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疗效研究
2018-01-12雷存
雷 存
(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1 冠心病及冠心病支架术
1.1 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受累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官腔狭窄或者完全堵塞,导致心肌供氧不足,并且缺血坏死,从而引起的心脏疾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慢性冠脉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1.2 冠心病支架术
冠心病支架术即在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将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撑开,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保持冠状动脉畅通,为心肌带来足够的氧气和血液循环。它是在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改进发展来的,可以使病人获得良好的收益,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1]。目前有五分之四的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支架治疗。
2 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
2.1 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简介
冠心病支架术很大程度的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狭窄问题,但是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在施行支架置入术后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发生了再狭窄,大大降低了疗效,并且对于患者来说,施行二次手术风险很高,费用也使一项不小的负担。因此,如何有效防治支架术后的再狭窄问题成为医学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2.2 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病因
(1)从中医学角度来看
从中医角度看,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许多因素均可以导致冠心病的发作,如寒邪入侵;过食肥甘热邪侵袭;年老体衰;忧郁思虑;以及其他脏器疾病均可导致心脉闭塞,进而发生冠心病。在中医学中,冠心病基本病机为本虚。脂质沉积被称之为痰,血细胞黏着称为淤,而两者相互结合导致内皮损伤,心脉受阻,进而血瘀。冠心病患者长久生病,体内正气不足,淤血阻滞。患者经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阻滞的冠脉虽得以通畅,但是经过手术创伤,患者心阳受损,未改善本虚的症状,正气未发,心阳受挫导致机体更加虚弱。国内许多教授均认为,冠状动脉的支架术仅仅为治标的治疗手段,未真正改善本虚之症,因此术后再狭窄是本质症状未解决所致[2]。
(2)从西医学角度来看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形成因素很多,目前国内普遍认为支架损伤血管内皮是一系列发生再狭窄的根源,在此我们进行简要分析。
a.内皮细胞损伤
支架术后不可避免的会损伤血管内皮,术中操作很可能使内膜撕裂剥脱,机体因此启动一系列的修复反应,内膜进行增殖,从而容易形成再狭窄。
b.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血管平滑肌位于血管中膜,受细胞外基质的限制。正常情况下主要表现为血管壁的肌性成分,在支架术后由于血管损伤血管平滑肌表型发生改变,增殖能力提高,并且在一系列的因子作用下,迁移至内膜,并且大量合成纤维蛋白等物质,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引发狭窄。
c.炎症反应过度表达
适度的炎症反应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在冠心病患者的支架置入术后,由于支架的对于人体来说是异物,机体对此无法识别,启动一系列的炎症反应,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炎症因子,以及其他的细胞因子。诱导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导致狭窄。
3 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
为了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再狭窄问题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我们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支架术后,试图寻找中医治疗以改善患者再狭窄,同时提高远期疗效。以下为经典病例。
李某,男,66岁,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五年,加重3天。因与人争吵导致胸痛,气短,患者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四肢厥冷,舌苔淡薄,脉沉细。患者冠心病病史五年,2017年1月10日行冠脉介入支架治疗,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两个月后心绞痛症状再次发作,行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改变,冠脉供血不足。处方如下:附子5 g,干姜5 g,黄芩20 g,制半夏10 g,炎桂枝8 g,丹参20 g,红花10 g。煎服,一日两次。根据以上病史可诊断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属阳气虚衰,心脉闭塞之症。给予患者附子,干姜温补阳气,制半夏化痰开胸,丹参,红花祛除瘀滞,以此方服用数月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复查未见明显异常。
4 结束语
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问题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如何使支架材料对人体的排异性降到最低,如何手术使患者血管损伤降到最小,如何研发有效的药物使效果达到最好,这些都摆在了医务工作者的面前,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这些问题会一一得到解答,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也会越来越好!
[1]孟 伟,李本志,王希法,王亚红,郭维琴.郭维琴辨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经验[J].中医杂志,2013(11).
[2]李光辉,张军平,吕世超,彭立.冠心病介入术后中医症候学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