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针灸补泻手法探析

2018-01-12于淼鑫

关键词:灸法中医学经络

于淼鑫

(通化县中医院,吉林 通化 134100)

针灸的手法在我国的中医学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西医发展迅速的现代,人们也相当重视其作用,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众多中医药大学,为中医行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并且在传承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之上融入西方医学,这样能够不断激发中医学的活力,推动其不断发展。针灸对于治疗人们的一些慢性病及其有效,在人们的理解中中医针灸往往是十分玄妙的事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针灸治疗也是有确切的依据在的,同时针灸补泻也是针灸当中的重要的手法,具体的补泻仍然有很多种类,希望能够增加相关人员对其的认知。

1 关于针灸的概述

1.1 关于针灸的基本含义概述

针灸实际上包括针法和灸法两种,通常情况下针法是指相关人员把针从一定的角度刺入到病人身体上,同时伴有捻转和提插,通过这些来对人体的特殊部位进行刺激,已达到通经活络的效果;另一方面,灸法是指将提前制作好的灸炷或灸草放置在身体的一些穴位上,同时进行烧灼、熏熨,这样就可以通过热来对一些疾病进行预防或者治疗[1]。一般情况下,人们使用艾草来进行灸法的治疗,到现在柳条或者灯芯等也在被使用,人体总共有361个穴位,在针灸不断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和地域特征,并且已经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1.2 关于针灸的基本介绍概述

针灸治疗疾病是我国特有的方式,其核心就是内部的疾病由外部来医治,另外就是主要通过经络的活络和穴位的疏通来达到治病的目的,使用传统中医学进行疾病的诊治,需要经历判断病因、辨别疾病性质、确定病因的具体经脉或者穴位,然后针对并正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以通经活血、温虚补身为主[3]。

1.3 关于针灸的治疗作用概述

使用针灸进行治疗有三大疗效,其一是疏通经络,有一些疾病就是因为人体的经络堵塞,从而导致人的一些正常的生理机能出现问题,这时候使用针灸进行治疗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尽可能地将堵塞的经络疏通回来,一般出现肿胀、疼痛以及麻木等症状时,就应该使用针灸法进行治疗;其二是调和阴阳,古人认为人的身体中存在着阴阳之分,五脏六腑各有特性,当阴阳失和现象出现的时候就可以用针灸法来展开医治工作,将身体阴阳失衡的状态转变过来;其三是扶正祛邪,这种作用就是指扶植体内的正气,达到去除病邪的作用,强化人身体之中的正气,能够对疾病起到预防或者祛除的作用。

1.4 关于针灸的注意事项概述

由于针灸法自身的特殊属性,相关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以免造成医疗事故。一方面,针对于医疗者本身,当病人出现以下几类情况的时候是不适合使用针灸法进行治疗的,例如容易疲劳、紧张、饥饿的人群不适合,同样的年老体弱者在使用的时候手法要更加轻柔,一些皮肤病类患者也不适合使用针灸;另一方面,针对于使用针灸法后出现的事故,相关人员应该多加注意,提高重视程度,或者一些缺乏经验的医疗人员进行了不当针灸,就容易造成以下现象,例如针灸所用的针发生折断,从而遗落在人体内部,由于针本身过于细小,反而更加容易在人的身体内部流动,一旦刺破脏器或者血管,将会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发生,可以看出,在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相关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2 关于针灸补泻的概述

2.1 关于针灸补泻的概况概述

补泻也专门指针灸补泻,但是其存在两种含义,一种是补法和泻法,它是指在使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使用的手法,而另一种是一种治疗思想,针对一些病症的虚实来使用的,一般情况下指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简单来说就是身体过于强壮就需要进行能量的释放,而身体虚弱就需要进补。

2.2 关于针灸补泻的分类概述

首先,较为常用的补泻手法是指根据穴位来施针的一些常规的方法,就像捻转补泻一般,当针刺入相应的部位之后来进行旋转,从而达到刺激穴位和经络的目的;其次,我国的中医学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专用的补泻手法,这种方法是要根据不同的病症来进行的,若病寒,则使用烧山火,若病热,则使用透天凉;最后,相关人员要多加注意补法和泻法所适合的不同病症,这样才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3 结 论

文章将针灸治疗作为介绍的主体,首先将我国的医疗现状进行了简要地介绍,然后针对针灸展开详细的阐述,包括针灸的含义、基本介绍、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最后将目光聚焦于针灸补泻上,描写了针灸补泻的情况以及诸多分类,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针灸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从而推动我国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进而提升中医事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让我们明白,中医并不是玄妙的,中医针灸更是存在科学依据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改善身体状况,为生命健康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灸法中医学经络
培育中医生物学 助力中医学发展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古代文献中岭南灸法及其发展源流*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