和、自然的表达方式。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消费只是一种手段,消费者也希望在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视觉上的愉悦。那么如何才能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就需要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外再加上隐性的情感价值,让消费者在挑选商品的同时,对产品产生心理上的认同,这就是品牌的内涵。日本现代著名的设计师原研哉设计指导的“无印良品”,就是以整体的设计及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取得消费者的青睐。侗族的靛蓝侗布染制技艺只有依靠品牌创新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中国消费社会的前瞻走向是:人们的消费已经从实体商品上升到的概念层面,从功能属性上升到符号意义层面,财富、成功、文化等虚拟的意义或概念对消费者的‘驯化’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与其说人们是对商品进行消费,不如说是对商品的符号意义进行消费,消费者通过炫耀性消费行为来获取以上的符号意义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所以靛蓝侗布的品牌理念就是自然,我们要把侗布打造成为侗文化的符号,让购买侗布产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注重品牌设计,对原料布进行深加工,开发衍生品。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蓝染产业多采用一家一户的手工作坊制,部分村镇成立了合作社和大型印染房,但是品牌意识较弱,还处在原料加工的层面,没有整体的、统一的品牌设计。所以黔东南地区的侗布制作应该创建一个侗布生活用品的品牌,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侗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制作民族服装的层面上,还要积极地开发家纺产品和生活用品,在原来侗布朴素的基础上融入侗族人的世界观,进行再设计。在开发衍生品的时候,要将靛蓝侗布区别于一般的工业制成品。让人们在接触到靛蓝侗布的设计品时,能够感受到其天然的材质和精心的制作,用质朴的、感官的语言打动消费者。传达侗族人热爱生活和享受自然的理念。还可以以品牌的力量把侗锦、侗族银饰、饰品等侗文化特色产品整体打包,推向市场。不断地发掘侗文化价值,把文化的附加值体现在侗布元素的生活用品开发上。让消费者去发靛蓝侗布隐藏着的美学元素。
2.将旅游与侗布染制相结合,注重“体验式”生态旅游。
利用侗布制作的女士提包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基本上是以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为主线,参观民居,品尝特色饮食文化为主。在黔东南地区旅游大开发的背景下,靛蓝侗布染制技艺所传达的是一种侗族生活的态度,其独特性所产生的与其他手工染制的差异,使得侗布具有较高的文化附加值,必定会吸引对于文化消费有很大需求的旅游人群。但是由于侗布制作的工艺复杂,现在很少能够看到家家户户晾晒侗布的情景了。当地政府应当鼓励当地居民按照传统方法制作侗布,在旅游季节打造一个或者一系列的以体验侗布工艺技术为主的旅游品牌,让游客参与到侗布的染织环节,等到侗布最终制作完成时可以寄到游客的手里。并且在旅游季中把开发出来的侗布品牌的衍生品进行销售,使侗布变成一种传播独特生态观念的区域品牌,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把生态旅游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还可以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积极利用新媒体及自媒体进行宣传,重视“用户体验”。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大潮的影响下,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靛蓝侗布的品牌宣传与推广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建立一个致力于研究靛蓝侗布的内涵文化、艺术审美的网站,拍摄靛蓝侗布完整的制作过程,同时建立相关的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发布一些靛蓝侗布制作的图片以及相关研究文章,还可以邀请一些文化名人来侗寨实地考察并参与靛蓝侗布的制作,利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去为靛蓝侗布的品牌进行宣传。自媒体是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通过无数的自媒体形成的传播链条,可以极大地增进人们对侗文化的了解,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黔东南侗族地区体验侗布文化,了解侗族的生态理念。
4.利用品牌的凝聚力,在传承中创新。
靛蓝侗布染制技艺历史悠久,保存完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当今社会,如何让靛蓝侗布染制技艺在后工业社会的进程中走得更远,是我们每一个中国的设计师值得探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靛蓝侗布仍然要与时俱进,我们要以品牌的力量吸引设计师的目光,在继承优秀的靛蓝侗布染制技法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吸收当代先进的技术和媒介,关注人们的审美趋向,以侗布为基础加以改良,邀请一些时尚设计师及时装品牌运用侗布进行时装的研发,邀请艺术家运用侗布元素进行跨界设计。多方面利用社会资源,在继承中创新,这样才是传统工艺应该走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