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在治疗子宫腺肌瘤患者的疗效对比及对卵巢功能影响
2018-01-12孙立栋
孙立栋
(吉林省四平市肿瘤医院妇科,吉林 四平 136001)
子宫腺肌瘤属于临床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子宫增大、月经过多、痛经、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2]。为明确腹腔镜下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患者110例予以对比分析,现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患者11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年龄25~50岁,平均(37.5±2.3)岁,病程2~8 y,平均(5.0±2.3)y,症状:经量较多22例,痛经28例;实验组(65例)年龄26~51岁,平均(38.5±2.6)岁,病程2~9 y,平均(5.5±2.2)y,症状:经量较多30例,痛经35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全子宫次切除术,采取截石位行全身麻醉,方法为:在耻骨距3横指予以横行逐层切开,寻找并查看子宫与双附件状况。应用导尿管对双侧阔韧带环扎峡部,从而减低出血量。若切除超过30 min,需短暂松开止血带2 min,s使子宫血液循环疏通,于止血带前方将子宫浆膜肌层沿内膜逐层切开,对子宫动脉自宫体部与峡部及子宫附件进行切除,保留宫颈基础上剔除病灶。实验组为腹腔镜行腺肌瘤切除,采取头低脚高截石位行气管插管加全身麻醉并于术中留置尿管,方法为:手术经腹腔镜一般操作式进入腹腔,于子宫腺肌瘤前方采取单极电钩使子宫浆膜梭行切开,并使单极电钩贴近子宫肌层,寻找质地不一的正常组织和子宫腺肌瘤交界处切开。提起浆膜层,用钳牵拉或固定腺肌瘤,将电钩沿着浆膜层逐一清除腺肌瘤的病变组织。剥出后,出血处使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冲洗创面。子宫肌层缺损处,用0/2吸收针线予以“8”字缝合法,缝合缺损处,为避免死腔,故缝合时伤口处肌层仔细对合后,再进行缝合,术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指标改善状况显著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子宫恢复时间(d)对照组 50 62.0±5.9 7.5±1.9 132.3±23.0 16.3±1.2实验组 60 32.3±1.0a 4.2±0.9a 106.0±10.9a 14.9±1.0a组别 n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
2.2 两组卵巢功能对比
对照组LH(6.5±1.2)IU/L、FSH(6.0±0.3)IU/L、E2(156.3±30.2)IU/L,实验组分别为(7.4±1.4)IU/L、(8.0±0.6)IU/L、(98.4±25.3)IU/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腺肌瘤为妇科多发病与常见病,是多发或单发瘤,其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发病部位。对照组较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子宫恢复时间改善状况优;表明腹腔镜下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相关研究资料显示[3],腹腔镜具有显著减少患者机体其他组织损伤、创伤小、肠管恢复时间短等优势,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且加快伤口的愈合,显著减轻患者经济费用。对照组与实验组的LH、FSH和E2等卵巢功能无显著变化,两种手术方式均对卵巢功能无显著地影响。相关研究资料显示[4],全子宫次切除术需部分切除子宫动脉,短期卵巢功能不受影响;腹腔镜下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因完整性的保留子宫动脉,从而使卵巢功能不受影响。受时间等限制,对于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并发症未予以分析,待临床进一步分析予以补充。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效果在临床中较为肯定,两者具体效果还需长期调查并进一步明确加以证实。
[1]郭 清,赵 玮,徐 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9):693-696.
[2]肖艳菊,王小燕,康利克.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鉴别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6):911-913.
[3]张俊芳.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40-41.
[4]徐 彬,顾姝嫣,曹伟田.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疗效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10):929-931.