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观察

2018-01-12班玉洪

关键词:肘部粉碎性肘关节

班玉洪

(清镇市中医院,贵州 贵阳 551400)

肱骨为人体的重要部分,当人因打击、挤压而摔倒且肘部或手部先碰撞地面时,暴力通过人的肘部以及前臂传向身体的各个部位,而从导致肱骨骨折。由于手肘着地时力量较大,患者通常会发生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骨折局部出现瘀斑、肿痛剧烈,患者肘关节功能丧失,无法握拳,无法用患肢进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的生活[1]。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甚至出现骨折移位、畸形愈合等不良后果,因此,临床应及时给予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切开复位固定术对该疾病患者的肘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成人患者中选出45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同意加入本次研究,均不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且治疗依从性均较高。患者的年龄在26~64岁之间,平均37.26±5.12岁;女性21例,男性24例;高中或以下学历29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6例。

1.2 方法

在手术前,给予所有患者进行X线检查,明确患者的骨折情况以及移位情况,给予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取患者正确体位,给予患者患肢进行臂从神经阻滞局部麻醉,在骨折处的正中部位做一个切口,使肘部的尺神经显露出来。手术入路为尺骨鹰嘴截骨,使肱骨远端的关节面显露出来。之后对骨折的关节面进行复位,在复位的过程中应规范操作,并采用细的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随后再对干骺端进行复位操作。采用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法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固定,先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为其选取适合的钢板,再对肱骨远端桡侧进行固定,待固定好后再对尺侧进行解剖复位,全部纠正骨折的移位和畸形,进而恢复肘部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在肱骨的尺侧缘安放适当大小的管型钢板,并给予固定。 止血完毕后将切口逐层闭合,并将切口包扎好。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屈伸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疗效根据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2]进行评估:患者屈肘130度、伸肘15度时,患者的肘关节无症状,则为优;屈肘120度,伸肘30度时,肘关节无症状或出现轻微症状,则为良;屈肘90度至120度、伸肘40度时,肘关节出现症状,则为中;伸肘40度时,屈肘角度小于90度,则为差。分析手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骨化性肌炎、尺神经损伤、关节间隙狭窄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

2 结 果

2.1 肘关节功能优良率

手术后对45例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发现关节功能为优者共17例,关节功能为良者24例,中等者3例,功能差者1例,优良率为91.11%(41/4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5例观察对象中,术后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尺神经损伤,1例骨化性肌炎,发生率为6.67%。

3 讨 论

肱骨完整无损是人的上肢功能得以维持的重要前提,发生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后,患者的肘关节受损,导致上肢功能减退。切开复位固定术为近年来临床常用的肘部骨折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该手术方法可减少或避免操作时骨块对尺桡神经以及肱动脉造成压迫,从而减少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在术中采用的解剖复位有利于纠正已经移位或者发生畸形的骨折,可使肱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得以恢复,这种复位方法的复位效果优于功能复位法。所用的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法的抗疲劳作用较好,可保护肘部的尺桡神经,也有利于减少骨折畸形愈合的发生情况,从而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以及上肢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经过手术治疗,45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7%,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达91.11%,本研究的结果与梁波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将切开复位固定术应用于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故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肘部粉碎性肘关节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双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骨折方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